第13章 为了心中的那份传承——记最美红寺堡人李忠勤
- 德润吴忠
- 中共吴忠市委宣传部 吴忠市文明办 吴忠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3129字
- 2021-05-06 10:52:17
◎ 马慧娟
书法之乡的传承
隆德素有“书法之乡”的美誉,这里不分农民官商,随便拉出来一个人,都能写一笔好看的毛笔字。李忠勤自幼在充满书法氛围的环境中长大,他对写毛笔字有着超乎常人的偏爱。
上小学时,他们有专门的书法课,学校提供本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每周写两篇,李忠勤总是多写,以至于他很费本子,这让老师很是无奈。
学校的时光是美好的,但那时大家普遍都吃不饱肚子,饥饿迫使李忠勤离开学校选择了去山上放羊,因为山上可以找到吃的。即使是这样,李忠勤还是一有时间就在地上练字。
为了彻底改变生活,15岁的李忠勤走出家门外出打工。他当时的梦想是当个裁缝。打工三个月,他买了一台缝纫机,但他发现,裁缝并不能让他养家糊口,所以他又去学了木工。
如同李忠勤自己说的,凡是勤快的人,在哪一行都不会太差。几年间,李忠勤先后干过瓦工、技工、监理员,直到后来自己包轻工。无论到哪一个行业,李忠勤都干得非常好。在这期间,写毛笔字是李忠勤每天的必修课。
直到2006年,李忠勤因为腰椎间盘突出无法继续在工地干了,他才退出了建筑行业。村里有一部分人搬迁去了红寺堡,李忠勤去看了,觉得红寺堡非常不错。人上了年纪,总要给自己找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红寺堡有黄河水的滋养,任何时候生活都不会发生问题。2008年,李忠勤举家搬迁到了红寺堡大河乡香园村。看着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李忠勤觉得这不仅仅是他的第二故乡,也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他依照自己的喜好在院子里盖了三间悬挂书法作品的瓦房,又隆重地把“文房四宝”请了进去。
为了心中的一份传承
香园村大部分都是隆德搬迁来的农民,同时也带来了深厚的文化传承,秦腔、高台社火在这个村里都有很好的基础。李忠勤来的第一年发现,村里人过年门上贴的都是买的春联,以前在老家手写的春联几乎看不到了。他一问,村里人说,都啥时候了,谁还写春联啊?
这话让李忠勤心里一痛,什么叫啥时候了,书法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了几千年了,能写一笔好字曾经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现在日子过好了,不更应该把这些文化传承下去吗?特别是在乡村,如果这些传统的东西断层了,这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李忠勤一夜没有睡着,他和爱人商量,想把厨房腾出来做教室,他要免费教村里的孩子写毛笔字。爱人说,你就再不要折腾了,现在的人都忙着挣钱呢,连小娃娃在假期都去摘枸杞,谁来跟着你写字!再说,你写了半辈子毛笔字,有啥用,还不得靠打工种地过日子。李忠勤说,话不能这么说,这是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能说不能当饭吃就没人继承。写字就像做人,天地万物的道理都在字里,字写好了,人也就端正了。爱人说,我说不过你,我也不管,你把厨房占了看你在哪吃饭去。
两个人没商量到一块儿,但第二天,爱人起来还是帮李忠勤把厨房腾了出来,摆上了家里待客的桌椅板凳。李忠勤去镇上采购了笔墨纸砚,然后给家里有学生的邻居们去说,如果孩子想学书法,他就给免费教,笔墨纸砚什么的他那有。开始,有的邻居有点质疑这个事情,这年头,谁闲得没事,放着清闲日子不过教学生们写毛笔字?但看着村里一些孩子去学得有模有样,其他人也动心了,就把自己的孩子也送去了。
一年下来,来李忠勤家写字的孩子有十几个,而且家长发现,跟着李老师写字以后,孩子们开始有了规矩。这也是李忠勤教孩子写毛笔字时穿插进去的,他不光是教写字,还教孩子们如何做人。他在一个又一个字的剖析中讲古人的智慧、老祖宗的规矩,让孩子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厨房腾出来做了教室,爱人在院子里凑合着做饭。她觉得没地方做饭也就算了,李忠勤一年给孩子们买笔墨纸砚还要花费上千块钱。别家的男人都谋着挣钱呢,自己家的男人不去赚钱也就算了,还往出贴钱。这就让爱人很恼火,时不时地和李忠勤拌嘴。李忠勤说,你不要唠叨我,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的,我不能看着书法的根在乡村断了。你和孩子们该吃吃,该穿穿,我就吃两顿饭,别的我不花,省下的钱就够这些孩子写字了。
李忠勤说到做到,一件老旧的皮夹克穿了七八年都舍不得换,夏天就买十几块钱一件的汗衫过一夏天,不抽烟,不喝酒,不给家里提任何要求。家里人一看李忠勤把自己节俭到了这种程度,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与此同时,李忠勤免费教学生习字的事情也引起红寺堡区文体局的重视,局里对李忠勤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在2015年将他评为首批移民文化领军人物。2016年他被评选为最美红寺堡人,他的大院也被授予红寺堡区文化大院称号。鉴于他对传播传统文化所做出的贡献,他的大院又在2017年被授予吴忠市文化大院称号,并在红寺堡区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把厨房拆了,重建成了真正的书法培训教室。多年的坚守与付出在这一刻得到了认可和尊重,李忠勤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也深感在党的领导下,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得到了重视。
李忠勤的三个梦想
一转眼,李忠勤来到红寺堡十几年了,他看着香园村,看着红寺堡一天天地发生着变化,一年年地越来越好,心里由衷地感慨: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的红寺堡,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怎样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呢,他思前想后,给自己定了三个目标,他要用这三个目标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对国家的感恩之心。
李忠勤觉得自己是个农民,但因为写毛笔字放弃了耕种,自己现在擅长的就是写毛笔字,那么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用小楷手抄《毛泽东选集》。
众所周知,《毛泽东选集》90多万字,就是用电脑敲打一遍也得几个月,更别说是拿毛笔用小楷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这得多长时间啊?得需要多少笔墨纸张?后期的装裱存放该怎么办?家里人觉得李忠勤有点异想天开,就劝他,年纪也不小了,好好地享几年福不好吗?写这些东西能当饭吃还是能当钱花?李忠勤说,我写这些不是为了赚钱,我写了就是要捐给国家的。家里人一看劝不住,也就不管了,想着拿毛笔抄90多万字哪有那么容易,等李忠勤自己折腾累了也就放弃了。
在家人的质疑声中,李忠勤拉开摊子开始了抄写。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抄写计划,一天要达到10个小时的抄写量,这样三年就可以抄完。
一天10个小时可能不算啥,但一个月,三个月,半年,这件事情就变得艰难起来。无论酷暑还是寒冬,李忠勤每天大部分时间就耗在书房里,忍受着劳累、枯燥和孤独。同时,他也在这些情绪中仔细品味着《毛泽东选集》的精深要义,并不断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写了一年半的时候,存放的问题就出现了。家里就那么大点地方,写的字多了没地方放,纸张返潮受损也是一个难题。这让李忠勤有点困惑,同时他也面临着没有纸的窘境。
红寺堡文体局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向李忠勤伸出了援手,先是给他解决了一部分纸张的问题,然后又给他联系了装裱公司,把写好的字先送去装裱,这样好腾出地方继续存放已写好的字。这样一来大大缓解了李忠勤的困境,让他得以安心完成剩余的抄写工作。
2018年5月,90多万字,共计3000多米长的小楷手抄《毛泽东选集》历时三年终于在李忠勤的农友阁完成。写完最后一个字,李忠勤长出了一口气,三年的马拉松终于跑完了。同年10月,他的这些作品被宁夏移民博物馆永久收藏。
《毛泽东选集》抄写的完成,给了李忠勤莫大的鼓舞和信心,让他知道,他从来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他的背后是党和国家以及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在支撑着他、滋养着他。
稍微休息了一下,李忠勤又着手去完成另外两个目标:抄写党的一大到十九大的报告,抄写四书五经。目前,这些工作都已经完成了一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李忠勤又将给大家呈现出新的精彩。
2019年6月,李忠勤的小院充满着笔墨的清香和欣欣向荣的绿意,我们坐在他的小院里,听他谈着过往,规划着未来。写了这么多年毛笔字,他只承认自己是个书法爱好者,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他的眸中有着返璞归真的纯净,能用自己手中的毛笔和写出来的字影响下一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他现在最大的执念。他希望用自己的坚守来告诉人们,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