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前超声医疗质量管理手册
- 纪学芹
- 1747字
- 2021-12-22 18:02:49
第一章 产前超声质量控制的意义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简称QC)也叫做品质控制,是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对质量控制的定义为:“为使人们确信某一物项或服务的质量满足规定要求而必须进行的有计划的系统化的活动。”
医疗质量控制,就是对医疗质量的界限要求和行为规定。它根据医疗工作任务、方针、政策、专业学科要求及实践经验的总结等为依据,经分析研究制定并以条文或指标明确表达。它要求有关人员应遵照执行该界限和规定,通过质量教育,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标准体系、质量信息系统和质量管理制度等,来适应人民对医疗和保健的需求。医疗质量控制管理是医疗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制度,也是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及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本质是:建立一个提高医疗质量的管理体系,明确保证医疗质量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通过对医疗诊疗过程中的各个管理环节的有效控制,使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保证医疗质量与服务稳定提升,以扎实有效的过程管理,确保质量目标的达成。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制定完善合理的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全面引进质量管理、持续性质量改进、系统管理等国外先进的医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尤其是自1989年开始在全国医院实施分级管理制度,2005年实施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来,我国医院的质量管理快速发展,现代化的医院质量管理理论逐渐形成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是指组织内部的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质量为核心,集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于一体,通过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全面提高质量,其核心工作就是PDCA循环。医院管理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要采用全程、全员、全面质控的理念,通过发现问题-反馈问题-修正问题-持续改进,如此循环反复,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的目标。
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CQI):CQI是在TQM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更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CQI强调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通过质量的不断改进来提高患者满意度。CQI同时体现了医院医疗工作不应仅限于达到最低质量指标,而是创造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所有成员都积极参与,不断提高质量,追求最佳。另外,还可以把持续性质量改进理论和方法运用于个人素质的提高,形成PCQI理论(Personal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对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个体素质加以持续性改进。
系统管理(System management):该理论表现为任何机构或组织的管理本身是一个相互关联、影响的系统,应该全面分析并控制系统中的每一因素,以确保管理职能的有效性。整体医疗、整体护理都是系统管理理论在医院工作中的延伸与实践,应用系统管理理论就是要求医院作为一个现代质量管理整体,应将全院医疗质量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如人的管理、药械的管理、医疗流程的管理、相关医疗保障系统的管理纳入质量管理体系。
产前超声检查是应用超声物理特性,对孕妇及胎儿进行影像学检查,了解胚胎、胎儿主要解剖结构最常用的方法。目前,产前超声检查已广泛普及,但持续高负荷的工作状态、难度高强度大范围广的专业知识储备、社会责任重大等因素使得各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质量控制管理标准。做好产前超声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将进一步提高整体产前超声诊断水平、提高畸形检出率、诊断符合率,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产前超声质量控制管理不仅对从事产前超声检查的医院、医师的资质、检查仪器设备提出要求,还对各阶段产科超声检查的适应症、时机、检查内容进行规范。为此,本着为医患双方医疗安全的原则,依据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产前超声检查指南》(2012)及《中孕期常规胎儿超声检查操作指南》,借鉴质量管理方面的经典理论及先进管理方法,针对产科超声医疗工作中的隐患、质控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在全区范围构建一个以孕、产妇为中心、六个方位(组织机构建设、质量文化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病种质量控制、信息体系建设、管理系统建设)、四个层次(四级质控组织)、一个督导的立体网状式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推行量化管理,突出全程全时的质量监控,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从而为宁夏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产前超声技术指导,查找医疗安全风险隐患,及时纠错更正,保证产前超声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