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风县志(1991—2010)
- 扶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1192字
- 2024-11-02 20:26:33
第四章 “三北”防护林工程
第一节 工程实施
扶风县防护林工程自1979年启动实施。属于国家“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防护体系建设工程范围内县区之一。1991~2000年为“三北”第三期工程,南阳乡列入陕西省“三北”队重点示范蹲点组;2001~2010年,扶风县列入“三北”四期工程,并列入陕西省渭北旱塬南坡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项目范围县。在防护林营造中主要抓育苗、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森林保护,科技支撑六大工作。截至2010年,全县营造农田防护林65公顷、护路护岸林457公顷、水土保持林7752公顷、生态经济防护林697公顷、用材林1298公顷。实际完成“三北”四期工程总投资131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948万元,地方配套22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算140万元。
第二节 工程成效
一、生态效益:(一)扶风县形成森林资源多样化。20年来的人工造林,树种依次为刺槐、柏类、油松、泡桐、杨类;还有果树,如苹果、桃、梨、核桃等;灌木树种主要是花椒。树种的增多,改变扶风县原有树种较为单一的资源弱势。(二)植被及森林资源在县域内分布不均,北部林地面积大,而中原及南部相对植被稀少,林地面积小。此种资源分布的现状已随着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防护和“三北”工程的实施,全县北、中、南地区林地面积及植被比例已发生较大改变。(三)在“三北”四期工程中增加林草植被6254公顷,其中水土保持林4920公顷,形成全县北部的绿色屏障,每年减少水土流失量15万吨;增加农田防护林1334公顷,全县共保存农田防护林2万亩,有30万亩农田得到林网保护。这些林草植被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增加湿度。据野河自然保护区柒家沟、马莲滩工区测定,区内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年降水量比当地平均多100毫米~150毫米,局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提高土地质量,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平原地区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减轻干热风、倒春寒、霜冻等灾害性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二、社会效益:(一)改善居住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森林进城,园林下乡。相继建设七星河公园、百合广场、高架桥青年林、法门寺南环路、佛光大道、中观山、西观山及各寺院庙宇周围、小湋河流域、渭河北坡的绿色工程和“三化一片林”建设,使扶风县的人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二)优质林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增加财政收入。(三)促进扶风县旅游业的拓展和扩充,以野河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及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扶风县旅游业知名度。
三、经济效益:扶风县“三北”四期工程建设,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一)增加活立木蓄积量,以保存的6254公顷计,年活立木蓄积增长量为2万方。(二)扶风县经济林面积1148公顷,各类果品产量达到4.6862万吨,产值为1.8688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林果年收入为435元,直接提升农民年均纯收入水平。(三)全县发展苗木基地1万亩,年产各类苗木200万株,特别是核桃育苗达到160公顷,总收入达到1亿元。(四)增加小径材和薪材产量。(五)促进养殖业增产增收,实现兴林致富的阶段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