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风县志(1991—2010)
- 扶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12131字
- 2024-11-02 20:26:32
第一章 县城建设
第一节 县城建设规划
扶风县老城区始建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其时唐设湋川县,此地为湋川县治。据考,初时无城,其后屡有建设。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知县周本始建土城,城周长4里,开城门7个(名东门、小东门、南门、小南门、西门、小西门、北门)。此后,明清两代,屡经地震、洪水、战争损毁,又屡经修葺、重建、增修。20世纪50年代末,土城墙被农民作为土肥挖掉,土门楼阁亦先后被拆除。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此地作为扶风县城已历1380年以上。
20世纪90年代中期,扶风县是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大县和陕西省粮食、油菜、生猪、苹果、辣椒、秦川牛等生产基地,农业总产值连年上升。全县工业经济明显回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带动“三产”,对外开放取得新的进展,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新成就。然而,有着漫长历史的扶风古老县城,处在狭长的三角河谷低洼地带,虽有两河交汇、地险向阳之利,但却地域狭窄,南洼北高,东西不平,长700米的主街道落差达18米;且河谷上游有7座病、险水库,严重影响着县城抵御汛情、防止自然灾害的能力;其地理位置已完全没有新的发展空间,城区常住人口超过4万,人口密度超过城市人口居住标准的两倍。值此,扶风老县城已成为遏制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严重影响招商引资、商业繁荣和城乡一体化、推进城镇化的一大瓶颈。对此,扶风县的广大干部职工、城乡人民群众多年来一直有着强烈的愿望,盼望作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能有一个新的改变、质的提升。人民呼唤着扶风新县城的诞生。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曾多次研究、讨论过县城的搬迁问题。但由于时代的局限,经济的制约,思想认识的不统一,扶风新县城的建设一直未能列入议事日程。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时任县委书记的曹毓刚,带领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四大班子,解放思想,统一认识,顺应时代潮流和全县人民群众的呼声,正式提出县城新区建设的设想,才使扶风县城新区建设付诸实践。
一、县城总体规划
1996年8月15日,县政府召开全县建设环保工作会议。会议讨论制定《扶风县建设事业“九五”发展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县城建设发展目标的构想,提出“依据老城区、建设新城区”的建设原则。
1996年12月,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扶风县建设环境保护局委托的《扶风县城总体规划(1996-2010)》。这个规划经县政府及县人大常委会审定同意, 1998年2月经宝鸡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有:
规划年限:近期 1996~2000年
远期 2001~2010年
城市形态:一城三区结构,即旧城区、新区和法门寺区,并将周原遗址纳入市区范围内。新城区确定于旧城区东北部,距旧城区1千米。
城市建设总目标:把扶风县城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商贸发达、设施齐全、市容面貌一新、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有相对明确的工业区、商贸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1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大于30%,人均绿地面积不少于9平方米。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自来水普及率100%,电话普及率40%,液化气普及率40%。
城市性质:中国著名佛教文化圣地,周文化发祥地,融旅游、商贸、工业为一体的现代化城镇。
城市规划:近期县城总人口规模为4.1万人,远期为7万人。旧城区和新区近期人口为2.7万人,远期为5万人。城市规划区总面积88平方千米,城市规划用地范围(新区和旧城区)总面积为7.5平方千米。旧城区规划建设用地为2.56平方千米,新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2.88平方千米,人均建设用地分别为83.1平方米和99平方米。
旧城区改造与布局:旧城区改造的原则是疏解交通、治理环境、完善设施、提高质量。非农业人口居住用地指标按20~24平方米/人控制,村民居住地按50~60平方米/人控制。远期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大于15平方米。居住人口控制在2.1万以内。新建沿街商业建筑不得低于5层。原则上不建设新的工厂。飞凤山作为近期重要绿化区,城区北部七星河河谷地带建一小型公园,附设儿童公园。
新区布局与结构:新区为单核多功能城市新区,布局结构为一心二轴三区,形态为具有周朝建城原理的“方城”。商业金融用地布置于新区中心地带及两条主轴上。行政办公用地和教育科研用地设于新区西北部。工业区布置于新区南部,居住用地主要布置于东北部。居住用地为60.1公顷,人均25平方米(不含农民居住用地)。新区居民人口为2.9万人,人均居住面积按15平方米考虑。绿地面积为23.9公顷,人均绿化面积为8.2平方米。新区设占地面积2公顷的中心广场。
二、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由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城市的发展带来历史性的机遇;也由于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率先发展关中地区,将关中地区作为高新技术加工基地,因而扶风县在县城总体规划的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此,县城新区开发建设工程指挥部于2000年委托陕西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扶风县城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8月12日通过评审,扶风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2006年扶风县建设局委托陕西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扶风县县城区(西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这两个《详细规划》对《总体规划》中原定的扶风县城“一城三区”结构重新界定为:一城为扶风县城;三区分别为法门寺区、扶风新区、扶风老区。
扶风县县城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为:
地理位置及规划范围:规划区位于扶风县城东北部,北至法门镇约6千米,南距县城1.6千米,西靠扶法公路,东到法汤汽车专用线。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50米的“方城”范围内,总面积约2.85平方千米。
城市性质:规划区以居住、商贸、行政办公为主的多功能综合城市新区,是扶风县城现代化城市风貌的形象区。
城市规模:人口规模3万人,实行土地规划建设用地2.85平方千米。
功能结构:结合现状环境特征,形成“一个中心区,一线(一环)两轴四片,七个功能分区”的结构框架。一线为一条商业步行街,一环为一条项链绿化环,两轴是南北、东西两条50米道路城市景观轴,四片为两条主干道之间四街区,七区是七个功能分区(包括一个行政办公区,一个文教科研区,一个产业园区和四个居住区)。总体形成“五横七纵”的方城布局。
扶风县县城老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为:
规划范围:西起八岔村,东至东塬村,北到新西宝北线,南抵飞凤山。
规划区职能及性质:随着行政中心转移至县城新区,工业转移至绛帐,老区的职能主要是商贸、居住、旅游服务等。其性质为以商业服务和人居为一体的生态城区。
规划区规模:建设用地面积255.45公顷;人口规模为2.8万人。
结构形态:以东西大街为主要商业街,是城市的中心区。改造横向东西商业街的同时,建设纵向八一路——胜利路商业街。城市中心西移至八一路与东西大街交会点。根据现状特点和自然地理条件,城区向西向北发展,形成“一心、两组团、三轴带”的结构形态。“一心”即两条城市发展主轴线交叉点所在区域,即八一路和东西大街的交会处,是规划区的商业服务中心;“两组团”即北部居住组团和南部居住组团;“三轴带”包括两个城市发展主轴线,分别为改造的八一路一线和东西大街中学路一线,八一路向北接通老西宝北线,东西大街向东联系县城区发展结合带。一个发展次轴线,指扶法路所在的县城区发展结合带。
第二节 县城新区建设
一、新区建设领导机构
县城新区建设是中共扶风县委在2000年1月9~11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四次全委会上提出的六大工程之一,其发展思路是“整体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实现,三年初具雏形”,采取的措施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分年份、分步骤实施建设。2000年4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县城新区开发建设工程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分别担任政委和指挥,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县城新区的建设工作。制定《县城新区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县城新区建设的18条优惠政策》《县城新区道路排水工程资金筹措办法》《关于县城新区建设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县城新区建设用地实行优惠的有关规定》《县城新区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正式启动县城新区建设工程。新区建设工程指挥部实行“一厅式”办公,为入区项目提供快捷、高效的优质服务。
根据县城新区建设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对工程的领导,更好地协调方方面面的工作,县委、县政府研究,并由县机构编制委员会于2001年8月7日发出通知,成立县城新区建设委员会,隶属县政府,正科级单位,财政全额供养,编制14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3名(其中两名兼职,不占编制),其他组成人员从县级部门选调。2001年10月,县城新区建委正式运行,担负起县城新区建设的领导工作,负责建设项目的立项、定点、土地征用等相关手续的审核批准,承担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任务。同时,出台《扶风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县内外有识之士投资县城新区,有力地推进新区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建设规划的实施
2000年5月17日,县委、县政府批转县城新区开发建设工程指挥部制订的《关于县城新区建设实施方案》。其主要内容如下:
县城新区建设目标:
2000~2002年力争完成新区三横二纵5000米道路及电力、供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完成三横四纵道路、供排水等建设,2010年基本完成新区3平方千米总体建设目标。
实施步骤:
(1)新区道路共7横5纵,从2000年起,计划每年安排1~2条道路和供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完成新建路615米道路路基工程及1312米的新区总排水管工程,总投资约200万元。
(2)2000年计划完成新区东西主大街(长1100米、宽50米),南北主大街(长800米,宽50米)道路立项、土地报批工作。尽可能开通这两条主街道土路工程。
(3)2000~2002年完成东西、南北主大街的供水、供电、通信等工程。
(4)通过广泛宣传、多方动员、政策吸引、招商引资等办法,力争2000~2002年有10~30个单位在新区落户。到2005年基本形成商业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文化娱乐区等格局。
(5)按照规划布局,逐步完成新区内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停车场、环卫站等建设,到2010年基本完成新区建设,使新区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现代化新城市。
建设工程实施:
1999年11月4日,县城新区建设举行奠基仪式,道路工程正式开工。截至12月5日,共移动土方2.7万立方米,土路工程全部完工。
2000年,在建设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县城新区建委深入村组做好南宫村、后沟村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在支付地面附着物补偿费及部分征地款后,先后开通新区南北主街道(长1100米,宽50米)和东西主街道(长1000米,宽50米);完成长500米的南二路下半段管道铺设及615米长管沟开挖工程;县电力局完成南二路处变压器及临时电杆、线路架设等工作,解决供电问题;县自来水公司完成新区临时建设用水问题。
2001年,征用道路用地285.94亩,开通南二路(长1070米,宽40米)、南大街(长1000米,宽50米)、西大街(长950米,宽50米)、西二路(长400米,宽35米)、西三路(长400米,宽20米)共5条道路的土路基,道路基础及路面摊铺工程全面展开;开挖南大街北段400米、西二路400米、西环路450米、西大街900米、南一路1122米、南二路1070米,总出水口段344米共4686米的排水管沟,并铺设3854米排水管道,完成闭水试验及回填工作;解决临时用电问题,电力部门架设两台160千伏安临时变压器,完成南一路、南二路主要路段1200米的供电线网;水利部门架设30吨水箱,正式供水管网铺设完成,日供水量可达1000吨;通讯光缆地理工程进入实施阶段。
2002年,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排水管道5600米,三纵三横6条钢筋混凝土道路共计接近5000米全部完成;完成供水管网3100米、临时供电线路2000米;通信管网铺设过半,天然气过路套管铺设完工。在四年的项目建设中,已有28个单位、企业、个人入区建设,有12个单位、企业、个人已和新区建委达成建设协议。
2003年,完成600米广场道路硬化、绿化和4000米的区内道路隔离带绿化、6条道路4630米210盏路灯安装工程;征地82.5亩,完成东大街1100米的路基开通和排水工程和区内部分电力和通信设施敷设安装;共有55家单位和部门入区、建设,建设用地1350亩,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等19家单位相继入区办公;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双语幼儿园征地12.85亩建设的幼儿园、西安益元公司征地22.8亩建设的综合市场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金马花园住宅小区建设和西安建明印务商贸小区建设进展顺利。
2004~2006年,完成东大街1100米和东二路800米的排水管网设施建设,对两个广场进行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及工程预算,确定垃圾台的选址并完成公厕设计;电力、电讯部门完成电力箱变、电缆和电信交换、光纤的安装铺设;完成东大街和东二路道路硬化及其道路排水工程,铺设南一路、南二路、人行道地砖1.6053万平方米;县公安局、交通局、建设局完成道路标志设施建设方案的设计;启动新区与县城老区连接路排水工程,完成排水管道900米;征地75亩,完成北大街(长1000米、宽50米)土路基工程,西二路南段、南三路西段路基土壕回填工作,东大街、东二路、南二路东段两侧共1800米人行道绿化工程;栽植松柏、国槐、栾树等行道树900余棵。
2007年,完成全长2000米的新老区连接路排水工程,西二路、南三路道路排水和硬化工程,铺设管道950米,道路硬化面积1.35万平方米;完成东大街绿化带和西三路两侧绿化带的绿化工程,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完成市区中心圆盘2000平方米和关中风情园门东侧绿化任务;铺设人行道彩砖6000平方米;完成三座垃圾台和公厕的建设;经济适用住房一期工程全部开工建设。
2008年,完成西二路上段、南三路、南大街东侧等1500米排水工程和西二路上段、南一路东段和南三路路面硬化工程,西二路和西三路南段道路的排水和硬化建设,市中心区圆盘区域照明工程及西二路北段和南段、南三路、南一路东段等1500米道路行道树的栽植工作,环城南路、东路道路建设的征地工作;市区商贸综合楼项目完工交付使用。
2009年,完成北大街、北一路2.5千米跨年份道路硬化工程、环城南路1050米的道路排水工程、环城东路北段250米的道路硬化及排水工程;铺砌环城南路、环城东路、南大街、南二路东段、南三路、西大街、西二路等道路人行道彩砖3.2021万平方米;完成环城东路1650米、环城南路东段820米、东二路北段750米、北二路1628米、西一路北段500米及西二路北段500米的道路硬化与排水工程的招投标,北大街、北一路东段、南三路、环城东路北段、环城南路、东大街绿化带、南大街及西二路南段等道路的绿化,栽植行道树近万株,绿化公共绿地1.9万平方米;完成北大街、南三路、环城南路、环城东路上段及南大街延伸段道路的路灯安装工程和架空线路入沟任务;建设供热项目。
2010年,完成北二路(长1210米,宽25米)、环城东路北段(长750米,宽25米),西一路(长250米,宽14米)、东一路(长200米,宽10米)、北一路西段(长150米,宽25米)道路排水及硬化工程、东二路北段(长750米,宽25米)、环城东路南段(长900米,宽25米)、环城南路东段(长820米,宽18米)道路排水工程。至此,新区道路、排水基本实现全覆盖;相继完成西二路、环城南路、南三路、南二路东段、南大街等10处绿化带的绿化工作,绿化面积6200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13万余株;在南一路、西二路、环城南路、西大街等7条道路栽植行道树1000余株,更换东大街两侧行道树,栽植国槐230株;南三路圈建树池102个;铺砌环城南路、西二路、西三路、东大街等7条道路的人行道彩砖3万平方米;完成东一路小游园的绿化工程,绿化面积4785平方米。至此,政府工作部门除少数外,基本全部入区办公。金融、商业、文化、电讯、政邮、交通、卫生、教育等单位及企业在新区也全部开展工作、营业和开学。
三、基础、功能设施及其投资
(一)基础设施及其投资
1.建成市区道路15千米,形成“八纵八横”的道路格局。完成投资8000余万元;
2.栽植行道树15千米,计各种树木5000余株、花卉8000余株,绿化面积60余亩。完成投资600余万元;
3.铺设人行道彩砖近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80万元;
4.完成35KV的变电站建设,安装路灯240盏,建设地沟7千米,敷设电力电缆13千米,安装箱变15台,完成投资2200万元;
5.敷设电讯电缆9千米,广播电视管线11千米、供水管网7.5千米,移动综合传输管道20千米。完成投资2000余万元;
6.完成天然气供气管道铺设18.6千米,分户管道16千米,用户达4000户。完成投资2950万元;
7.埋设供热管道11千米,入户面积9000平方米。完成投资4000万元。
各项配套管网累计总投资1.2亿余元。
(二)配套功能设施及其投资
1.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扶风县中心小学、县初级中学、县双语幼儿园、县高新幼儿园、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病控制中心、县计划生育指导服务站、市民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亿余元。
2.交通、商业服务:完成新区汽车客运站工程项目建设,开通新、老区公交环线路,购买公交车30余辆,设立公交站牌40余处;先后引进老实人、兆兴商贸城、新合作等大型购物超市和全友家私、南方家私等一系品牌家具商场,并在北大街新建占地37亩的美家美建材市场,完成投资2.9亿余元。
3.入区单位及住宅建设:金马花园、佛都广场、福兴苑、百合花园、幸福花园、信合花园、春光小区、阳光小区、铭苑小区、昌乐花园、铭德新城、五新苑、祥云新城、祥云华府、朝阳小区等住宅小区开发建设,80%已交付使用。建筑总面积8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2.2亿元。60余家部门及单位入区办公,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6亿元。
4.公共设施建设:在南大街与环城南路西南角构建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百合广场,公共绿地6.2万平方米,总投资700万元;同时在控制区建设公厕及垃圾中转站3座。
5.文化旅游:建设佛光大道,促进城区和法门寺景区的融合,引进关中风情园、西府古镇、兆兴宾馆、金汇宾馆、鑫旺宾馆、德隆宾馆等项目,完成投资2.7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新区建设共投入资金已逾50亿余元。
四、街道建设
根据县城新区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新区规划建设道路十九条,道路长度34.7千米,面积57.7万平方米。截至2010年12月已建成和在建的道路二十三条,长度32.7千米,面积50.7万平方米。
扶风县2010年县城新区道路建设情况一览表
注:北一路、北二路、西一路、西二路、环城北路均在建。
人均市政道路面积达到13平方米,路网密度达到4千米/平方千米;道路系统完善等级清晰。
五、园林绿化美化建设
扶风县在县城新区园林绿化美化工作中,先后制定出台《实施 〈城市绿化条例〉 暂行办法》《绿化管理实施细则》《绿色图章管理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组建园林绿化管理站,充实力量,不断规范县城绿化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和划分的绿化区域,层层分解任务,逐项落实到人,如期完成绿化工作的多项目标任务,确保绿化达标活动取得实效。至2010年,县城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14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4.8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3%,绿化覆盖率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建成装饰建筑2座、雕塑2座、花园6个。
扶风县2010年城区公共绿地情况一览表
重点项目建设简介
1.行政中心广场
县行政中心广场位于县城新区行政中心。该工程总投资1100万元,总建设面积为4.0163万平方米。主要由景观水景、景观绿化、景观艺术小品、景观铺装组成。铺设硬质地面约为2万平方米,主要采用花岗岩、行道砖、透水砖、混凝土等多种材料。绿化总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种植各种灌木、乔木、草木花卉及不同类型的草坪。广场设置音乐喷泉三处(分别设在主入口和入口后的主广场两侧),四周耸立文化柱八根、路灯景观灯具65盏、照树灯地灯305盏、“政通人和”地雕两处、八卦广场和河图洛书广场各一处,艺术景观小品若干处。
2.百合广场
百合广场位于县城新区南大街入口处,西宝北线北侧。东西长352米,南北最大宽长313米,整个广场呈“梯形”。总占地面积约93亩,总投资950万元。是具有改善城区人居环境、应急疏散、娱乐休闲等功能的又一公共场所。
广场按功能共分两大区域,即靠近西宝北线公路的特色展示区和面向百合小区方向的休闲娱乐区。特色展示区的功能设计旨在面向往来于省道的外地游客。浮雕、雕塑作品以“扶风八景”为题材,集中展示扶风的历史文化及自然风貌。广场中央设有舞台,可以满足举行大型集会或娱乐活动的需求。沿舞台四周分别设有健身活动区、儿童游乐区、休闲观光区等功能性场所。
3.主题雕塑《周风》
主题雕塑《周风》位于新区中心十字,设计高度18米,总重量60余吨,内结构为特种钢材焊接丝卯而成,表层材料由铸铜制作,由西安标榜视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策划设计。其雕塑吸取中国西周时期“国之重器”的青铜鼎造型特点,同时融入现代设计元素,三根略微向内弯曲的支柱给人一种向上的张力之感。“仁、义、礼、智、信”作为整个雕塑的主题,纹饰代表周原文化的典型性。整体造型雄浑大气,庄严典雅,体现扶风作为周原文化发源地的根基性和三千余年历史文化积淀的丰厚底蕴。
4.东大街牌楼
投资350万元的东大街牌楼,位于东大街入口处,总跨度为37米,明间19米,次间9米,正脊高度24.5米,为仿古建筑。分为钢筋砼结构工程、石作工程、油漆彩画、屋面铺设等部分。
六、公共建筑
扶风县2010年县城新区主要公共建筑统计表
续表
第三节 县城老区改造
县城老区改造工程最早起步于2000年下半年。按照老城区改造“疏解交通,治理环境,完善设施,提高质量”的原则,主要实施道路改造、排水改造、桥梁拓宽改造、七星河游园建设等项目。通过改造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城区绿化系统,疏解老城区人口、交通、环境的压力,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一、改造工程的实施
2000年下半年后,扶风县投资150多万元,分别完成湋水路、八一路老扶中段、小南街的路面硬化及排水工程;对东关十字南的原有旧房进行拆除,改建为停车场;对西关路面的塌陷部分进行整修,修补城区几条主街道20条处塌陷路面。
2002年,对东关交叉路段路面实施拓宽改造。路面西至胜利桥头,东至扶法路口,总长150米,原10米路面拓宽为17米,两边人行道平整后铺设彩砖,统一进行绿化。此工程投资30万元;对八一路与西宝路交会处影响市容路面的建筑物依法进行拆除,共拆除旧房7间、围墙30米,原交叉路口改建为弧形,保证行车道路畅通;对县城路灯进行维修改换,补栽缺损行道树200余棵。
2003年,实施河滨东路拓宽改造。河滨东路南至东关胜利桥,北到交警大队北侧,西邻七星河,东侧为门店、农户及单位,全长532.5米。经改造后路面由7米拓宽为11米,铺设人行道彩砖800多平方米,工程投资25万元;投资10万元整修老区街道的多处破损路面。
2004年,筹措资金15万元,对文艺路进行铺修;对县城东坡和北坡进行整修;对西大街、八一路、美阳路等路面进行修补;对没有硬化的人行道铺设彩砖,设置广告灯箱,更换路灯,设立各种标识。
2005年,投资80万元分别在八一路、美阳路县医院东侧、美阳路桥西、东关飞凤市场南侧修建4座水冲式公厕及垃圾砖运站;对原西宝北线城区路段实施重新油化;投资120万元,依据七星河公园建设规划,建成3600平方米的绿化广场和60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投资3万元改造原西宝北线城区段排水沟。
2006年,实施县城老区主街道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对主街道给排水、通信、网络、电力、路灯、路面等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将全长900米的主街道由原6.5米拓宽至10米,完成投资380万元。其中自来水管网改造完成投资40多万元;通讯综合管道铺设完成投资60多万元;主街道路基拓宽、排水管沟改造、天然气过路管道、混凝土路面铺筑、人行道花岗岩铺设等工程完成投资240万元;路灯改造工程完成投资40万元。同时,对八一路北口、北街路北口与原西宝北线接口路段进行重新修铺。拆除原西府大酒店、西街饺子馆等4家商业用房,修建西街休闲广场和西关健身广场,完成投资30万元;修补城区八一路、美阳路、文艺路、河滨路、西宝北线城区段破损路面共30多处150多平方米,疏通排水管道200多米,对背街小巷人行道进行彩砖铺设。
2007年,对美阳路、文艺路、八一路、河滨路的给排水、电力、路灯、路面等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共拓宽道路全长2300米,完成投资380万元;实施上品寺路的拓宽改造;采取“拆围秀绿、拆违建绿、拆临还绿、拆旧造绿”等措施,实施西街和西关休闲广场工程,拆除县疾控中心、县医院、北街居民等800平方米建筑物及电力宾馆50米围墙。
2008年,投资10万元完成河滨路东长约160米商住楼楼体亮化;建成七星河橡皮坝水库文化长廊。
2009年,实施七星河公园二期建设工程,投资300万元完成七星河休闲广场和高架桥北游园建设。
二、七星河公园建设
七星河由北向南穿过县城老区北部的七星河谷,流经老区东关穿城而过。盛夏之际,七星河谷庄稼、乔木、灌木浓荫盖池,绿草遍坡遍野,小河流水潺潺,一直是县城居民消夏避暑的去处。从2003年9月开始,扶风县对七星河进行开发建设。当年完成七星河公园规划设计,并修筑园内道路等基础设施。2004~2005年上半年,拆除七星河谷内积福寺以北及对面的58间房屋、围墙、预制厂设备和周围附着物。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总面积16公顷、总投资500万元的七星河公园一期五大主区工程基本完成。6000多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区,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台球案、健身器械等设施;33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区,设有茶文化广场、西府餐饮文化广场、园林式建筑集群广场等;休闲娱乐广场区,设有休闲广场、垂钓中心等;儿童游乐区,设有儿童游乐器械场、卡丁车场、沙坑场等。成为扶风县第一个集健身游乐、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富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理想场所。2005年9月,七星河公园正式开园以来,每天的人流量达数千人次以上。2006年3月,县级部门、单位、乡镇干部职工参加公园义务植树活动,分区段,分品种栽植法桐、百日红、柳树、塔柏、女贞、侧柏等1万余株,使七星河公园成为县城新老区连接的生态绿洲。2008年,在县城老区东关建成七星河橡皮坝水库及历史文化长廊,集中展现扶风悠久的历史传说和人文景观;从“后稷教稼”到“周公吐哺”,从“马融讲经”到“苏蕙织锦”,从“青铜之乡”到“佛家圣地”,使人在赏景中看到扶风历史文化的积淀;对河滨路东长约160米的商住楼楼体及河西岸护栏实施亮化工程。2009年,启动实施七星河二期建设工程,投资300万元,完成休闲广场和高架桥北游园建设,并分别在新老区连接路、七星河、高架桥两侧栽植10~16米宽的绿化林带。
第四节 园林县城建设
一、组织领导与规划目标
扶风县省级园林县城的创建工作始于2008年3月。3月10日,县委、县政府正式成立扶风县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县人大领导担任领导小组正、副组长,23个部门及城关镇的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绿化建设组、市容环境组、宣传报道组、效能督查组。同年,编制完成《扶风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县委、县政府印发《扶风县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实施方案》。
扶风县城市绿化系统规划具体目标为:“一环绕城、两带览城、三廊联城、多轴穿城”的网络状绿化空间格局。其一环是,利用中心城区外围的美阳河、七星河、湋水河及周边山塬林地等自然绿化形成城市外围绿环;其两带是,法汤高速沿线带状防护绿带和关中旅游环线沿线自然生态绿带;其三廊是,结合城区自然地形环境及城区寺区空间形成三条绿化廊道:法门寺与新区之间生态绿化廊道;新区和城南工业园区之间控制的绿化防护林带;利用老城区东侧山塬地形地貌,形成新区、老城区与城南工业园三者的空间联系林带;其多轴是,沿城市主干道形成的道路绿化景。
规划布局中的公共绿地主要包括综合公园、社区级公园、专类公园、街头绿地及带状绿地等,要求具有对外开放、游憩功能,同时兼具景观观赏、环境改善、教育科普、防灾避难等功能。
(一)综合公园
规划共设综合公园4个,即:关中民俗文化公园、美阳文化公园、周礼文化公园、法门公园。总用地面积为25.23公顷。
(二)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以500~1000米为服务半径,共规划社区公园7个。即新区城西公园、人民公园、均宜公园、西府文化公园、白家窑公园、城南公园与法门镇区宝塔公园。总用地面积为23.46公顷。
(三)专类公园
专类公园3个,即:飞凤山遗址公园、七星河湿地公园、窦滔文化公园。总用地面积为55.36公顷。
(四)其他专类公园
在新区佛光路北段、南段、周公路全段、均宜路全段、法门镇区美阳路全段、名刹路全段等6处规划带状公园,面积为51.24公顷;同时还设有12处块状街头绿地,面积为19.31公顷。
扶风县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实施方案提出的创建具体目标为:
(一)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绿地率≥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5平方米,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2%,城区绿化苗木自给率达到75%以上。
(二)县城公共绿地布局合理,服务半径达到400米有一处5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至少有一座公园符合《公园设计规范》,面积在3公顷以上,公园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70%以上,植物配置合理,富有特色,规划建设管理具有较高水平。
(三)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100%和80%以上,道路绿化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面积比率:主干道不低于25%,次干道不低于20%。
(四)绿地面积占居住区总用地面积的比率:新建居住区不低于30%,旧城改建不低于25%。
(五)普遍开展庭院绿化美化和园林式单位创建工作。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各占50%以上;主干道沿街单位80%以上实施拆墙透绿,继续开展园林式居住区、花园式单位、园林示范村、绿色小城镇的创建活动。
(六)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
(七)县城环境综合治理效果明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6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
二、创建工作的实施
扶风县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由政府精心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各乡镇积极承担任务,全县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的广泛性活动。县委、县政府在2008年和2009年两次下达《扶风县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目标任务分解表》《庭院绿化任务分解通知》等相关文件,将创建任务全面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县委、县政府还出台《扶风县县城绿化管理实施办法》《扶风县绿线管理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确保全县园林绿化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实施。在创园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扶风县两次聘请专家教授进行生态园林城市讲座,并邀请省建设厅、市城建局领导,专家多次来扶风指导创园工作。2008年,县城各单位和住宅小区开展绿化达标活动,创建省级园林单位6个、市级园林单位14个,全县单位庭院绿地面积达到7万平方米,有47个单位达到县级园林式单位标准。截至2009年9月,县城绿地面积达到9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达114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达24.8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3%,绿化覆盖率达到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同月,扶风县省级园林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考评。2010年初,扶风县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园林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