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乡镇概况

第一节 城关镇

一、政区概况

城关镇位于扶风县城西部,地处黄土台塬中部,东与太白乡为邻,南与段家镇、午井镇接壤,西与岐山县毗邻,北与法门镇为界。境内湋河由西向东横穿,七星河、美阳河由北入境与湋河交汇,将塬区分割为三大块。地势中低周围高,地形分为湋河川道、塬坡、平塬三种形态。辖区东西最大距离为1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8千米,总面积98.79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为0.39平方千米。西宝北线、法汤公路穿境而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传统蔬菜生产基地,商贸繁荣,建材业发达,为省级“生态示范镇”“小康镇”。2001年10月8日,经县政府批准,成立西关社区居委会、中街社区居委会、东关社区居委会、胜利厂社区居委会。2001年12月,新店乡并入城关镇。2002年6月,城关镇中街社区、西关社区合并,设立西街社区居委会。截至2010年末,城关镇共辖33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2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73万人。镇人民政府驻地县城老区北街口。

二、经济建设

全镇耕地面积9.22万亩,人均1.4亩。多年来通过“开发吨粮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全镇粮食产量逐年提高。1997年粮食总产2.48万吨,人均占有粮食620千克。2009年,粮食总产达到6.62万吨,产值9938万元。城关镇坚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蔬菜、苹果等特色产业,形成以万杨奶牛养殖小区和日产3.5吨鲜奶奶站、小留养猪、扶乾养鸡为中心的畜牧产业发展基地;以南台、黄甫、双乐、新店为中心的设施蔬菜蘑菇产业基地;以小留、案板、扶乾为主的优质粮生产基地;以柳店、原峪、秦村为主的辣椒生产基地。2010年,全镇5头以上奶牛养殖大户发展到23户,奶牛存栏达到1000多头;建百头养猪场26个,生猪存栏5.87万头;千只以上养鸡户23户,家禽存栏5.87万只。南台村新增日光大棚30座,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户326户。圣女果、小乳瓜等精品蔬菜远销成都、西安等地,南台村被宝鸡市命名为一村一品示范村。黄甫村建成高标准、高规格的日光温室大棚15个,每棚一季收入均在6000元以上,户均年收入2.5万元左右。双乐、扶乾、新店等村发展蘑菇大棚36个,每棚年均收入1.5万元。截至2010年末,全镇累计造林2.53万亩,其中防护林2.11万亩、经济林42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15万株,林木覆盖率24.4%。水果种植面积3550亩,产量达到7298吨,农民人均纯收入5010元。

2010年,全镇有中小企业77户,其中规模以上有限责任公司3户,私营企业74户,从业人员4705人。经营项目和工业产品涉及造纸、化工、建材、商贸、服务、制造、加工等8个门类。其中,法门寺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拥有资产2.5亿元,成为全省造纸行业的重点企业。全镇工业企业年总产值7.36亿元。

城关镇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和第三产业。2010年,全镇从事交通运输业1185户、服务业303户、批发零售业1201户、食宿餐饮业510户,陕西新贸物流配送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直营超市27户,第三产业年营业收入达到5.5亿元。南宫村率先在全县建成16栋住宅小区,后沟村、牛家村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生活有保障,实现村民变居民的历史性转变。

城关镇区内古迹星罗棋布,北五里周秦坡有苻秦安南将军窦滔墓;西五里有汉伏波将军马援墓;东十里案板、下河村有新石器时代姜氏城遗址;近代革命烈士彭修墓在西关村南;五郡村有新石器时代五郡沟遗址;王家台、秦村有新石器时代遗址群;龙泉村南有扶眉战役旧址。除此之外,境内还有关中风情园、西府古镇、城隍庙等景点。

三、社会管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粮食直补、良种统供、农机具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得到贯彻落实。2010年,共发放粮食直补1.6883万户,金额577.2517万元;玉米良种补贴1.6883万户,金额59.774万元;家电下乡补贴4326户,金额109万元;组织参合农户58.438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8935万人;为城乡低保户发放低保资金80.152万元。新修通村水泥路2.8千米;开展平安校园、书香校园创建、撤点并校、抗震救灾、平安创建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果。

第二节 法门镇

一、政区概况

法门镇位于县城东北9千米处,因境内有佛教圣地法门寺而得名。东邻天度、召公镇,北依乔山、西与岐山交界,交通条件优越,法汤路、法乾路、关中旅游环线穿境而过,镇村主干道路全部硬化,电力、通信等网络实现全覆盖。是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生态乡镇和三十个重点示范镇之一。全镇地貌特征为北部山区和中南部扇面洪积区,总面积112.5平方千米,辖27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总人口为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6万人。

二、经济建设

法门镇多年来坚持“旅游兴镇、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长足发展。围绕“粮、果、辣、畜”四大支柱产业,全镇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共建法门、建和、黄堆三个万亩丰产方田,种植优质粮面积6.5万亩、种子田1.5万亩。粮食总产实现八连增,达到7.2万吨;坚持抓好果树品种优化,发展苹果突破3万亩,秋桃、猕猴桃等杂果1000亩以上,建成冷藏库26户108个果库,果品储藏能力达到8万吨。苹果销售与国内和国际市场对接,由优质化向精品化、品牌化过渡;重视发挥天马辣椒、兴隆贸易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辣椒面积3900亩,总产干椒0.59万千克,辣椒加工企业2户,实现产、供、销、加工一条龙;突出秦川牛、奶牛、笼养鸡、生猪养殖,充分发挥鑫良养殖,宝塔、云岭秦川牛养殖小区及齐村、刘家、宝塔、冯家四个奶牛基地村和寨子、杜城两个笼养鸡基地村的示范带动作用,秦川牛存栏3300头、奶牛2773头、羊存栏4761只、生猪存栏5.5万头、鸡存栏60万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建立省、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个(红果果业集团、天马辣椒公司、鑫良万头现代化养殖基地、源盛面粉、谷朊粉公司、振兴果业公司、东立果业公司等一大批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以马家村为基地的白皮松、油松育苗扩展到500多亩,新增产值4000多万元,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26元。

近20年来,法门镇由原来占地200亩的乡村小镇发展成为占地1平方千米的新型镇区,总投资达3亿多元。2002年总规划占地9.7平方千米的旅游景区和新镇区总体规划,2008年新镇区建设全面启动,投资8亿多元,实施以新镇区标准经济模块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的城镇开发项目;实施以建材、食品、旅游、商贸物流为重点的经济项目,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亿元。以“农家乐”为重点的旅游三产蓬勃发展,从业人员达到1500人。北部沿山区料石加工、制造企业12户,年产销石料20万方。镇区有各类个体、私营企业2618户,其中规模以上6户,私人企业385户,个体工商户2227户。

法门镇区有对外开放旅游景点5个(法门寺院、法门寺博物馆、周原遗址、周原博物馆、四面大佛宫),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1亿元。有文物复制、工艺品加工企业6个,建成民俗文化村一个(接待户80户),宾馆饭店26家。镇内马援祠堂、杨珣碑、中观山、西观山、野河自然生态观光区、子牙庙、封神台等诸多旅游自然景点景区对外开放,成为法门镇支柱产业。投资近25亿元的以合十舍利塔为标志性建筑的法门寺文化景区对外开放,更为法门镇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社会事业

2010年,法门镇区电话装机1.2万部,拥有移动用户1.2万多户,电信网络设备配套,有线电视已在农村普及,现有用户3500多户。建成110千伏变电站2座,对农村电网全部进行整改,电力供应充足。设有乡镇级医院3所、民营医院1所(慈和医院),医疗设施齐全,公共卫生、防疫制度健全。系宝鸡市教育强镇,有佛学院1所、高中2所、初中4所、小学21所、幼儿园1所、武术学院1所、驾校2所。其中社会办学8所,总投资4000多万元。共有教职员工830名,学生1.346万名。民政优抚、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计划生育、平安建设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第三节 绛帐镇

一、政区概况

绛帐镇,以东汉著名教育家马融设绛色纱帐讲学而得名。位于县城东南13千米处,自古以来为关中西府的工商业重镇。绛帐镇东临揉谷乡,西至上宋乡,南临渭河,接壤眉县;陇海铁路、西宝高速、法汤旅游专线、西宝中线穿境而过;南有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北有佛教圣地法门寺,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56平方千米,辖17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社区,耕地面积3.5479万亩,总人口5.14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163万人,非农业人口9323人,绛帐科技工业园坐落于此。

二、经济建设

90年代,绛帐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围绕建设“畜牧名镇,苗木大镇”的思路,积极发展畜禽、苗木、辣椒、杂果四大产业。到2010年末,全镇猕猴桃面积突破1.5万亩,生猪出栏达到10万头、奶牛存栏2232头、鸡存栏达到90万只,成为畜禽大镇。全镇优质粮面积稳定在2万亩、辣椒面积9000亩、杂果5000多亩、苗木面积达到1万亩。2009年全镇农民纯收入达到4460万元。

绛帐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2003年,设立绛帐科技工业园后,积极做好科技工业园的规划、开发建设、招商引资、投资环境以及园区的管理和协调服务等工作,促进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到2010年末,绛帐科技工业园有各类企业120户,其中工业企业达到80户,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形成以食品、纺织、化工、机电为主的产业格局。规模以上食品企业8户,方便面、面粉、离子水、食用油、乳品等各类食品年产量达到64万吨,占园区工业总产值一半以上,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县级食品工业园。

三、社会事业

全镇共有医院2所、中小学校20个、电信用户1.7万户、互联网达到1万户。设有文化站,18个村民委员会全部建有“农家书屋”,安装通村广播18个。村村设有清洁工,全镇设垃圾台102个,垃圾车1辆,基本实现村村道路硬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扎实推进。

第四节 召公镇

一、政区概况

召公镇地处县城东北部黄土台塬地区,东与咸阳市乾县接壤,东南与咸阳市武功县为邻,南连杏林镇,西邻法门镇,北接天度镇。有“鸡叫一声听三县”之美誉。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分为平塬、洼地、沟壑,境内最高点新庄村海拔700米,最低点袁新村海拔580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1千米,其中陆地54.1平方千米,占97.6%,水域1.3平方千米,占2.4%。全镇55.4平方千米,辖15个村民委员会,90个村民小组,辖区总人口3.83万人。耕地面积5.61万亩,人均1.46亩。

二、经济建设

多年来,全镇强力推进果业提质增效、畜牧业规模倍增和良种产业化。财政投资740万元实施果业发展项目,累计建果园面积1.13万亩,产量1.93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000亩,产量1125吨,主要品种是辣椒和大葱;先后投资760万元的灵护万头养猪示范村项目和投资360万元的召光朝阳生态养殖示范场项目建成投用。全镇发展养殖示范村3个,新增百头以上养殖大户50户、50头以上的养殖户80多户,畜牧业总产值0.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9%;全面实施小麦良种统繁统供,落实小麦高产示范方1.1万亩,玉米高产示范方6000亩。2010年,生产粮食2.77万吨,人均723千克,实现农业总产值6.73亿元;突出以铁门制造为主的特色工业,形成产、销一条龙的生产销售体系,产品远销西北五省,年产值近1亿元;工业生产总值2010年达到3.27亿元。2010年全镇共有商业网点150个,职工230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4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530万元,比上年增加15%。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33元。

三、社会事业

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区内形成“三纵三横”的道路交通网,镇域有省属企业陕西省农牧良种场,驻镇及镇属单位有工商所、国税所、邮政所、信用社、变电所、供电所、中心卫生院、中国移动营业厅、中国电信营业厅、县新华书店门市部、太川水站等21个,有中小学16所、民办小学1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农村低保、粮食综合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得到落实,以秦腔演唱、锣鼓大赛、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广场等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其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第五节 午井镇

一、政区概述

午井镇位于县城西南7千米处,东与段家镇相连,南与眉县常兴镇接壤,西与岐山县枣林镇毗邻,北与城关镇相接。地处湋河川道黄土台塬区,地势西高东低,中有两凹地带。地形呈东西长,南北窄,为梯形状。境内最高原子头村海拔592米,最低点田家河村三人庄组海拔530米。全镇东西长约15千米,南北宽约5千米。面积5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9万亩。全镇辖16个村民委员会、116个村民小组、9230户、36681口人。是扶风县八大古镇之一,以北宋淳化年间理学家张载在贤山寺讲学,提倡井田而得名。西(安)—宝(鸡)渭北南环线和扶(风)—常(兴)公路在镇内交会,镇村公路四通八达。镇人民政府驻午井街道。

二、经济建设

1991年后,午井镇形成“畜牧”和“劳务”两大品牌产业。2010年,全镇建设优质粮基地3万亩,实现订单收购3万亩,实施夏玉米“双百示范工程”面积1.5万亩。发展种子田2万亩,小麦种子统繁统供达到100%。全镇粮食总产逐步递增,年均生产粮食3.21万吨,人均879千克,农业总产值达到0.8亿元。为扶风县产粮大镇;畜牧养殖以秦川牛、奶牛、生猪、笼养鸡为重点,建成广宏、通达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等具有带动产业发展的养殖繁育示范基地2个,建立养猪专业合作社2个,全镇生猪存栏3.5万头,其中10头以上养殖户80户;秦川牛存栏6578头,奶牛存栏832头,羊存栏1490只;笼养鸡32万只,其中千只以上养殖大户160户。畜牧业总产值5500万元;全镇苹果面积1282亩,产量2159吨;猕猴桃面积2241亩,产量116吨;蔬菜面积645亩,产量821吨。全镇累计造林0.8万亩,其中防护林3500亩、经济林4812亩、农民住宅四周树木4.6万株,林木覆盖率30%。午井镇积极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32万人,为全县劳务大镇。

三、名胜旅游

境内有扶风“八景”中的两大景观:“贤山晚照”和“高望晴岚”。

(1)贤山寺、贤山晚照。贤山寺位于县城南7.5千米的午井镇南官村宝鸡峡渠道两侧的塬边沟洼处。建于北宋江淳化五年,张载(横渠)隐此读书收徒讲学,故名贤山。贤山寺脚下罗汉洞前,每当夕阳西下,大地昏暗,唯东崖壁上,落日的余晖反射其上,经久不退,周围早已夜暗,只有此处独亮,故有“贤山晚照光明显”之说。

(2)高望寺,高望晴岚。高望寺乃扶风颇有盛名的佛教古刹之一,始建唐末,盛于宋初,后毁于兵火,金正隆元年(公元1156年)重建,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寺院位于午井镇高望寺村,面积30余亩,大门外两侧植唐秋、宋槐各一棵,根深叶茂,舒展自如。高望寺塬上一带,每逢霁雨初晴,可以看到一片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烟霞色彩,其景秀丽奇绝。

第六节 杏林镇

一、政区概况

杏林镇以宋代名医石泰住此为人医病,愈者栽杏树为报,遂杏树成林而得名。地处县城东13千米处,东与武功县接壤,南与杨凌示范区相邻,西接城关镇,北连召公镇。长宽均为6千米,总面积36平方千米。全镇辖9个村民委员会、80个村民小组、57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4522万亩,总人口2.8475万人,以汉族为主,有回族5人。

二、经济建设

杏林镇不断加强农业基本设施建设,共有干、支渠4条,总长度32千米,灌溉面积7000亩,有机井116眼,解决28475人和牲畜的饮水;做大做强良种主导产业,以杏林、汤房、菊花等村为重点,积极实施良种统供,大力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全镇小麦原种田5000亩、良种田2万亩,优质小麦年产量达2750.8吨,玉米年产量1760吨,油料作物年产量1350吨。2010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到4510.8吨;大力发展畜牧业,召宅村建成生猪养殖生态园,百头以上猪场16个,50头以上猪场35个,成立“扶风瑞鑫农民养猪专业合作社”,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全镇建起百亩苹果示范园5个,培育苗木3000亩;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主要有织布厂、泡沫厂、酱醋厂、楼板厂等,从业人员500多人。201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000万元。集镇贸易日渐活跃,街道拥有营业门店50余户,经营行业达20余种,年交易额在5000万元以上。

三、社会事业

杏林镇交通十分便利,西宝公路、天绛公路纵横而过,通村公路12条,形成公路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电信宽带网已延伸到村组。镇上设有文化站、新华书店。村级文化室16个、农家书屋19个,有各类图书2.7万多册,文化站从业人员10人。境内有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8所、幼儿园1所、卫生院1所、计生服务站1个、村级卫生室9个、民营个体诊所36个、专业卫生人员90人。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转鼓、木偶、社火等。群众文化生活以秦腔自乐班、民间社火、锣鼓队为主。

第七节 段家镇

一、政区概况

段家镇位于县城中南部,地处县城与绛帐镇中间。东与杨陵区五泉镇接壤,南与绛帐镇相邻,西与午井镇毗邻,北与城关镇、杏林镇相接。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分为黄土台塬和少量沟坡地,号称“四岭三洼一道塬”,海拔576~613米,辖区面积32.4平方千米。扶绛公路、法汤旅游公路过境,交通便利。全镇辖13个村民委员会、83个村民小组、5927户、2.45万口人。段家镇属冯家山、宝鸡峡首灌区,宝鸡峡一、二支渠横穿东西,水利条件优越。境内有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大明寺,古迹有新石器时代青龙庙遗址和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的 峰塔。镇政府驻地太白村,距县城7千米。

二、经济建设

全镇耕地面积3.57万亩,人均1.37亩,粮食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年均生产粮食1.79万吨,人均731千克,其中小麦9785吨,玉米8099吨。201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4亿元;在畜牧养殖上,以饲养猪、牛、羊、鸡为主,2010年生猪饲养达2.96万头,年末存栏1.49万头;牛饲养达4218头,年末存栏2278头;羊饲养量2272只,年末存栏1593只;家禽饲养量28.2万羽,上市家禽6.8万羽。2010年生产肉类1554吨,其中猪肉1100吨,牛肉310吨,羊肉9吨,禽蛋850吨,鲜奶1467吨。畜牧业总产值1.1亿元;区内有全省著名企业陕西秦川牛业有限公司,秦川牛饲养量达1860头,年末存栏1520头,年产值1680万元;经济作物主要有苹果、猕猴桃、柿子及杂果;苗木繁育品种有核桃、松柏苗等。2010年水果种植面积0.11万亩,产量1100吨。其中苹果产量900吨、桃40吨、猕猴桃30吨、柿子及杂果30吨。蔬菜种植面积500亩,总产量72吨。2010年末植树造林0.35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2万株,林木覆盖率18%。

第八节 南阳镇

一、政区概况

南阳镇位于乔山南麓,关中环线以北,距县城18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冯家山干渠穿镇而过,干渠南属自流灌区,干渠以北属五抽灌区。海拔600~800米,最低点位于柳村组,海拔650米,年平均温度13℃左右,年降雨量400~500毫米,昼夜温差较大,属苹果优生区。总面积40平方千米,全镇共辖10个村民委员会、63个村民小组、5895户、2.2万口人。耕地面积3.09万亩。主要以苹果产业为主,是全县果业大镇。

二、经济建设

南阳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2009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20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6亿元。2010年,全镇建成优质无公害果园1.8万亩,主要品种有“红富士”“早熟嘎啦”。有果品贮藏冷库28座,年贮量3万吨,果品以优取胜,远销全国各地,深受客商欢迎;利用丰富的饲草资源,发展畜牧养殖业,是南阳镇的又一特色优势产业。以圣丰乳业公司为依托,采取“公司+农户”的饲养模式,建奶牛养殖场2个,百头养猪场5个。2010年全镇奶牛存栏达到410头,奶山羊存栏7040只,生猪存栏8168头;规模养殖户50户;依托北山矿石资源优势,发展以水泥为龙头的建材加工企业,建成年产20万吨水泥厂1个、大理石厂1个、水泥预制厂7个、石灰加工厂10个,日销售石料300多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6亿元;以“山川秀美”工程和“绿色宝鸡”创建为载体,发展生态农业,中观山生态旅游文化区的建设亦成为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社会事业和文化旅游

镇内道路四纵三横,交通便利,三分之一的村、组街道进行水泥硬化、绿化和美化。镇内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和农家书屋。全镇有初中1所、小学6所,教职员工150多人。有卫生院2所,计生服务站、邮电所、信用社、派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备,有各类店铺180多个。1991年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事业逐年兴起,辖区内有乔山、中观山、华严寺等,吸引省内外数万名游客观光旅游。

第九节 天度镇

一、政区概况

天度镇地处乔山南麓,位于县城北20千米处。东与永寿、乾县接壤,南邻法门镇、西至美水沟,北与麟游县相连。地处低山丘陵、山前洪积扇区。地势北高南低,主要山脉为野河山,境内最高峰大马泉山位于天度东北,海拔1120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8.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0.5千米,总面积88平方千米。辖区总人口4.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0.15万人。1997年9月撤乡设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62个村民小组。

二、经济建设

天度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突破过去传统的单一种粮模式,以苹果生产为主的多种经营得到迅速发展。全镇耕地面积10万亩,人均1.95亩。2010年,苹果果园总面积4.9万亩,人均1亩;生产粮食2.33万吨,人均506千克,其中小麦1.46万吨,玉米8392吨;蔬菜生产主要品种有茄子、黄瓜、辣椒、西红柿等,蔬菜种植面积485亩;生猪饲养量3.6万头,年终存栏1.8万头;牛饲养总量5540头,年末存栏3042头;羊饲养量2.24万只,年末存栏1.32万只;家禽年饲养量12.52万羽,上市家禽5.36万羽。农业总产值达到6.8亿元。工业以水泥、建材、石料为主。先后投资10多亿元建成冀东水泥项目、余势发电项目、秦伟粉磨站、周原粉磨站、天保面粉厂、环保型石灰厂、节能环保砖厂、编织厂、大型采石厂等项目30多个。工业生产总值实现13.8亿元,全镇生产总值22.8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230元。

三、文化旅游

天度镇有对外开放旅游景点1个(东观山),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野河森林公园旅游景区已创建成国家“AAA”级景区。

四、社会事业

2010年,境内水泥硬化村组道路162千米,绿化道路137千米,建成110KV变电站一座,建成西权、晁留等村社区服务中心9个。实施天度、闫马、韩家窑等村安全饮水项目13处。完成冯家山十五支渠、十六支渠改造27千米。镇内有卫生院1所、农行1所、信用社1所、邮政所1个、电信所1个,有移动用户1.3户、有线电视用户8100户。全镇有初中1所、小学6所、幼儿园2所,共有教职员工307名、学生3879名。有敬老院1所,床位3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20人。有社区服务站10个、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收社会捐款15万元,使困难群众受益60人(次)。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24万人,参保率达98%。

第十节 太白乡

一、政区概况

太白乡地处西宝北线97千米向北2千米、距县城东8千米处。三纵四横的柏油路贯通全乡,西宝北线,穿境而过。小湋河环绕全乡。全乡村村道路柏油化,村庄林网覆盖化,长达4千米乡主干路和二太路旁,近万株杉树绿荫成行。汉代史学家班固墓位于西宝北线浪店村。全乡总面积33.6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3818万亩,属宝鸡峡灌区。全乡共辖7个村民委员会、71个村民小组、2.3425万人。是全省优质粮、种子粮生产基地,省农业厅科技示范基地,宝鸡市苗木科技示范基地,扶风县苗木科技示范园区。

二、经济建设

太白乡实施“良种大乡,苗木名乡,畜牧强乡,劳务富乡”的发展战略,至2010年,建成8000亩优质小麦良种和2万亩优质小麦基地。以长命寺村2000亩元宝枫为主的40多个名优新特生态苗木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以二十里铺村为主的3000亩绿色苹果基地、杨家沟1000亩西红柿基地、涝池岸村1000亩西瓜甜瓜基地,实现“一村一品”。畜牧业生产初步形成杨家沟奶牛、浪店秦川牛示范养殖小区,全乡生猪存栏6.5万头,每年向西安、宝鸡、兰州等地提供商品肉猪3万余头。全乡18个民营建筑企业,带动劳务输出,在外长期务工人员3800多人,农民工资性收入突破1200多万元。乡属两个骨干企业扶风磷肥厂、扶风硫酸厂年生产过磷酸钙8000多吨,稀土磷肥1200多吨,硫酸1.3万多吨,扶风磷肥厂被化工部命名为磷肥生产定点企业、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命名为“质量合格产品”,其产品远销甘肃、宁夏等地。

三、社会事业

全乡有初中1所,5所小学达到市级示范小学标准。农村电网改造完成98%,广播电视传输网干线28千米,有线电视入户860多户,移动、联通4个基站覆盖全乡。2000年,太白乡被市政府命名为文化工作先进乡;2001年被宝鸡市委、市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乡;2003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环境立县,诚信扶风”先进单位;2005年被宝鸡市政府命名为“教育强乡”; 2006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文明家园”创建标兵乡。

第十一节 上宋乡

一、政区概况

上宋乡地处县城以南20千米处、关中渭河平原的中心地带。陇海铁路、西宝高速、西宝中线穿境而过。全乡总面积2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万亩,辖13个村民委员会、59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2.3万人。乡政府驻地上权村。

二、经济建设

上宋乡地势平坦,渭河流经境内南部,北有宝鸡峡,南有渭惠渠,全乡有各类机井120余眼,地下水资源蕴藏丰富。境内横三条、竖七条道路全部砂石硬化。自1991年以来,上宋乡实施“稳粮、强畜、优辣、扩果”的工作思路,使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009年,全乡粮食种植面积2.3万亩,粮食总产2.07万吨;种植猕猴桃2000亩、鲜桃1500亩、辣椒1.2万亩、蔬菜3500亩、笼养鸡25万只。辣椒远销四川、湖北等地,猕猴桃远销广州、海南、福建、港、澳等地,鲜桃远销西北五省,成为扶风杂果、笼养鸡重要生产基地。乡境内建有冷库8座,冷藏量达2400余吨。2010年,全乡工商企业达428户,主要工业产品以纺织、塑料化工、机械制造、色纸、纸箱、传统制香为重点,年产值达3.5亿元。

三、社会事业

2009年上宋乡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全乡新建人畜饮水工程3处,解决23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硬化村庄道路7千米。全乡12个村建成标准化卫生室13所。乡有医院1个、初中1所、小学13所,共有学生5000余名,其中被宝鸡市政府命名为农村示范小学8所。全乡有电信用户1万户、互联网0.6万户。乡有文化站,12个村民委员会设立农家书屋。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传统的白草雾竹马、云朵,西渠村的曲子在西府地区享有盛名。

第十二节 揉谷乡

一、政区概况

揉谷,以周原始祖后稷教民耕稼、采揉谷物以观青黄而得名。位于县城东南23千米处,东接杨陵区,南临渭河,西连绛帐镇,北靠杨陵区五泉镇。东西长约6.5千米,南北宽5千米。全乡总面积32.5平方千米。2008年辖17个村民委员会、78个村民小组、3.08万口人。乡人民政府驻地揉谷村。2008年12月,根据国务院批复,揉谷乡划归杨陵区管辖。

二、经济建设

2008年,揉谷乡稳定优质粮基地1.5万亩,大力实施“科技入户”“一村一品”工程,在秦丰、白龙、田东、石家4村建立“四个一千亩”洋葱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各村栽植红皮高桩洋葱近6000余亩。新集村葡萄建园和育苗面积不断扩大,建园700亩,育苗150亩。光明村奶牛等畜禽养殖业蓬勃发展,奶牛存栏达到400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2199元增加到2007年的2544元。2008年,占地280亩的揉谷水产养殖场建成投产;年产商品白条猪肉1200吨的陵湾生猪屠宰厂建成运营;境内的陕西省秦光沼气密封材料厂进入规模化生产,年产值突破300万元。

三、社会事业

2007年,揉谷乡累计争资138万元,铺修乡1号路、2号路、3号路和新集北坡路共9千米。建成新集、陵角两个抽水站,新打机井46眼,衬砌渠道36千米,整修砂石路25千米,铺设输水暗管50千米,投资20万元建成揉谷小学宿办楼。乡村两级自筹资金50万元,硬化村内道路10千米。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2008年全乡共发放粮食直补款40余万元、农村合作医疗补助2.8万余元、种子补贴14.2万元、农机具补贴6.2万元,对412名困难学生落实生活补助8.3万元,中小学“两免一补”21.3万元,对372户、1107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33.5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