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与战略

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安全生产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各级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是阐述企业工人中存在着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的一种理论。

对于发生事故次数较多、可能是事故频发倾向者的人,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学测试来判别,也可以通过对日常工人行为的观察来发现事故频发倾向者。一般来说,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人在进行生产操作时往往精神动摇,注意力不能经常集中在操作上,因而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外界条件。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是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不符合现代事故致因理论的理念。

事故因果联锁理论

1.海因里希因果联锁理论

海因里希因果联锁理论又称海因里希模型或多米诺骨牌理论,该理论是由海因里希首先提出的,用以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原因及与事故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1)过程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联锁发生过程,即:

1)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2)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4)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2)模型 海因里希模型的五块骨牌依次是:①遗传及社会环境(M);②人的缺点(P);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H);④事故(D);⑤伤害(A)。

2.现代因果联锁理论

博德(Frank Bird)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联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事故因果联锁理论。博德事故因果联锁理论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包括个人因素及与工作有关的因素。根本原因是管理的缺陷,即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或缺陷是导致间接原因存在的原因,间接原因的存在又导致直接原因存在,最终导致事故发生。博德的事故因果联锁过程同样为五个因素:

(1)管理缺陷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由于各种原因,完全依靠工程技术措施预防事故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只能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工作,经过较大的努力,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企业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只要生产没有实现本质安全化,就有发生事故及伤害的可能性,因此,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

(2)个人及工作条件的原因 个人原因包括缺乏安全知识或技能,行为动机不正确,生理或心理有问题等;工作条件原因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设备、材料不合适,以及存在温度、湿度、粉尘、气体、噪声、照明、工作场地状况(如打滑的地面、障碍物、不可靠支撑物)等有害作业环境因素。只有找出并控制这些原因,才能有效地防止后续原因的发生,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3)直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这种原因是安全管理中必须重点加以追究的原因。但是,直接原因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深层次原因的表征。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停留在这种表面现象上,而要追究其背后隐藏的管理上的缺陷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4)事故 这里的事故被看作是人体或物体与超过其承受阈值的能量接触,或人体与妨碍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的接触。因此,防止事故就是防止接触。可以通过对装置、材料、工艺等的改进来防止能量的释放,或者操作者提高识别和回避危险的能力,佩带个人防护用具等来防止接触。

(5)损失 人员伤害及财物损坏统称为损失。人员伤害包括工伤、职业病、精神创伤等。在许多情况下,可以采取恰当的措施使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小。例如,对受伤人员进行迅速正确地抢救,对设备进行抢修以及平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应急训练等。

典型例题

某公司锅炉送风机管路系统堵塞,仪表班班长带领两名青年员工用16.5 MPa的二氧化碳气体,直接对堵塞的管路系统进行吹扫,造成非承压风量平衡桶突然爆裂,导致一青年员工腿骨骨折。按照博德事故因果联锁理论,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A.风量平衡桶材质强度不够 B.用16.5 MPa气体直接吹扫

C.员工个体防护缺陷 D.青年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答案】 B。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事故的联锁过程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从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出发,阐述了事故的联锁过程:由于管理失误引发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及其相互作用,使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危险物质和能量释放,并转移于人体、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或)财产损失,事故可以通过减少能量和加强屏蔽来预防。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描述的事故联锁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图1-1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描述的事故联锁示意图

2.事故致因

1)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

2)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

3.能量转移造成事故的表现

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声能和生物能等形式的能量,都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其中前四种形式的能量引起的伤害最为常见。

4.事故防范对策

从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出发,预防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2)限制能量。

3)防止能量蓄积。

4)控制能量释放。

5)延缓释放能量。

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

7)设置屏蔽设施。

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9)提高防护标准。

10)改变工艺流程。

11)修复或急救。

典型例题

某禽业公司厂房电气线路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液氨储存设备和液氨管道发生物理爆炸,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事故调查表明,导致该起事故的原因有:电气线路短路、工人安全意识差、随意堆放可燃物、车间作业环境不良、安全出口不畅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为了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该公司采取了以下的安全技术措施,其中符合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观点的措施是()。

A.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持作业环境良好 B.改善车间作业环境,疏通安全出口

C.定期检查电气线路,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D.增强短路保护装置,提高液氨系统的可靠性

答案】 D。

轨迹交叉理论

1.轨迹交叉理论的主要观点

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此空间发生事故。

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2.轨迹交叉理论的作用原理

轨迹交叉理论将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从事故发展运动的角度,这样的过程被形容为事故致因因素导致事故的运动轨迹,具体包括人的因素运动轨迹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如图1-2所示。

图1-2 轨迹交叉理论事故模型

典型例题

某公司组织对供水系统进行安全检查,检查人员甲固执己见未听劝阻,在未佩戴防护用品条件下进入阀门井,下井后即晕倒在该井中,最终造成窒息死亡。事故调查发现,该公司未制订有限空间作业制度,阀门井在进行检查前已被污水污染,含有毒气体。下列有关该事故的说法中,符合轨迹交叉理论观点的是()。

A.违反安全规定和阀门井存在有毒气体共同作用导致事故发生

B.阀门井受污染产生有毒气体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C.甲性格偏执、不遵守规定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D.该公司的有限空间作业制度缺失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答案】 A。

系统安全理论

1.系统安全理论的含义

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生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隐患,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系统安全是人们为解决复杂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而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方法体系,是系统工程与安全工程结合的完美体现。

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就是在一个新系统的构思阶段就必须考虑其安全性的问题,制定并执行安全工作规划(系统安全活动),属于事前分析和预先的防护,与传统的事后分析并积累事故经验的思路截然不同。系统安全活动贯穿于生命整个系统生命周期,直到系统报废为止。

2.系统安全理论的观点

按照系统安全的观点,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人类活动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能够造成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称为危险源,它们是一些物的故障、人的失误、不良的环境因素等。某种危险源造成人员伤害或物质损失的可能性称为危险性,它可以用危险度来度量。

安全生产管理原则

系统原理运用的原则

系统原理主张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人、物、信息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运用系统原理应遵循下列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 动态相关性原则是指任何企业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不仅要受到系统本身条件的限制和制约,还要受到其他有关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并随着时间、地点以及人们的不同努力程度而发生变化。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2)整分合原则 整分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各要素的潜力,提高企业的整体功能,即首先要从整体功能和整体目标出发,对管理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谋划;其次,要在整体规划下实行明确的、必要的分工或分解;最后,在分工或分解的基础上,建立内部横向联系或协作,使系统协调配合、综合平衡地运行。整分合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3)反馈原则 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

(4)封闭原则 封闭原则是指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封闭原则的基本精神是企业系统内各种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相互制约的管理,管理才能有效。

人本原理运用的原则

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本的原理,它要求人们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其实质就是充分肯定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运用人本原理应遵循下列原则:

(1)激励原则 激励—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又称双因素理论。这是激励原则的理论根源。他告诉我们,满足人类各种需求产生的效果通常是不一样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没有它会导致不满,但是仅仅满足物质需求又是远远不够的,即使获得满足,它的作用往往是很有限的,不能持久。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从精神上给予鼓励,使员工从内心情感上真正得到满足。

(2)行为原则 现代管理心理学强调,需要与动机是决定人的行为之基础,人类的行为规律是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目标完成需要得到满足,于是又产生新的需要、动机、行为,以实现新的目标。掌握了这一规律,管理者就应该对自己的下属行为进行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发掘员工的潜能。

(3)能级原则 所谓能级原则是指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赋予相应的权力和责任,使组织的每一个人都各司其职,以此来保持和发挥组织的整体效用。现代管理学认为,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以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就像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一样。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这就是能级原则。

(4)动力原则 现代管理学理论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动力来源: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物质动力是指管理系统中员工获得的经济利益以及组织内部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精神动力包括革命的理想、事业的追求、高尚的情操、理论或学术研究、科技或目标成果的实现等,特别是人生观、道德观的动力作用,将能够影响人的终生;为员工提供大量的信息,通过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整理,得出科学成果,创造社会效益,使人产生成就感,这就是信息动力的体现。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

预防原理运用的原则

预防是指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运用预防原理应遵循下列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2)因果关系原则 因果关系原则告诉我们,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

(3)3E原则 3E原则是指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

(4)本质安全化原则 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强制原理运用的原则

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运用强制原理应遵循下列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

(2)监督原则 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典型例题

某企业新一届领导班子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制定总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顶层设计,将安全生产总体目标进行了逐级布置,这种做法符合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中的()。

A.行为原则 B.整分合原则 C.因果关系原则 D.能级原则

答案】 B。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

安全生产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标志,是党和政府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过程中,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传统和新型生产经营方式并存,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监管体制机制和法律制度不完善、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等问题依然突出,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尤其是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一些事故发生呈现由高危行业领域向其他行业领域蔓延趋势,直接危及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现就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安全发展,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以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为重点。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领导、改革创新,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着力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着力堵塞监督管理漏洞,着力解决不遵守法律法规的问题,依靠严密的责任体系、严格的法治措施、有效的体制机制、有力的基础保障和完善的系统治理,切实增强安全防范治理能力。大力提升我国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确保人民群众安康幸福、共享改革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成果。

2.基本原则

1)坚持安全发展。

2)坚持改革创新。

3)坚持依法监管。

4)坚持源头防范。

5)坚持系统治理。

3.目标任务

到2020年,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基本成熟,法律制度基本完善,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明显减少,职业病危害防治取得积极进展,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频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整体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到2030年,实现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民安全文明素质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稳固可靠的安全生产基础。

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1)明确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

2)明确部门监管责任。

3)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4)健全责任考核机制。

5)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改革安全监管监察体制

1)完善监督管理体制。

2)改革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监察体制。

3)进一步完善地方监管执法体制。

4)健全应急救援管理体制。

大力推进依法治理

1)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2)完善标准体系。

3)严格安全准入制度。

4)规范监管执法行为。

5)完善执法监督机制。

6)健全监管执法保障体系。

7)完善事故调查处理机制。

建立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1)加强安全风险管控。

2)强化企业预防措施。

3)建立隐患治理监督机制。

4)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

5)加强重点领域工程治理。

6)建立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

加强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1)完善安全投入长效机制。

2)建立安全科技支撑体系。

3)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4)发挥市场机制推动作用。

5)健全安全宣传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