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利工程设计与研究丛书: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研究与处理措施
-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研究与处理措施》编委会编著
- 943字
- 2021-04-16 21:39:58
3.3 水库区的地质条件与环境地质问题评价
3.3.1 水库区的地质条件
燕麦地水库属侵蚀—剥蚀型中高山地形地貌,地势西高东低。河流流向SE~SW,河床高程2750.00~2800.00m,两岸山顶高程2900.00~3278.00m,相对高差100~528m。左岸为斜坡至陡坡地形,坡度20°~35°,右岸较平缓,坡度10°~20°。水库区植被一般,为高原牧草及少量松树。
水库区地层由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β2)及第四系地层组成。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组玄武岩(Pβ2)遍及整个库区,岩性以深灰色致密块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斑状玄武岩为主,下部夹凝灰岩,本组厚度大于500m。第四系库盆淤积层(Qf4)、冲洪积层(Qal+pl4)及残坡积层(Qel+dl4)、人工堆积层(Qs4),分布于库区坡麓、谷地内。主要由砂质黏土、粉砂质黏土、粉质黏土夹少量碎砾石组成,厚0~13.1m。
水库区位于勺寨向斜轴部南端,东面10.9km为水磨向斜,南西7km为梭山背斜。岩体流面产状:走向N30°~40°E,倾向SE,倾角8°~15°。水磨断层位于东侧4.7km,六合—老营盘断层位于南西侧7.5km。库区节理裂隙发育,未见通向库外的褶皱与断层。
水库区库盆均由玄武岩组成,属相对隔水层,地下水类型为风化裂隙水,富水性弱~中等。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层内,与风化裂隙水一道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就近沟谷排泄,汇入燕麦地水库。
3.3.2 水库区的环境地质问题评价
库区渗漏:库盆出露岩性为上二叠统峨眉山组()致密块状、杏仁状玄武岩,为相对隔水层。岩层表面风化裂隙发育,透水性中等,深层透水性微弱。虽左岸东部为洒渔河低邻谷,但库盆两岸山体宽厚,且无断层通过库盆,两岸沟谷内雨季均见有泉点出露,且泉水点的出露高程高于库水位,不存在库区渗漏问题。
库岸稳定:库盆内未见突出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岩层大多呈单斜层产出,走向北西,倾向南西(上游),倾角14°~45°。水库左岸为逆向坡,基岩多裸露,地形坡度25°~40°,岸坡稳定性好。水库右岸山坡为顺向坡,地形较平缓,坡度15°~30°,地形与岩体结构面组合属稳定结构。库区经多年运行除局部见有零星坍岸外,库岸整体稳定性好。
库区淹没与浸没:库区内无可供开采利用的矿产资源,也无受保护的文物古迹,不存在其他淹没与浸没问题。
水库淤积:由于库盆内植被较少,上游水土流失较严重。据调查库盆自1973年蓄水以来,坝前最大淤积厚为13.1m,库尾最大淤积厚2.5m,年均淤积量为1.98万m3,淤积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