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头脑发热最害人——清除“冲动”这个魔鬼
- 好心情都是整理出来的
- 慧闻
- 9433字
- 2021-04-13 17:37:19
生活里有太多的逆境,它是生活中的偶然,但在理智面前偶然也会转化为令人快慰的必然。偶然与必然尽管有理论上的反差,但它却可在冷静和智慧中达到完美的统一。
冷静处世,是情感睿智的反映。在生活当中,冷静地面对社会百态,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提升至较高品位。冷静是知识、智慧的独到涵养,更是理性、大度的深刻感悟。
我们必须避免头脑一热的冲动。否则,即便成功就在眼前,我们也可能在毛躁中遭遇失败。
正视自己,告别太多的欲求
生活不会一帆风顺,只有童话中的公主和王子才能享受永恒的欢乐。现实生活总是充满了挑战,有欢乐,也有痛苦。人之所以痛苦,皆因想要的太多。
人不能没有欲望,不然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但是欲望又不能毫无止境。你想得到怎样的生活,就该付出怎样的辛苦。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社会,这是一个欲望膨胀的年代,人们的心里总是塞满了欲望和奢求,追名逐利的现代人,总是奢求穿要高档名牌,吃要山珍海味,住要乡间别墅,行要宝马香车。一切都被欲望支配着。
法国杰出的启蒙哲学家卢梭曾对物欲太盛的人作过极为恰当的评价,他说:“十岁时被点心、二十岁被恋人、三十岁被快乐、四十岁被野心、五十岁被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时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的确,人心不能清净,是因为欲望太多,没有家产想家产,有了家产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大官……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人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人生的许多沮丧都是因为你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其实,我们辛辛苦苦地奔波劳碌,最终的结局不都是只剩下埋葬我们身体的那点土地吗?伊索说的好:“许多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去了。”这可以说是对得不偿失最好的诠释了。
其实,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那我们就无形中成了欲望的奴隶了。在欲望的支配下,我们不得不为了权力,为了地位,为了金钱而削尖了脑袋向里钻。我们常常感到自己非常累,但是仍觉得不满足,因为在我们看来,很多人比自己的生活更富足,很多人的权力比自己大。所以我们别无出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在无奈中透支着体力、精力与生命。
古人云:“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当年陶渊明荷锄自种,嵇康树下锻铁,他们能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这样的生活,也不失为人生的一种极高境界!
人生好像一条河,有其源头,有其流程,有其终点。不管生命的河流有多长,最终都要到达终点,流入海洋,人生终有尽头。活着的时候,少一点欲望,多一点快乐,有什么不好呢?
其实,当你甩掉无穷的欲望,心中坚定一个理想,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将来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相信:只要有远大的目标,有积极的心态,就有可能创造奇迹,也就有可能改变世界。
成功是每一个人朝思暮想的美梦。这个梦与生命同在,至死方休。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人生来就有“做伟人”的欲望。“做伟人”其实就是“成功”的集中表现。在弗洛伊德之后的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也得出一个相似的结论:不论民族、文化、历史、家庭、性别和年龄,人天生就有爱受赞美、喜爱被尊重的强烈愿望和倾向。这是“人”的共性。因此,可以这么说,成功的渴求与生俱来——因为,成功是获得赞美与尊重最有效的途径。
正如美国的教育家约翰·杜威所言,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是“希望有重要性”。所以,追求成功是人类的一种精神需求上的本能。绝大多数人能坚韧不拔地走完人生历程,就是因为成功的渴望始终存在。成功意味着富足、健康、幸福、快乐、力量……在人类社会里,这些东西总能获得最多的尊重和赞美。普天之下,人人都想追求成功,无关贫富贵贱。
美国著名实业家洛克菲勒曾对儿子说:“西恩,我记得我曾对你说过你在现在这种年龄,务必做好的事情就是想好10年之后从事什么工作,你对将来必须具有想象力。”
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环境,你要在心里问自己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将来想成为什么人?无论是否有人对你说过“这是不可能的”,这对你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有一点,如果有一个人不同意这个说法,那这个人就应该是你自己。
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很少有人坚持到最后。当你重新审度自己,告别那些漫无边际的欲望,脚踏实地地走好脚下的路,你的人生自会迎来辉煌与佳绩。
你是不受欢迎的偏执狂吗
一位正值壮年的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跳槽到某公司担任部门主管。
到了新公司后,他深感压力之大和竞争之激烈,只要稍有不慎,就有遭到淘汰的危险,他不得不承受快速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另外,由于工作环境的改变,他对自己的期望值也高了起来。但最近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差,经常失眠、做恶梦,记忆力开始下降,心情变得烦躁不安,动辄发火,有时甚至什么事也不想做,似乎已经心力交瘁。这是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典型表现。
应激反应综合症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直到近些年才受到世界各国的注意。这种病不仅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有关,更与长期反复出现的心理紧张有关,如因怕遭解聘、怕被淘汰、怕不受重视而不得不承受来自工作、生活的压力和心理负担等,再加上家庭纠葛和自我期望过高。至于失眠、疲劳、情绪激动、焦躁不安、爱发脾气、多疑、孤独、对外界事物兴趣减退、对工作产生烦躁感等,则是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先兆。
罗丝是一家电脑公司的部门主管,她为人很热情,工作能力也很强。可是,她特别爱与别人发生争执,而且脾气一上来,总是大喊大叫,还经常痛哭流涕,让旁人非常尴尬和不悦。结果她的人际关系变得非常紧张。
在办公室内,是否可以发脾气或与人发生争执?有时候,某些事情你实在很看不过去,觉得受到不公平待遇,实在很想发作,但是为了顾及颜面,你勉强忍了下来。而你知道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愤怒不满的情绪仍然憋在心里,随时都有可能引爆出来。不巧,当你转过身去,看到一个同样满肚子怨气的家伙正对着你咆哮,他不自觉地嗓门愈扯愈大,分贝愈升愈高,这时,你可能的反应是——受到惊吓而不知所措?视若无睹地掉头走开?还是怒不可遏地反击回去?
美国有两位心理专家曾经针对一些上班族做过调查,结果得知有70%以上的人都承认,他们在办公室中曾经有过愤怒、焦虑、哭泣、哽咽的情况。对这些上班族而言,这是个“秘密”的经验,他们不希望被别人知晓,以免使自己变得很窘迫。调查发现,工作压力大的公司职员,有半数都产生过“揍同事”的念头!这并非耸人听闻,而是英国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据称,高负荷的工作、爱出毛病的电脑还有惹人烦的同事都是这种“愤怒”的根源。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火。在调查中,51%的女性称自己曾动过“暴揍同事”的念头。相比之下,男性还绅士一些,只有39%的人想过要打别人出气。
如果你观察,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工作上所遭受的压力、挫折、误会、争论、沟通不良等负面情绪随时存在,并且潜藏在工作场所的每一个角落。
一般人大都把在办公室内争吵视为禁忌,凡是愤怒、喧闹、轻佻、悲痛、焦虑、哭泣等这些情绪化的反应,都不应该出现在工作场所。因为,发脾气或许很有效,但是也很危险,它可能为你树立更多的敌人。
是的,我们一直相信:办公室应该是冷静、理智的地方,那些情绪容易激动的人,不应该出现在办公室。但,如果你周身散发阳光般快乐,任何一个场合都欢迎。
有条理才能让事情更靠谱
某杂志刊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商人,他在一个小市镇里做了几年的地产生意,到后来竟完全失败了。当债主跑来讨债时,他正在紧皱眉,思索他失败的原因。
“我为什么会失败呢?”他说,“我对于主顾不是很客气吗?”
“你完全可以再从头干一下,”债主说,“你看你不是还有不少财产吗?”
“什么?从头开始?”
“是啊!你应该开出一张资产负债表来,好好地清算一下,然后从头做起。”
“你的意思是说我得把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都详细算一番,写成一张表格吗?我得把我的门面、地板、桌椅、茶几、书架都重新洗刷油漆一番,弄成新开张的样子吗?”
“是啊!”
“这些事我早在15年前就想动手去做了,但后来因为我沉溺在参观拳击竞赛中,至今还不曾动手。现在我知道我几年来失败到如此地步的原因了!”
尤其是在大都市里做生意,更要把一切事情、一切物品都弄得有条有理。美国信托行业公会的会长说:“根据我几年来和一般大公司商号交往所得的经验,他们的老板随时都能获得有关公司营业的报告,能对整个公司的情形了如指掌,一定不会失败。”
无论你是在大都市里或城镇里经营生意,你都应该把物资管理得清洁整齐,把账目记得清清楚楚——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那些把什么事都弄得乱七八糟的人,终有一天要跌倒的。
有不少商家,往往把货物堆积得七倒八歪,没有良好的管理。偶尔来个主顾要买某件物品时,店员就要翻来覆去地耽误半天工夫才能找到。
有许多青年也是一样,他们生来有一种古怪脾气,任何事情都只随随便便搪塞一下了事,从不想应该怎样做得更好。他们脱下衣裳解下领带就随手东丢西抛。遇到他们不得不放下手中的事情跑开一趟时,就不管事情已经做到哪里,立刻顺手抛开,等着回来后继续再做。这种青年一旦踏入社会,干起事业来,一定把自己的四周弄成一团糟,对于任何事也一定抱着“搪塞主义”的态度。
如果你多费一点时间和精力,把你的事情做出一种结果,把你的东西收拾放好;当你将来再继续下去,再要把东西找出来时,会省去很多时间和精力,更省掉很多无谓的纠纷与烦恼。
有些人常常对自己的失败想不出所以然来。其实他面前的那张写字台已经把其中的缘故老老实实地告诉他了:台面上东一堆乱纸,西一堆信札;抽屉里好像塞满了棉花一般;书架上报纸、文件、信纸、原稿、便条都杂七杂八地塞得水泄不通。
我们身边的一切用具和陈设都是揭发我们习气最忠实的证人。我们的行动、谈吐、态度、举止、眼睛、衣服、装饰等也都在老实而毫不客气地告发我们是一个怎样的人。它们把你自己也莫名其妙的失败原因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把你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的穷困理由,也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你。
做任何事情,千万不要做做停停,停了再做。往往有许多人,今天说得一篇大道理,明天就没有一点事了,也不见任何行动,更别说事先按规划行事了。他们不知道,任何事业绝非那样一吹法螺就可成功,非聚精会神、有条不紊、持之以恒、不断地努力不可!
简·莫尼克是美国康涅狄克州一家公司的市场部顾问。她对待压力的观点是:由生活、工作所产生的心理压力是不可避免的现代病之一。对待的方法不应是回避而是正确处理。她常说:“主动、正确地去处理各种问题、困难,你得到的回报是快乐和自信;相反,被动应付的做法则使你疲惫不堪。”
她的有力武器有两件:第一件是周密的工作计划,无论你选用计算机或铅笔和纸来做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用制定计划的方法来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是最重要的和哪些是次重要的……“那么,每天面对一份如此详尽的工作计划,你不觉得累吗?”当有人这样问她时。“噢,不!一点也不!”伴随着轻松的笑声,简亮出了她的第二件“武器”:那就是灵活性。“我的计划本身就具有相当的灵活性,我不仅计划‘要做什么’,也计划‘可以不做什么’。”简不无幽默地说:“比如陪孩子看场足球赛,每月与丈夫外出共进一顿浪漫的晚餐,这些都没写进我的计划里,却是非做不可的,别的事则可以量力而行。记住,‘非做不可的事情’不能太多。”
当我们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时,想一想,是什么导致我们压力重重、疲惫不堪?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事先做好规划,一步步地、心平气和地完成每一步骤。这样,我们才会充实地度过每一天。内心充实了,你又何来烦恼呢?
适可而止是一种人生态度
曾经有一段时间,全国不少地方相继举办了内容不一、形式多样的彩票活动,有的奖项高达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这些活动吸引了很多人前去“一买为快”。有的人甚至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老王对购买彩票甚是痴迷,三天两头地去购买,每次都买二三十元的,结果工资花去了大半,那大奖仍与他无缘,使得家中的日子顿显尴尬。其实,购买社会福利彩票,只是向社会公益事业献爱心的一点表示,若家中财力允许可多购买些,若家中财力一般或根本无财力购买就要“点到为止”,购买几张表示一下爱心即可。大家不妨算一下,奖金设得越高,人们获奖的机会就会越少,一个百万元大奖,能中的概率实际是几十万分之一。倾其所有购买彩票,一旦中不上大奖,造成家庭经济困难不说,还会引发家庭矛盾,给和谐的家庭生活平添不少烦恼。值得吗?
谈及购买彩票,老王深有感触地说:“购彩票要适可而止,不可不顾及家中财力而盲目购买。”所幸他及早醒悟,否则,家中的日子会更加窘迫不已。
凡事讲究适可而止,这是一种人生经验。
有一个美国人喝咖啡的趣事:
艾森豪威尔总统有一次访问麦斯威尔咖啡工厂。厂主请他品尝咖啡,他一口气就喝完,赞赏地说:“喝到最后一滴都是香的。”说完还举起杯子倒给在场的人看,果然一滴不剩。总统的这一举动启示了厂主的广告创意,此后便打出了“喝到最后一滴都是香的”的广告词,而且在包装上也绘有一只倒空最后一滴的咖啡杯。
试想,假如他觉得好喝,接连再喝几杯,那就未必有那么香醇的感觉了。要是怀着不喝白不喝的心态,过多地饮用,也只会令腹胀难受,肯定不是一种享受。
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么一个杯子。我们是恰到好处、怀着感激的心品味生活的美好呢,还是无休止地贪婪地往里面装满种种想要的东西呢?现实生活告诉我们,“适可而止”四字十分关键,许多事情,只有适度了才是最美好的。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越来越感到动用一些适度技巧可以赢得他人的好感,使交往双方事情办理得更加顺畅,也更能促使友谊天长地久。但有些人不是这样,而是过于讲究,甚至到了苛求的地步,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有的人因为过度的装腔作势、矫揉造作而令人作呕,极容易造成诸多个人信息的失真、误解,因而“聪明反被聪明误”。
在说话方面也要有度,在人际交往中应有利有节,即便给对方面子也不要明显地刻意奉承,更不能过于夸张。花钱方面也是如此,在个人消费中不应贪得无厌,不应为了炫耀而打脸充胖子,在许多场合,要做到面子光彩,更需要有内在气质,真正体现适可而止的尺度。
最好的办法是不争功。当你挖空心思想出一个好主意,或者你勤奋工作为公司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时,却有人试图把这份功劳归为己有。面对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下面几种方法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1.用微信或短信澄清事实
写的微信或短信不能有任何坏的影响,内容一定不能让对方产生不快。写信的主要目的是要委婉地提醒一下对方,自己当初随便提出的想法,是怎样演变到今天这个令人欣喜的样子。在信中适当的地方,你可以写上有关的日期、标题,可以引用任何现存的书面证据。在短信的最后要建议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讨论,这是很重要的,这能让你有机会再次含蓄加强一下你的真正意思:这主意是我想出来的。
2.夸赞对方并表明态度
对这个同事独一无二的才能和见解大加赞赏,这种方法对职业女性来说特别需要。很多研究者发现,女性员工喜欢从“我们”的角度而不是“我”的角度来做事,所以她们的想法和首创就常常会被男性同事挪用。如果着眼于事情的积极一面,你的同事也是想方设法要干出最好的工作,而且他(她)对要做的事情有独到的看法,也许会有助于你解决这个可能很棘手的问题。
3.退出争夺口水战
初看起来,这似乎不是一种方法,或者不能算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对某些人来讲,这或许是最好的。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你正要接受一次重要的提升,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或者除了“原则问题”之外其他并无妨碍。在这些情况下退出争夺战显然是明智之举,是上上之策。
适可而止,见好便收,是智者的忠告,更是处世的艺术。
有的东西你不必强求
从前,一个想发财的人得到了一张藏宝图,上面标明了在密林深处的一连串宝藏。他立即准备好了一切旅行用具,特别是他还找出了四五个大袋子用来装宝物。
一切就绪后,他进入了那片密林。他斩断了挡路的荆棘,趟过了小溪,冒险冲过了沼泽地,终于找到了第一个宝藏,满屋的金币熠熠夺目。他急忙掏出袋子,把所有的金币装进了口袋。离开这一宝藏时,他看到了门上的一行字:“知足常乐,适可而止。”
他笑了笑,心想,有谁会丢下这闪光的金币呢?于是,他没留下一枚金币,扛着大袋子找到了第二个宝藏,出现在眼前的是成堆的金条。他见状,兴奋得不得了,依旧把所有的金条放进了袋子,当他拿起最后一条时,上面刻着:“放弃了下一个屋子中的宝物,你会得到更宝贵的东西。”
他看了这一行字后,更迫不及待地走进了第三个宝藏,里面有一块磐石般大小的钻石。他发红的眼睛中泛着亮光,贪婪的双手抬起这块钻石,将其放入袋子。他发现,这块钻石下面有一扇小门,心想,下面一定有更多的东西。于是,他毫不迟疑地打开门,跳了下去。谁知,等着他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片流沙。他在流沙中不停地挣扎着,可是越挣扎他陷得越深,最终与金币、金条和钻石一起长埋在了流沙下。
如果这个人能在看了警示后离开的话,能在跳下去之前多想一想,那么他就会平安地返回,成为一个真正的富翁了。放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给了自己一个生存的空间,给了自己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
谁说喜欢一样东西就一定要得到它?有时候,有些人,为了得到他喜欢的东西,殚精竭虑,费尽心机,更甚者可能会不择手段,以致走向极端。也许他得到了他喜欢的东西,但是在他追逐的过程中,失去的东西也无法计算,他付出的代价是其得到的东西所无法弥补的,也许那代价是沉重的,直到最后才会被他发现罢了。其实喜欢一样东西,不一定要得到它。
因为有时候为了强求一样东西而令自己的身心都疲惫不堪,是很不划算的。有些东西是“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瞧的”,一旦你得到了它,日子一久你可能会发现其实它并不如原本想象中的那么好。如果你再发现你失去的和放弃的东西更珍贵的时候,我想你一定会懊恼不已。所以也常有这样的一句话:“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所以当你喜欢一样东西时,得到它并不是你最明智的选择。
不想占有就不会太坎坷,所以,无论是喜欢一样东西也好,喜欢一个位置也罢,与其让自己负累,不如放轻松地面对,即使有一天放弃或者离开,你也学会了平静。
罗马哲学家塞尼逊有句名言:“人最大的财富,是在于无欲。如果你不能对现有的一切感到满足,那么纵使让你拥有全世界,你也不会幸福的。”生活中,有一些人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羡慕别人美丽的容颜,羡慕别人庞大的财富……其实,是他们忽略了自己拥有的一切,安定的工作、和睦的家庭、健康的身体、知心的朋友,而这些也是别人梦寐以求的。所以别让这种美好的生活从身边悄然溜掉,请珍惜你已经拥有的快乐和幸福,学着做个知足的人。
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早上醒来,你发现自己还能够自由呼吸,你就比在这一周离开人世的100万人更有福气。
如果你从未经历过战争的危险、被囚禁的孤单、受折磨的痛苦和忍饥挨饿的难受……你已经好过世上的5亿人。
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足够的衣服,有屋栖身,你已经比世界70%的人富足。
如果你的银行户头有存款,包里有现金,你已经身居世界上最富有的80%的人之列。
如果你的双亲仍然在世,没有分居或离婚,你已属于稀少的一群。
如果你能抬起头,带着微笑,内心充满感恩,你是真的幸福——因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可以这么做,但是他们没有。
如果你能握着一个人的手,拥抱他,或者只是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你的确有福气,因为你所做的已经等同于上帝才能做到的。
所以,有的东西你不必太过强求,你拥有的就已足够!
别着急,幸运很快会垂青你
常在商店中见到一尊佛像,但这尊佛像与其他的佛像大异其趣。他光着大肚皮坐卧于地,咧嘴露牙地捧腹大笑,看起来特别具有亲和力及喜悦感。他便是“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的弥勒佛。
弥勒佛之所以令人敬服,就在于他的“大度”。一件事有许多角度,有好的一面,亦有坏的一面;有乐观的一面,亦有悲观的一面。就好比一个碗缺了个角,乍看之下,好似不能再用;若肯转个角度来看,你将发现,那个碗的其他地方都是好的,还是可以用的。若凡事皆能往好的、乐观的方向看,必将会希望无穷;反之,一味地往坏的、悲观的方向看,定觉兴致索然。
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每个问题都会在某个时间,由某个人用某种方法给予解答。
在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竞争白热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随时都将面临被淘汰的结果。经济危机、就业危机使我们中的一部分人陷入了无限的焦虑,甚至是恐惧,这种情绪对我们心理施加了压力,进而导致了我们悲观绝望的心态。我们应当努力克服它,学会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生活中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问题的关键是当挫折和失败来临时,我们应该仔细地分析它,进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千万不要放大挫折,它未必是我们想像得那么糟,更不要把失败归结于命运,认为所有的挫折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这样的话,在困难面前,我们会失去主动权而变得被动。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一个化阻力为动力的故事:在美国的一个小镇,有一位在市场上卖香蕉的小贩,由于他人缘特别好,再加上他所卖的香蕉品质上乘,所以生意一直非常好。
有一天,在市场的一个角落突然冒出了火苗,并四处燃烧起来,还好,消防车来得快,很快地把火扑灭了,所以火苗并没有烧到这位卖香蕉小贩的摊位。但是由于温度过高,隔了没多久那些香蕉的表皮上全都长满了一些黑色的小斑点,虽然肉质并没有变坏,但是看起来总是不雅,谁还会买来吃呢?
小贩眼看着就要亏本,心中十分懊恼,问题既然发生了,总是要解决的,他相信一定会有办法,所以就趁市场重新整修之际,他换了个地方继续卖香蕉,而原来那批有黑点的香蕉他想了一个法子来促销,结果竟然还销售一空了。
原来当他一筹莫展望着香蕉的时候,突然灵感闪现,他想香蕉上长满了黑色小斑点,远远看去就好像芝麻撒在香蕉上一样,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给它取个“芝麻蕉”的新名称,结果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大家相信这种香蕉一定是更香更甜,味更美,所以争相购买,成了畅销品。
通过这个故事,不知你是否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当我们在困境中如果能保持乐观的想法,那么,我们终究会获得解决困境的方法。如果我们只盯着当时不好的局面,让困惑笼罩,我们的问题不但不会得到解决,反而会更加恶化。当我们为没有鞋穿而苦恼时,有人已失去了脚,当我们为没有脚而痛苦时,也许有人连生命都失去了。
孩子只有3岁,晚餐时,每每执着汤匙要“自己来”,但次次皆被母亲夺走,而母亲通常的回答是:“你还不会。”后来,孩子竟改口道:“你帮我。”由此可见,孩子的热情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浇灭后,便容易产生依赖性。久而久之,将变成一个怕做错事而受嘲骂、缺乏自信的人,等到将来长大,自然会畏畏缩缩,没有勇气尝试突破困境。
凡事往好的方面想,自然会心胸宽大,也较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宽大的心胸不但可以使人由别的角度去看事情,更能使自己过着其乐自得的日子。
我们应该效法弥勒佛笑口常开的个性,并学习他用积极开朗的态度去解决一切问题。在这充满争斗的繁华世界之中,唯有以最自然无争的态度,并处处流露服务他人的意念,才能散发人性至真、至善、至美的光明面。
西谚有云:“当你笑时,全世界都跟着你笑;当你哭泣时,只有你一人哭泣。”如果你想要有福气,在每天出门时就多练习微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