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很多“不幸”只是我们的错觉

38.问题的关键并不在我们不够完美

时常有人说,“讨厌死自己的性格了!”“自己怎么这么笨!”“我长得太矮了!”类似的声音不绝于耳。一个人追求完美没有错,可怕的是追而不得后的自卑与堕落。

完美主义的人往往不愿意接受自己或他人的缺点和不足,非常挑剔。有的人没有什么好朋友,和谁也和不来,经常换宿舍,为什么?那是因为他谁也看不上,甚至会因为别人的一些小毛病而忽略了别人的优点;有的人不允许自己在公共场合讲话时紧张,更不能容忍自己紧张时不自然的表情,一到发言时就拼命克制自己的紧张,结果越发紧张,形成恶性循环;有的人不允许自己身体有丝毫不舒服,经常怀疑自己得了重病,经常去医院检查。

完美主义的人表面上很自负,内心深处却很自卑。因为他很少看到优点,总是关注缺点,总是不知足,很少肯定自己,自己就很少有机会获得信心,于是常常自卑。

如果完美会更好,可是问题的关键也许并不在我们不够完美上。要知道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会达到完美的境地,所以,你也不必设定荒谬的完美标准来为难自己。你只要尽最大努力挖掘自己的潜力,打造自己的魅力,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

要知道即使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也有各自的不足之处。我们经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确实有许多不完美之处,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憾,真正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生活里许多人有缺陷,但只要你把“缺陷、不足”这块堵在心口上的石头放下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照样可以赢得精彩人生。

奥利弗·万德尔·劳尔姆斯认为罗斯福“智力一般,但极具人格魅力”。罗斯福之所以能当上美国总统,带领美国挺过经济萧条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真正的赢家,与他积极乐观的性格有着极大的关系。

罗斯福小时候是个怯懦的孩子。当他在课堂上被叫起来背诵时,总是一副大难临头的样子,呼吸急促,嘴唇颤抖,声音含混不清,听到老师让他坐下,简直如获大赦。通常,像他这种先天禀赋较差的孩子大多是敏感多疑、落落寡合的,但罗斯福不甘做一个生活的失败者,他没有因为同学的嘲笑而失去勇气,当他在公众面前双唇发抖时,他总是暗中激励自己,咬紧牙关,尽力克服这一毛病。

罗斯福无疑是一个了解自己、敢于面对现实的人,他坦然承认自己的种种缺陷,承认自己不勇敢、不好看,也不比别人聪明,但他并不因此而消沉、自卑,凡是他意识到的缺点他都尽力克服,用行动证明先天的缺陷并不能阻碍他走向成功。他深知作为一个总统,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有多么重要,他学会了在说话时改变口形来修饰自己的龅牙。

情商高的人,不但能坦然面对自己的缺陷,而且还将自己有限的天赋发挥到极致,这就是罗斯福给我们的启示。人生确实有许多的不完美,但我们可以选择走出不完美的心境,而不是在“不完美”里哀叹,也不是去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完美。

“最完美的商品只存在于广告中,最完美的人只存在于悼词中。”完美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当我们不再注意自己是否完美时,或许有一天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往日渴求的完美,今天已经具备。

39.每一秒我们都有选择的权利

“我别无选择。”一个家庭贫寒、成绩也不理想的青年人辍学开始打工,当别人问他为什么年纪轻轻就愁眉锁眼的时候,他这样回答。

“不,这是一个巨大的误解。每一秒我们都有选择的权利!”

在历史上,有很多人都是辍学之后自学成才的。比如美国伟大的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富兰克林,他早年在印刷厂当学徒;华人企业家李嘉诚全家搬到香港的时候,父病家贫,他也是利用跟别人做学徒的空余时间学习而慢慢成才的。由于外在条件而给自己下结论“别无选择”的人,是软弱的人。

有位作家曾写过:若能掬起一捧月光,我选择最柔和的;若能采来香山红叶,我选择最艳丽的;若能摘下满天星辰,我选择最明亮的,人只要在追求,他就在选择。

我们的人生有无限多个解,人生是不能被理性穷尽的一个无理数。每个人因为站在不同角度去看它、体验它,所以从中得出有关人生的定义,也各有殊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人生即是选择。

一位作者曾写过这样一篇文章:记得小时候,农村水果十分稀缺,经常和生产队里年龄相仿的小朋友,三个一群五个一组地爬树摘野山栗、紫桑葚之类,以解口头之馋。而每次爬树的时候,都会出现相似的情况:开始大家都从一棵大树底下往上爬,可越往上爬,树的分杈越多,各人为了多采点果实,便选择了不同树枝。结果起点完全相同的小朋友们,各自爬到了不同的方向和高度上,有的站在又高又稳的主干枝头上,有的蹲伏在摇摆不定的侧枝上,还有的保留在树杈间……下来的时候,有的满载而归,有的有所收获,还有的寥寥无几。

现在想来,小时候的爬树,与人生的历程又是何其相似?生活中我们经常不知不觉地走到“十字”,甚至“米”字路口上,让你去选择,而正是这一次次的选择决定了我们今天的社会位置和人生状况。

人生似一条曲线,起点和终点是无可选择的,而起点和终点之间却充满无数个选择的机会。

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这样的抉择:你是任凭别人摆布还是坚定自强,是总要别人推着你走,还是驾驭自己的命运,控制自己的情感。不少人的生活就像秋风卷起的落叶,漫无目标地飘荡,最后竟然停在某处干枯、腐烂。

为了促进个人的成长,达到个人的幸福,你必须学会驾驭生活。你必须自己选择服装,自己选择朋友,自己选择工作。有的选择严峻地出现在何去何从、前途未卜的十字路口上,这是人生决定性的时刻。决定性的选择需要果断和勇气。这果断和勇气,有猜测和赌博的成分,但更多的是来自知识和智慧的判断。

人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如信仰危机、事业危机、感情危机等。在危机当中,正确的选择和变动,会使我们积累起一种新的力量,重新面对世界。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种十分强大的力量潜藏于体内,如果你无法发现它,它就永远处于冬眠状态,使你在人生的路途中无法体现自身的创造力,更无法实现你的人生追求与梦想。虽然选择的权利在你的手中,但许许多多的人并没有使用这个权利。也许这就是成千上万的人活得碌碌无为的最直接的原因。

拿破仑选择了当时法国革命最能展示才干的军事指挥,才使他由一个科西嘉小子成为一代伟大的统帅;比尔·盖茨因为选择了开辟个人电脑时代,才使这个仅上过一年哈佛的准大学生成为世界首富。不是有才能就一定能成功,世界上许多有才干的人并不是成功人士。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选对发挥自己才干的舞台。

你可能觉得自己没有选择的权利就被迫去学习,那你可以选择是愉快地学还是痛苦地学。你可能觉得自己没有权利选择出生的家庭,那你可以选择是和家人相互关爱还是相互埋怨——你本来有很多选择的权利,但却没有真正认识到。

如果你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千万别忘了把握好自己的选择权,因为只有选择才会给你的生命不断注入激情,因为只有选择才能使你拥有把握人生命运的伟大的力量,因为只有选择才能把你人生的美好梦想变成辉煌的现实。

40.无人能预测人的潜能有多大

常听人说:“命运都由天注定,我再努力也没有用。”真是这样的吗?

美国知名学者奥图博士说:“人脑好像是一个沉睡的巨人,我们只用了不到1%的脑力。”一个正常人的大脑记忆容量有大约6亿本书的知识总量,相当于一部大型电脑储存量的120万倍。如果人类发挥其一小半潜能,就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记忆整套百科全书,获得12个博士学位。

根据研究,即使世界上记忆力最好的人,其大脑的使用也没有达到其功能的1%。人类的知识与智慧,迄今仍是“低度开发”!人的大脑真是个无尽的宝藏,只要我们肯花心思去挖掘,努力运用潜意识的力量,成功会比想象的更快、更轻松。运用潜意识来开发无限的潜能,就仿佛用一把万能金钥匙打开未来之门,它将带给你无限的挑战和惊喜。思想、精神等潜意识就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宝藏,是伟大的造物者赋予人类的珍贵无比的财富。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意识指人在清醒状态时对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所能察觉的内容;潜意识是指潜隐在意识层面之下的感情、欲望等复杂体验,因为受到意识的控制和压抑,潜意识是个体不易觉察的意识。

潜意识会依照我们心中所想的画面构成真实事物。潜意识无法分辨事情是真还是假,一旦被接受,它终究要变成事实。只要有明确画面进入潜意识,潜意识立即想尽办法把这个画面转为事实。只要我们给予潜意识一个画面,它就会努力将它实质化。

如果你的潜意识里充满悲观和绝望,它就会影响到你自身的行动,带给你消极失败的结果。如果能够积极地运用潜意识,则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创造出奇迹来。

耶茨太太由于心脏不好,一年多来都躺在床上不能动,一天得在床上度过22个小时,最长的旅程是由房间走到花园去进行日光浴。即使那样,也还得靠着女佣的扶持才能走动。

但是后来她却重新恢复了健康,她说:

“我当年以为自己的后半辈子就是这样卧床了。如果不是日军来轰炸珍珠港,我永远都不能再真正生活了。”

“发生轰炸时,一切都陷入混乱。一颗炸弹掉在我家附近,震得我跌下了床。陆军派出卡车去接海、陆军军人的妻儿到学校避难。红十字会的人打电话给那些有多余房间的人。他们知道我床旁有个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帮助联络中心。于是我记录下那些海、陆军军人的妻小现在留在哪里,红十字会的人会叫那些先生们打电话来我这里找他们的眷属。”

“很快我发现我先生是安全的。于是,我努力为那些不知先生生死的太太们打气,也安慰那些寡妇们——好多太太都失去了丈夫。这一次阵亡的官兵共计2117人,另有960人失踪。”

“开始的时候,我还躺在床上接听电话,后来我坐在床上。最后,我越来越忙,又很亢奋,忘了自己的疾病,我开始下床坐到桌边。因为帮助那些比我情况还惨的人,使我完全忘了我自己,我再也不用躺在床上了,除了每晚睡觉的8个小时。我发现如果不是日本空袭珍珠港,我可能下半辈子都是个废人。我躺在床上很舒服,我总是在消极地等待,现在我才知道,那时潜意识里的我已失去了复原的意志。”

正是因为珍珠港事件,在潜意识引发出耶茨太太强烈的求生欲和爱心,这种积极的动力使她最终战胜了病魔,又重新站了起来。由此可见,潜意识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

但现在我们对于潜意识的开发也仅仅是冰山一角,就算是像爱因斯坦、达·芬奇、爱迪生这样卓越的天才人物,一生中也不过运用了他们潜意识力量的不到2%。潜意识大师墨菲博士说过:“我们要不断地用充满希望与期待的话来与潜意识交谈,于是潜意识就会让你的生活状况变得更明朗,让你的希望和期待实现。”

生命是有限的,而潜能是无限的,只要我们不断地认同自己、肯定自己,并有意识地开发自己的潜能,我们就一定能做得更好!所以,不论聪明才智的高低、成功背景的好坏,也不论理想多么的高不可攀,只要懂得善用这股潜在的能力,任何人都一定可以将自己的愿望在现实的生活中实现。

潜意识如同一部万能的机器,任何愿望都可以实现,但需要有人来驾驭它,而这个人就是你自己,只要你有心控制,只让好的印象或暗示进入潜意识就可以了。只要我们不被负面的事务所支配,而选择有积极性、正面性、建设性的事情,我们就可以左右自己的命运。

41.方法比选择更加重要

生活中的我们无一例外地被父母老师教导过,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比如“只要努力,再努力,就可以达到目的”等说法,我们早已十分熟悉了。你如果按照这样的准则做事,常常会不断地遇到挫折和产生负疚感。由于“不惜代价,坚持到底”这一教条的原因,那些中途放弃的人,就常常被认为“半途而废”,令周围的人失望。

正是因为这个教条,使我们即使有捷径也不去走,而去简就繁,并以此为美德,加以宣扬。其实这是传统思想让我们产生的一个误解。“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只在告诉孩子们要刻苦学习,但是学习不是光靠刻苦就能有效果的,要知道:成功的背后,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胖女孩最近在减肥,她一直认为发胖是因为吃的食物太多造成的,所以,从决定减肥时起便开始节食。她也果然是有毅力,每天的主食绝不超过2两,其余皆用水果、蔬菜来填补。然而,两个月之后,她的脂肪就像舍不得离开她一样,牢牢地附在她的身上,可由于营养不良,她已变得比较虚弱,爬三层楼梯都会气喘吁吁。

尽管这样,她仍认为是自己坚持的时间太短,又过了一个月,情况还是那样。没有办法,家人把她送到了医院,征求医生的意见。医生告诉她,减肥是要讲科学、讲方法的,不能只靠节食,还要结合运动,并保持心情舒畅。

女孩听了医生的话,意识到了曾经的“坚持”都是无谓的。按照医生教的方法,她每天坚持锻炼,适当节食,并通过听音乐等方式愉悦心情。现在,她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不止减肥要讲方法,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正确的方法。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父母对拼命读书的孩子常说:“再努力一些!”老师对学生说:“坚持到底!”这些建议都有一个漏洞,就像有人曾经问一位高尔夫球高手:“我是不是要多做练习?”高尔夫球高手却回答道:“不,如果你不先把挥杆要领掌握好,再多的练习也没用。”所以,正确的方法往往比执著的态度更重要。

如果有人准备学打高尔夫球这种难度极高的运动项目,他将为设备、附件、教练和训练花上大笔的金钱,他还会将昂贵的球杆时而打进池塘,他也常常会遭受挫折。如果他学习打高尔夫球的目的是成为一位高尔夫球好手,或者在与朋友们相聚时可以共同打打球,那么这么投入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他还必须持之以恒,才会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是,如果他的目标是为了每周运动两次,减轻几磅体重并加以保持,使自己神清气爽的话,他最好放弃打高尔夫球,在住宅附近快走就足够了。如果他在拼命练习了一个月或两个月的高尔夫球之后,渐渐认识到这一点,他放弃高尔夫球,开始进行快步走的锻炼方式,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他呢?说他是一个没有恒心、半途而废的人,还是说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是成功者抑或失败者?

为学习设定目标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也常会设计一套学习方案,并执著地依照这套方案行事,而完全忘记了根据形势的变化要更换方案。其实,头脑稍稍地转动一下,选用正确的方法,就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就像肯·富奇辞掉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业务员工作,改当顾问,有一段时间,大概因为刚刚进入新行业,他变得十分散漫,工作时经常状态不佳,耽误了不少谈好的业务。他痛苦极了,决定养成一个能一直保持下去的习惯。

这时,有人建议他每天早上当他走下楼梯到楼下的办公室时,打扮得就像要去外面的公司上班一样。这样做显得专业,随时准备好突然有人会来邀请他与客户约会,以及让自己的心理处在工作状态中,后来肯·富奇发现,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方法。

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更能说明问题:有一个德国的设备生产商,生产了一套高科技的香皂生产线。只要机器启动,从香皂成型到最后的包装贴签都能一步到位。一家美国的公司和一家中国的公司同时引进了这条生产线。但是使用一周以后,两家公司都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每一千个香皂盒中,就有一两个是空的。

美国生产商迅速召开会议,成立专门的科研小组,来解决这个问题。半年之后,他们终于研制出了一种精密设备,能通过红外线探测到生产线中哪些是空盒,然后跟踪到最后由机器人将其取出。他们研究这个项目花了巨额费用,于是决定转手卖给中国的厂家,节省成本。结果,当他们知道中国厂家的解决之道后,差点当场晕倒!

原来,中国生产商发现这个问题之后,马上让厂里的小办事员想办法解决。办事员后来去市场上买了几台风扇,对着最后香皂装箱的流水线吹,空盒子自然就被吹下来了。

虽然是一则笑话,不过这正说明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有时候不在于态度和决心,而在于方法。在生活和工作中,你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当遇到难题的时候,绝对不应该一味下蛮力去干,而是要多动些脑筋,看看自己努力的方向是不是正确。

42.在你看来的结果正是原因

“别人为什么不喜欢我?”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遇到过。

症结在于,人们带着这样的心理:“他不喜欢我,我为什么要喜欢他?”“他喜欢我,我才喜欢他!”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总喜欢别人主动向你示好,然后自己再选择性地向别人示好。这样的心理让人们都牢牢地秉承着“静观其变”的原则,谁都不愿意主动“先喜欢别人”,都“等着被喜欢”,如此以来,很多人便渐渐地有了“不被喜欢”而很“懊恼”的情绪。

其实,在与人交往中,想让别人喜欢你,你要先喜欢别人,事实证明,有这样的想法的人往往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

曾经有一个心理学家进行过这样的研究。他请了许多被试者来参加一项实验,分为四组。其中一名被试者其实是研究者的助手,即假被试者,研究者安排这名假被试者担当这些被试者的临时负责人。每当实验休息时,这名助手就会离开被试者,到研究主持者的办公室向其汇报情况,其中会谈到对其他被试者的印象和评价,被试者的休息室与研究主持者的办公室只有一墙之隔,虽然两人压低声音谈话,但是实验以巧妙的安排,让被试者每次都能清楚地听到别人怎样评价自己。

实验有四种情境:

肯定——让第一组被试者始终得到好的评价:假被试者从一开始就表示欣赏和喜欢他们。

否定——对于第二组被试者,假被试者从始至终都对他们持否定态度。

提高——对第三组,前几次评价是否定的,后几次则由否定逐渐转向肯定。

降低——对第四组,前几次评价是肯定的,后几次则从肯定逐渐转向否定。

随后,研究者问所有被试者对这个助手的喜欢程度,让他们从-10~+10的量表上做答案,结果发现,喜欢程度的平均分:第一组的得分是+6.42,第二组为+2.52,第三组为+7.67,第四组为+0.87。

这个实验最后的结论就是:你肯定别人,别人也喜欢你;你否定别人,别人也不喜欢你。

一位老人,每天都要坐在路边的椅子上,向开车经过镇上的人打招呼。有一天,他的孙女在他身旁,陪他聊天。这时有一位游客模样的陌生人在路边四处打听,看样子想找个地方住下来。

陌生人从老人身边走过,问道:“请问大爷,住在这座城镇还不错吧?”

老人慢慢转过来回答:“你原来住的城镇怎么样?”

游客说:“在我原来住的地方,人人都很喜欢批评别人。邻居之间常说闲话,总之那地方很不好住。我真高兴能够离开,那不是个令人愉快的地方。”老人对陌生人说:“那我得告诉你,其实这里也差不多。”

过了一会儿,一辆载着一家人的大车在老人旁边的加油站停下来加油。车子慢慢开进加油站,停在老人和他孙女坐的地方。

这时,父亲从车上走下来,向老人说道:“住在这城镇不错吧?”老人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你原来住的地方怎样?”父亲看着老人说:“我原来住的城镇每个人都很亲切,人人都愿帮助邻居。无论去哪里,总会有人跟你打招呼,说谢谢。我真舍不得离开。”老人看着这位父亲,脸上露出和蔼的微笑:“其实这里也差不多。”

车子开动了。那位父亲向老人说了声谢谢,驱车离开。等到那家人走远,孙女抬头问老人:“爷爷,为什么你告诉第一个人这里很可怕,却告诉第二个人这里很好呢?”老人慈祥地看着孙女说:“不管你搬到哪里,你都会带着自己的态度;那地方可怕或可爱,全在于你自己!”

没错,别人对你的态度,首先取决于你对别人的态度。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并不注意自己的态度,而是习惯于在别人的身上找毛病,觉得受到了别人的冷落,就是因为别人对自己的看不起,或者是对方不懂得礼貌。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受到了他人的误解和冷落,我们首先要检讨自己对别人的态度。如果你一直是挑剔的、冷淡的、苛刻的,那么别人自然不会对你热情。可是如果你用一颗热情、宽容、充满关爱的心去对待别人,相信别人也会逐渐向你展露微笑的。

43.拿一手坏牌并不注定就是败局

四个人相约一起打牌。于是,正襟危坐,定下玩牌的规矩:谁的牌先出完谁就赢。当然,任何人可以在接完牌之后选择弃权,不过,在起初选择弃权的人不是输牌者,最终的输牌者是最后出完牌的人。

揭完牌后,打牌者表情各不一样。甲偷看别人的反应,乙面无表情,丙自言自语地念叨,而丁则是满脸笑容。

经过一番思忖之后,甲放下了手中的牌,选择弃权。因为他认为自己既没有关键时刻发威的王牌,也没有一下子可以出去好些张的串牌,细观其他三人的神情,他判断出:别人的状况一定比他好,倒不如选择保险做倒数第二。

于是,四个人的角逐立马成了三个人的“游戏”。起初的出牌没有任何“刀光剑影”。看样子三人都在静候出绝招时刻的到来。于是,当丁连续出几次小牌的时候,乙和丙都面带诡异之色地表示放他一马。但最后的结局让其余三人都大跌眼镜。

当不断出小牌的丁甩出最后一把牌的时候,乙和丙手中握着满手的好牌惊呼:不可能!

原来,乙一直想着丁一定有能够出奇制胜的王牌,所以不敢轻易放出自己的王牌,担心王牌被浪费。而丙靠自己的经验:王牌一定要在别人出王牌的时候去压过他,这样更有赢牌的可能。所以他们都在等待。最终都等到了失败。

摊开四个人原来揭到手的牌,最坏的牌竟然在丁手里,但是他却成了最后的赢家。

其实,人生有时候就如这场牌局一样,结果看似不可思议,但是确实千真万确地存在。一个满手坏牌的人,竟然能够在这么多的强者中遥遥领先,谁敢说他凭借的只是运气?假如甲不弃权,假如乙不犹豫,再假如丙不受经验的束缚……人往往总是会设想出无数种假如,假如不这样,假如不那样,否则自己就是赢家。输牌的时候总是有很多的借口,但有没有问过自己是否有这份拿到坏牌时的淡定?是否有拿到坏牌时决心将它打好的勇气?能否全力以赴地在困境中寻找出路?都没有。

人生犹如牌局,当你翘首以盼满手的好牌时,却常常失望而归。于是开始伤心、失落,一蹶不振,甚至放弃,于是次次失落,你甚至开始怀疑风水不好。拿着满手的牌,人总是觉得别人的牌比自己的好,所以总难以释怀。等到摊开牌之后惊呼:别人连我的牌的一半也不如!但胜利的表情已经洋溢在别人的脸上。

人生犹如牌局,扑朔迷离,不到最后一刻谁也猜不出究竟哪一个是赢家。可能你觉得肯定会赢反而却输得很惨,你觉得会输得很惨,到后来竟大获全胜。获胜的关键不在于拿到手的牌的好坏,而在于打得好不好。

在通往赢牌的道路上,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是黑暗中的舞者,在不断地摸爬滚打中匍匐前进,每一次迈步都是艰难的。在艰难之中,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坚持,很可能下一刻就会见到胜利的曙光。

生活反复无常,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企业都有抓到坏牌的时候,或者是因为本身所拥有的条件不好,或者只是在行走的过程中遇到了阻挠:辍学、失业、失恋、企业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市场不够、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都是在我们头上重重敲击的那一锤,但这些并不意味着牌局就已经定了,相反地,满手坏牌依然可以成功。

有这样一个人:22岁,生意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失败;24岁,生意再次失败;25岁,当选州议员;26岁,情人去世;27岁,精神崩溃;29岁,竞选州长失败;34岁,竞选国会议员失败;37岁,当选国会议员;39岁,国会议员连任失败;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51岁,当选美国总统。这个人就是林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

林肯手中的牌不但很坏,甚至可以说糟透了,但他硬是将手中的坏牌打出了好的结局。他依靠的是什么?就是在失意的时候,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强、自立使他一路风雨兼程,最终获得了成功。

实际上,制约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根本不是目前所持牌的好坏,而在于我们每个人能否继续打牌,因为,很多人只是在成功即将到来的那一刻放弃了。成功在于坚持不懈地努力,否则一切只能是镜花水月。

面对挫折,只有自强者才能战胜困难、超越自我。如果一味地想着等待别人来帮忙,只能落得失败的下场。凭着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任何问题,永远可以依赖的人只有自己!

44.别让他人的优秀成为你的毒素

对他人的忌妒与恶意表现大度,你才能有更大的成就。心里充满忌妒的人,每当其竞争对手成功一次,他就会死去一次。若那个被忌妒的人永远成功,对忌妒的人就是永远的惩罚。成功的号角一方面歌颂成功者的辉煌,另一方面也宣告了忌妒者痛苦煎熬的开始。

一般来说,心胸狭窄的人容易忌妒别人。而一个人的忌妒心常常会让他采取一些过激行为,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不啻于一颗毒瘤。人们常常对他人的忌妒持无所谓的态度,却不知忌妒的杀伤力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人的忌妒心会毁了你,而你的忌妒之火燃烧起来时,令你受到的伤害往往更大。

有一则寓言印证了上面的话。一只老鹰常常忌妒别的老鹰飞得比它好。有一天,它看到一个带着弓箭的猎人,便对他说:“我希望你帮我把在天空飞的老鹰射下来。”猎人说:“你若提供一些羽毛,我就把它们射下来。”这只老鹰于是从自己的身上拔了几根羽毛给猎人,但猎人却没有射中其他的老鹰。它一次又一次地提供身上的羽毛给猎人,直到身上大部分的羽毛都拔光了。于是,猎人转身过来抓住它,把它杀了。

忌妒对忌妒者的伤害,正如铁锈对钢铁的伤害一样。心胸狭窄者之所以避免不了失败的结局,就在于他们存心不良。不愿别人超过自己倒还罢了,要命的是,当自己倒霉之时,也要别人没好日子过。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除了伤人害己,别无他途了。

智者通常对忌妒者始终是持鄙视态度的。英国作家萨克雷说:“一个人妒火中烧的时候,事实上就是个疯子,不能把他的一举一动当真。”

善忌妒的人,不但从自己所有的东西中拿掉快乐,还从他人所有的东西中拿走痛苦。忌妒者极易忧愁,生活更加不幸,还容易使人堕落。它如同毒蛇的毒液一样,腐蚀你的头脑,毁坏你的心灵。

既然忌妒如毒素,就要转移它,不让忌妒之火成为心中的绳索。你要明白,忌妒实质上是在不知不觉中毁灭了你自己。一滴水成不了海洋,一棵树成不了森林。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少不了合作,而忌妒总是会拆散所有的合作,令你一事无成。

人一旦有了忌妒心,也就是承认自己不如别人,会因忌妒而失去理智,做出得不偿失的事情。狭隘的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怀着怨恨之心,不停地感受着或回味着生命中的伤害与屈辱、生活的不如意和人生的痛苦、不满、抱怨,甚至怒气冲天,厌恶、敌视他人和周围的一切,处处与人作对,经常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终日与多疑、惊恐做伴,一辈子都生活在忌恨之中,一辈子都对某个人或某件事怀着强烈不满。最后,狭隘者会为自己的心胸所害,痛苦万分。

著名的华尔街投资大师巴鲁克说:“不要忌妒。最好的办法是假定别人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甚至做得更好。”想要超越别人,就必须从超越自我开始。坚信别人的优秀并不妨碍自己的前进,相反,它可能给你前所未有的动力。事实上,每一个努力实现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工夫去忌妒别人的。

别让他人的优秀成为你的毒素,也不要让他人的优势成了你的煎熬,心胸开阔一些,你的目光也将变得远大,甚至会使你的敌人成为你的朋友。莫要因为妒恨而醉心于宣扬他人的不好,因为这只会使你声名狼藉。

45.你的身体跟思想是统一的

“我每天过得越来越好。”有些人每天在醒来和就寝前都要把这句话朗诵好几次。对他们来说,这句话并不是华而不实的语言表达,而是说明健康来自积极的心态。对于健康,很多人的体验是,积极的心态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好处,消极的心态则可能引发疾病。一个人心存消极思想,这是一件危险的事。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人因为他们内心的挫折、仇恨、恐惧或罪恶感,而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伤害的例子。因此,要保持身体健康,首先要摆脱不健康的思想。我们必须清洁自己的心灵,为了身体的健康,先除去心中的消极念头。愤恨不满的情绪常常会引发疾病,如果一个人在他的工作岗位上屡屡失意,他的心理就会向身体发出“生病”的心理暗示,借此来逃避现实。

有这样一则新闻:有一名男子在过马路时不幸被车子撞倒而丧命。验尸报告说,这个人有肺病、溃疡、肾病和心脏衰弱。可是,他竟然活到了84岁。给他验尸的医生说:“这个人全身是病,一般情况,30年以前早该去世了。”有人问他的遗孀,他怎么能活这么久?她说:“我的丈夫一直确信,明天他一定会过得比今天更好。”

还有人认为,在运用积极心态方面,多使用积极的表述,也有利于身体健康。语言文字是有影响力的。如果你经常运用积极的话语来描述你的健康状况,可能激发对你身体有好处的积极力量。你习惯性使用的一些字眼,能反映出你内在的某些思想。而你的思想是积极还是消极,会影响身体器官的健康状况。

曾任美国精神治疗协会会长的卡特博士在谈到一个人所持的肯定态度对健康的影响时,甚至反对人们使用像“我今天不会生病”这样的说法。他认为那只是半积极的态度,应该改为“我今天觉得比昨天好”,这才是非常积极的陈述,因而是一种引导健康的想法。卡特博士说:“肯定的态度是以科学的事实为基础的,这些事实来自生物学、化学、医学等学科知识。正确地运用肯定态度将有助于改善你的健康,延长你的寿命,使你精力充沛,备感幸福,从而在各方面取得成功,并且还能替你保持一件最主要的东西——那就是心里的平静。”

你的身体和思想的健康是不可分割的,任何影响你健全思想的因素,同样会影响你的身体。同时,你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自然法则的规范,它对于你身心的规范和对于树木、山脉、鸟和动物的规范并没有什么不同。因此,想要了解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必须先了解自然界的法则,你必须跟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要与它对抗。人的心智是伴随着身体才能存在的,由于你的身体受到大脑的控制,所以,想要得到健康的身体就必须具备积极的心态、健全的意识,务必在工作、娱乐、休息、饮食和研究方面,都培养出良好而平衡的健康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