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1989年

建党40周年,大家都看到了祖国的变化。

在农村也有了一些企业和砖窑。

他们从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农民的销售和工作问题。

陈大兵没什么文化,却不是一个笨人,他在砖窑建起的第一时间去找了村长。

不懂就问准没错。

“有发展前途啊!现在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有很多地方的农户都开始建砖房了,你看我们村的陈老二不也建了吗?”

陈大兵递上一支烟,“也就是说,砖窑在短时间里都不会被淘汰,如果我去里面打工的话,也能挣到钱?”

村长任凭陈大兵帮他把烟点燃,吸了一口才说:“理论上是这样的。

而且砖厂老板是外地来的,他在外面也有一些人脉,砖的销量肯定不止是在我们村,我们县。”

“呵!这样就太好了,既能挣钱,又能帮衬到家里。”

村长也乐呵了,“可不是吗?对了,大兵,我听说你家的母猪下崽了?”

“是是是,这一窝可争气了,14头崽。”

说起这个,陈大兵的脸上就堆积着笑容,范淑芬虽然有时候嘴巴碎了点。可她算的上能干,而且还挺旺家的,不管养猪,养鸡还是养鸭,总能争气。

“你看,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有养猪,只是这经验不足,很多家的猪都得病死了,你看,要不让你家淑芬给大家传授一些经验?”

“这个没问题啊!必定知无不言。”

那时候卖一头猪,多的时候可以卖几十块,不过一年也就最多卖一窝。没有饲料,猪吃的是青草和潲水,自然没有之后吃饲料的猪长得快,踩称。

又由于大家经验不足,很多时候猪崽成活不了。

范淑芬是个能干的女人,每天五点过就起床割猪草,干活,干一大上午才回家煮饭吃。

养猪也是自己边养边摸索。

村长把大家召集起来,范淑芬没有任何隐瞒的把自己知道的,全盘告诉了大家。

陈大兵也去砖厂找了份活,他和范淑芬商量着:“能有几块是几块,你在家也别总干重活,留着等我收工回来做。家里农忙的时候,我就请假,你把瑶瑶带好就行了。”

范淑芬心里喜滋滋的,“那行,瑶瑶大了,花钱的地方也多,而且她都这么大了,还和我们睡在一起。哎!我看陈老二家建的房子不错,有三间正房子呢?孩子也有自己的房间。”

范淑芬把陈老二家的新房从院门就夸到了厕所,不过想到自己家目前的情况,摇摇头进屋了。

陈大兵拿出一支烟吸了一口:“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那个时候的食品厂生产的也是纯天然的食品,就是用地里的红薯做的米花糖一类的东西。

之前他们种出来的红薯,除了人吃就是猪吃,畜生吃,现在有了食品厂,他们的红薯能换成钱了。

一背红薯,几十斤到一百块不等,给三块钱或5块钱,卖两背很满的就能换10块钱。

大家拿着钱心里也是高兴的不得了,种出来的东西能在当地就换成钱了,这是他们之前从没想过的。

不仅这样,食品厂生产还需要工人,他们白天干农活,晚上就去食品厂干活,活也不是很重,就是洗红薯,削红薯皮……

真正的做到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那时的他们不会想到以后会有专门的工业区,企业也涉及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