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诀:践——纸上得来终觉浅

践,即实践。首先要弄清楚参与社会实践、掌握实践知识对机关文秘工作有何意义。从前有人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如果仅从字面上理解,这根本不可能,除非他是神仙。从现实看也是这样,有些文稿之所以写得空洞无物、脱离实际,就是因为“不出门”,不接触实际、不了解基层情况、不懂得实践所需的基本常识、不明白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有什么想法和需求。有的同志以为读了很多书、积累了很多资料、上级精神也都记得滚瓜烂熟了,起草文稿已经够用了,还要实践知识干什么?不,仅凭这些还远远不够。起草文稿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而不是就写作而写作、摆摆架子做做样子的,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切合实际,要切合实际就要懂得必要的实践知识。比如讲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它的目标、任务、实施原则和措施要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有关文件上都讲得很清楚了,但你光知道这些还不够,还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总体思路、工作重点、责任分解、组织领导和实施的方法步骤等,使之科学可行,便于操作。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懂得一定的实践知识,否则,哪怕你写得天花乱坠,也是一纸空文。有诗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不能光啃书本和文件,还要注重实践。书本知识加上实践知识,才是全面的、实在的、管用的知识。

有些同志说:我并不否认实践的重要性,但整天忙于应付各种材料,不是看就是写,哪有时间和条件去参与实践呢?这就要看各人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方式方法如何了。事实上,文字秘书参与实践和了解实践知识的机会是很多的,比如:

有目的地介入某项工作,了解掌握该项工作的性质、特点及相关操作知识。你对企业改革不太熟悉,可以到一个企业去了解改制方案如何制订和施行;你对招商引资不太熟悉,可以去参与某个项目从洽谈、签约到落地投产的全过程。此外,到贫困村挂职、蹲点,到工业园区跟班学习,都是很好的学习锻炼方法。总之,可以针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缺陷,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多介入、多了解,也就慢慢熟悉了。

通过调查研究,既掌握第一手资料,又从中获取实践知识。调查研究的对象本来就是基层改革发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典型、新课题,是人们各个方面、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成绩与不足、经验与教训、意见与建议,无不包含着大量的知识信息,只要多留心、善捕捉、勤思考,调查研究的过程也可以成为丰富实践知识的过程。

利用接近领导和参加各种会议的机会获取实践知识。领导者既是指挥者又是实践者,其领导经验既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包括某个问题怎么处理、某项重大活动怎么组织、某项决策怎么形成等等,实际上都是一种实践,其中有很多知识值得我们学习。另外,参加决策性的会议、部门的专业性会议和有关的研讨会、论证会等,听领导讲话,听典型发言,包括不同意见的争论,都是掌握实践知识的极好机会。

多向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请教,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客观上,由于文字秘书毕竟不是直接从事改革与发展第一线的工作,主动介入实践的机会也十分有限,因而大量的实践知识要以间接方式获得,向人请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一般在一个或几个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或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多向他们请教,哪个方面不懂就向哪个方面的行家请教,必定大受裨益。关键是要放得下架子,甘当小学生,虚怀若谷,不懂就问,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似懂非懂,自己糊弄自己。

实践是一部无字大书,要读懂它,绝非一日之功,惟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方能日益长进。很多文字秘书都曾有过这样的困惑:我写的材料为什么总是对不上领导的“胃口”呢?为什么总是被视为不实在、不管用呢?其实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与领导者的信息不对称。领导者身处改革发展的风口浪尖,每天接触和处理大量实际问题,他的信息量当然就大。而秘书接触实际少,来自实践的信息当然就少。这也说明,一方面,秘书要经常地、主动地察“下情”、接“地气”;另一方面,单位领导也要从爱惜人才和培养人才出发,有意识地安排文字秘书尽量多接触实践,包括安排他们下基层调研、挂职锻炼、随同参加有关活动等,使之能经常接受实践知识的辐射和熏陶,从而开阔眼界,增长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