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零售模式下的快消品营销策略
- 谭长春
- 3327字
- 2021-03-27 00:12:24
2. 设计合理的渠道价格体系
企业在规划渠道结构时,最先想到的是有哪些渠道成员,应该将渠道成员分成几级,从零级(企业直销)到四级(企业、经销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终端商)不等。由于每级渠道成员的销售功能都有一定的差异,所以,企业有必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合理的价格体系。
很多企业在设计渠道价格体系之初,并没有设计产品价格体系,或者不知如何设计渠道价格体系,或者产品价格体系设计得不合理。即使企业发现渠道价格体系有问题,也不知道如何调整价格体系,甚至害怕调整价格体系会触怒渠道成员。
企业在设计渠道价格体系时应该注意哪些要点呢?
要点一
认同价值链原理,也就是说,各个环节不是独立的,而是与上下游各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对渠道的正确理解应该是,企业通过各级渠道成员建立一条面向消费者的价值链,渠道成员是影响价值链的重要因素。
企业如果只关注一级批发商,不管下游的二级、三级批发商及终端商,对企业来说,这就是价值链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表现。对一级批发商来说,价值链只到他们这一层级会给他们带来很大压力。因为一级批发商要将价值链其他部分连接起来,服务好下线客户和终端。否则,就会出现二级、三级批发商被排除在价值链之外,二级、三级批发商打乱了价格体系,最终导致产品崩盘的出现。价值链不健全会阻碍价差体系的建立。
所以,很多只运作一级批发商这一层级渠道,不顾及二级、三级批发商渠道的企业,在制定价格体系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一级批发商开发下线客户的意愿不强,他们就会找企业要更多的渠道开发或促销资源,企业任意给予资源或者政策利益分配不均,都会让合理的价差体系难以维持下去。
健力宝公司就是因为渠道运作只涉及一级批发商这一层级,而有些一级批发商又不想将这条价值链的其他部分连接起来,只想找公司要政策,从而导致同一个区域市场中的相同产品价格不同,同样的二级、三级批发商或终端的产品价格不同,最终互相压价,以至市场崩盘。
要点二
渠道划分尽量平衡,所有一级批发商(无论大小)都要一碗水端平,如果经销商差距太大,就分级。
可口可乐公司要实现“无处不在”的目标,不可能100%靠直销产品,渠道是其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可口可乐公司的经销商非常多,月销量从一千箱到几十万箱产品的经销商都有,大经销商的要求肯定与小经销商的要求不同,那么可口可乐公司是如何管理经销商的呢?
可口可乐公司让所有经销商在一年365天中,不会感觉到自己与其他经销商有差别,即公司不会承诺给某个经销商更好的条件。如果不这样做,每个经销商由于销量贡献不同,公司给予其不同的政策,就等同于存在多级,甚至无数级经销商,不可能有价格体系可言!
有的企业认为,这么做非常难,因为批发商的水平和实力千差万别,对企业产品的销量贡献有大有小,一碗水端平的做法不可取,也不公平。因为批发商认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但在现实中,这种做法很难执行下去。一些大批发商因为没有比较优势而有可能放弃经销产品,这就需要企业在选择批发商时考虑所选的批发商的实力差距不能太悬殊,实力强的批发商最好与实力弱的批发商实行分级管理,或者企业实行总经销制,由大批发商与企业共同管理实力弱的批发商。
三得利啤酒公司在上海发展得很好,这得益于其最初选择实力基本相同的经销商,并一视同仁地执行政策。现在,三得利公司的渠道做得很细,而且价格体系也非常合理。
要点三
寻找能使产品增值或能提供增值服务的批发商建立渠道体系。
要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靠什么支持价差体系呢?当然是批发商,他们是建立价差体系的物质基础,只有依靠他们,企业才能通过一定的渠道管理和服务辅助经销商提高价值。这就要求企业在选择批发商时,选择能使产品增值或能提供增值服务的批发商。
我们发现,那些一心只想窜货的批发商,那些漫无目的地压价的批发商,那些不想为下线客户提供服务的批发商,那些只想找上游企业要资源的批发商……他们都不能使产品增值,他们都是企业建立价格体系的障碍。
即便一些批发商能将产品辐射到更多的区域市场,让更多的消费者接受产品,但若他们使产品增值的程度远低于破坏或降低产品价值的程度,那么,他们不是建立合理的价差体系应有的渠道成员。现在,很多企业在这一点上犹豫不决。一些批发商其分货能力虽强,但并不能使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体现更多的价值,反而在破坏产品的价值,如窜货、压价、不断地搅乱市场等。所以,现在不少企业不再寻找这种“艺高人胆大”的批发商,而是开始扶持规模不大、认同企业理念、服务到位的小批发商,他们通过自己的渠道使产品比竞争产品有更高的价值,也使下线客户和消费者更加认同企业和企业的产品。
要点四
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找到不同渠道之间的平衡点。
如果企业有很多渠道,那么,在设计价差体系之前,就要摸清渠道之间的关系,找到价差平衡点。如同一款产品,在A渠道确定价格后,B渠道的价格应该在这个价格的基础上加1%,C渠道又应该在这个价格基础上再减1元,这样就不至于窜货到其他渠道。找到这几个平衡点,渠道之间的价差体系就容易设计了。
某企业要求某一区域市场内的批发商只负责批发产品,不能向超市供货,企业自己向超市直销。但该企业没有找到两个渠道之间的价格平衡点,结果批发商的货很快进入超市,价格还比企业自供产品的价格低很多,这就导致该企业不得不停止向超市供货,同时还遭到了超市的质疑。
要点五
批发商配送值多少钱?服务值多少钱?
一些企业懂得计算,这非常好,把计算结果作为价差体系中的价差,就能很好地解决价差体系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假如企业不会计算,该怎么办?
可以找参照物,可以找同行业的标杆企业,模仿标杆企业的价差体系。但这并不是企业最终的价差体系,企业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与标杆企业的差距:如果业务管理能力不如标杆企业,就应该在标杆企业的价差基础上再乘以一个系数;如果业务管理能力与标杆企业相差太大,价差就翻一倍;如果产品月销量与标杆企业的产品月销量相比差距很大,就需要在现有的价格体系上再给批发商更高的折扣……如果批发商认为你的产品总体上划算,他甚至可以只销售你的产品,而将标杆企业的产品抛在一边。
很多企业在制定产品出厂价格或者消费者的消费价格时参考标杆企业的价格,但并没发现,在制定整体价格体系时,也可以参照此法。企业如果能掌握用数据与标杆企业做对比分析问题的方法,那么就可以解决很多渠道管理难题。
要点六
不要把市场推广费用算在价差体系或给批发商的支持费用里,这部分费用应该独立核算。
很多企业的价差体系为什么不合理?是因为他们让批发商承担了太多的市场推广费用,而这部分费用很难规划,导致批发商有可能完全舍弃价差体系,只专注于获取企业的市场推广费用,进而破坏价差体系。
在很多企业,销售人员为了省事,与批发商在合同中约定,将市场推广费用作为对批发商的奖励措施。例如,月销量达到多少,市场推广费用就增加多少个百分点等。批发商做得越大,就越有可能将更多的费用用于削减下线客户的接货价格,从而导致产品价格越来越低,价格体系失衡。
要点七
如果有可能,可以完全舍弃价差体系,每级渠道实现平价销售,批发商最终获取配送费用或服务费用等单项奖励。
这是最合理的,也是未来取得主导地位的价差体系制定方法。为什么这种方法如此受欢迎呢?它的理论基础是,渠道成员使产品增值,回报就是因增值而带来的收益,并将这种收益明晰化、区别化,既体现了渠道成员真正的价值,又便于各级渠道成员明确自己的功能,加快转型,从而使渠道规范化、合理化。
在快消品行业,很多大型企业已经采取这种价差体系设计方式了。如饮料行业的终端陈列费用、牛奶行业的配送费用、啤酒行业的运输费用等,各级批发商平价给下线客户供货,通过增值服务获得奖励费用。
要点八
价格体系要随促销活动的开展做出相应的调整。
很多企业都会在销售产品过程中制定促销政策,不少促销政策是针对个别渠道的,很少考虑其他渠道是否会受促销政策的影响。所以,渠道的价格体系因促销活动而做出调整时,一定要注意同期适当调整其他渠道的价格体系。否则,将会使其他渠道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导致整个价格体系崩盘。
总之,当我们认同渠道是一条价值链,价值链上每个环节都能使产品体现价值、能使产品增值时,我们就能合理地设计渠道价差体系了,从而使渠道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