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21.诸葛亮(一)没有内定,自主求职

隆中青年求职记

前言:你看,这一番宣传谋划,我容易吗?可是后世的你们,一个主角光环,就把我的努力遮掩的严严实实。

01.

自我介绍

我叫诸葛亮,字孔明,祖籍琅琊郡,现居隆中。家中一共五口人,一兄一弟二姊。根据家族长辈的说法,我们这一支原本姓葛,后来迁到了诸城,因此复姓诸葛,即迁居诸城的葛家人。

我们诸葛氏,出了好几位两千石大员,所以在汉朝我们也算是世家名门,有着自己做官的路子。不过一到乱世,很多事情就都说不准了。我和小弟诸葛均,还有两位姐姐,一起随叔父诸葛玄去豫章郡赴任,大哥诸葛瑾出仕江东。当时叔父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可惜被朝廷派来的朱俊之子朱皓取代了,于是我们兄弟姐妹几人,便随叔父投往荆州刘表处了。

02.

优劣势分析

当时,天下有八股大势力,四股主要势力,分别是几乎统一北方的武平侯曹操,坐断东南的吴侯孙权,拥有荆州九郡的荆州牧刘表,固守蜀中的益州牧刘璋;还有四股次一级势力,分别是割据西北的马腾、韩遂,困守汉中三郡的张鲁,偏居辽东的公孙氏,寄居新野的左将军刘备。

求职之前,我必须明确自身优势和劣势。我的优势在于超强的关系网。当时的荆州,最具实力与号召力的是四大世家:蔡氏(蔡瑁),蒯氏(蒯良、蒯越),庞氏(庞德公、庞统),黄氏(黄承彦、黄祖)。我的大姐夫蒯祺,是蒯氏家主的亲侄子,家族地位很高。我的二姐夫庞山民,是庞氏家主很器重的儿子。我的妻子黄月英,是黄氏家主的独生女,母亲是蔡氏家主蔡瑁和荆州牧正妻的亲姐姐。怎么样,以前不知道我背景这么硬吧。

而且,我们诸葛家还属于避难荆州的北人集团。像我的好友徐元直、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都属于这个集团。你们眼里的龙套崔州平,出自后世大名鼎鼎的五姓七望之一的博陵崔氏,他的父亲是前太尉崔烈。其他三人,也都是中原避难士子中的领袖。与从北方避乱至此的外地人相比,我拥有本土优势。而与荆州本土家族相比,我在这个地方没有多少利益关系,容易被外来势力接纳。

这一优势决定了,我出仕荆州,会得到极大助力。但我并不是一个短视的人,如果北方一统天下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了,那我也愿意抛弃这个优势。可事实并非如此。

而且,曹操集团由颍川士族,与曹氏、夏侯氏等亲族武将势力、嫡系外姓将领势力构成。在我求职的时候,这个集团已经比较稳固了,而且核心人物的年龄基本都在35岁以上,服务曹魏集团的时间不少于10年。我一二十来岁的小青年,寸功未立,又不属于统治集团,啥时候能熬出头来。等老一辈退出历史舞台,我估计就快40岁了。算了算了,蹉跎光阴呀。

江东政权、益州政权本土性太强,以后发展起来了也就是个地方割据政权,很难被其他地方接受。况且,本土派和外来派的矛盾也很激烈。虽然相对而言,江东政权更有希望,但我大哥诸葛瑾已经去了,我就没必要锦上添花,与他争夺发展空间了。

至于汉中张鲁、西凉马韩、辽东公孙,苟延残喘可以,逆势反推根本没希望,基本盘太小了。

看来,只有正当壮年的左将军刘备最合适了。统治集团尚未成形,急需有人帮他融入荆州,手下文官势力极其薄弱,又占着皇叔、衣带诏的大义名份,我去雪中送炭,再合适不过了。可人家是高级武将,又是侯爵,四十多岁的人了,走南闯北,不知见了多少世面。虽说如今龙游潜滩,那也是雄风犹在,怎么入他的眼呢?得好好计划一下。

其实,很多求职者都容易把自己摆在弱势的位置,想着怎样才能让老板发现自己的才能。可反过来想,你的才能是老板需要的吗?如果是,又有多需要呢?如果你真的那么不可或缺,只要广告打出去了,老板很可能会上门亲请。我不觉得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能够凭借才华,折服一位久经人世、阅历丰富的老干部。但我相信,以我作为节点的庞大关系网,一定会令他心动。

03.

包装推广

当我还是一个农民伯伯,躬耕于南阳的时候,我就开始宣传自己了。没办法,后汉就这讲究。没有名气,就没人推荐,就做不了官。我的宣传人员有很多,同行的农民伯伯、樵夫大爷唱我的原创歌曲,毕竟艺术生这条路当时也能走通,比如蔡邕便是靠一手高超的琴技入仕。老师长司马徽,帮我到处传扬“卧龙”之名,见人就问,你知道卧龙、凤雏吗?像极了勤勤恳恳的保险推销员。为了增强效果,还“碰瓷”荆州有名的神童庞统,给人家安了“凤雏”的名号,与我并称。庞统,自幼聪慧,是庞氏家主的亲侄子,家里还开着著名学府鹿门书院,一手把控荆州民间“舆论”,你说他名气小得了?司马老师的“碰瓷”效果小得了?还有兄弟团,一个个看着像隐世高人一样,脸不红、心不跳地吹我的才能不亚于管仲、乐毅,你能一点儿都听不进去?

其实,我自比于管仲、乐毅,并不是天真地以为世人都会无脑信我,而是为了引起讨论。不论是认可我的,还是嘲笑我自不量力的,只要开始争论,就会免费帮我宣传。你要知道,后汉的科技水平有多低。那时什么都慢,从南到北要走一年。没有这些宣传手段,谁认识我?酒香也怕巷子深啊。毕竟,那时连三国还没开始呢,更不会有我的独家宣传小说《三国演义》了。

而且,这两位历史人物也是我精心挑选的。管仲以治理齐国的文治著名于世,乐毅以几乎灭亡齐国的武功闻名天下。以此二人自比,正是想说明我自己文武兼备,堪为宰辅。同时,管仲是齐桓公的一箭之仇,乐毅是燕昭王千金市骨请来的。非容大仇,即有大礼,足见诚意。我的要求便在这两位的经历中,想请我必须要有诚意,请了我必须要重用。

说到这儿,你明白了吧。我自比于管仲、乐毅,并不是想和这两个人一较高下,而是把他们两位当成文化符号,向外传递自己的求职意向呢。你可能会问了,有这么神吗?万一对方get不到你的点怎么办?小兄弟你多虑了,到了一方领袖这个层次,没有看不懂的。即便文化素养真不够,手下的谋士也会给他讲清楚的。

你看,这一番宣传谋划,我容易吗?可是后世的你们,一个主角光环,就把我的努力遮掩的严严实实。提起我隐居隆中的这段日子,老要说我读书不求甚解,我这是不求甚解吗?不要再给你们不认真学习找借口了,这个锅我诸葛亮不背。

04.

选择明主

下面就等未来的主公上钩了。我的第一个考验就是,能否发现我所具有的优势。刘皇叔一顾茅庐,顺利通过了这个考验。不过,通过这个考验的,并不只有他一人。

接下来,我就要拿出对未来主公的第二个考验了,这个考验便是诚意。皇叔顺利通过,留下了后来三顾茅庐的佳话。你可别以为我是故意摆谱,纵观古今历史,有多少胸怀大才之人,被君主闲置。远的不说,单单荆州就有屈原、贾谊,令多少人为之扼腕叹息。我也想“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但首先得有个黄金台才行呀。

而且,这个考验对未来主公也有利。他会快速地被外来势力,以及荆州本土势力接纳。我前期的筹划没有白费,我找到了一位有见识又重视我的主公,他就是日后的蜀汉皇帝刘备。

你们可能会问了,皇叔礼贤下士的名声,不是早就传遍天下了吗?用得着多此一举吗?我的回答是,很有必要,不这样做,皇叔就打不开荆州的局面。你想想,如果你要找一位好老板,单凭陌生人的道听途说,你就敢赌上自己的后半生吗?后汉这个时候,可不能轻易辞职。认了主公,君臣关系就确定下来了,搞不好要给老板陪葬的。

那你要不要认真搜集信息呢?当然要,可是没有途径,只有道听途说。那个时候,信息传播的技术太差了,不同地域的人互相了解,靠的都是朝廷文书和旅人的口耳相传。刘皇叔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大家也都只是有所耳闻。或许先入为主的印象不错,但是一旦有新的传言冒出来的话,他们的观点便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别忘了,儒家先贤曾子,也因为三人成虎,被他的亲生母亲怀疑。所以我必须把主公礼贤下士的态度,实实在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他们才会坚信。

是不是突然感觉,三顾茅庐背后的故事好多呀?当然多了,如果你去掉主角光环,只把我当成求职者小亮,你早都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