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底层的搅局者,毁了规矩,害了自己
前言:一个是长期为了生存而拼命的人,一个是长期养尊处优脱离了谋生的人,对问题的看法天壤之别。而吕布是前一种,他的诸多对手是后一种。
在吕布的眼里,琴棋书画这些东西,不能说没用,但是不当实用,远不如胯下骏马,手中画戟。同样,在乱世,子曰诗云,也远不如兵强马壮。这样的直性子,总是跟不上人心的变化。
01.
边地武人
我叫吕布,出生于五原郡九原县,这是山西北部的一个郡,是蒙恬将匈奴赶出河套地区之后新建的。所以说,我就是典型的边地豪强。由于生存环境比较恶劣,我自小就苦练武艺,想要凭借弓马娴熟、膂力过人,在乱世留下了我的名字。我日后不少手下,都是从我小时候便跟着我的。比如魏越、魏续、成廉等等。
我们边地的生活苦哇,不仅有沉重的赋税,而且还屡屡遭受匈奴等少数民族的侵扰。而朝廷为了减轻负担,经常会把一些人烟比较少的县撤去,然后将人口迁移到其他县。那个时候的官员,可不懂什么文明执法。为了逼我们离开,他们甚至会动手毁坏我们的房屋、庄稼,逼得我们不得不前往别的地方就食。而生活在边地的人,一般为了抵御外来侵袭,手中都会备几件趁手兵器。官府怕我们反抗,往往会用军队强收我们的武器和家财。最后往往是我们到了目的地,家财都会大大缩水,而手中连一件兵器都没有。想想吧,朝廷这么干,边疆的防线怎么可能不一天天地崩坏呢?
我爹凭借着本地豪强的身份,求县老爷给写了一封介绍信,好方便去迁入地求职。结果没想到,这封信只是一块好看的遮羞布,谁都不认,让我们被当官的到处踢皮球。后来还是凭借我一身武艺,在沙场上拼命,赚下了偌大的名头,才成了丁原手下的一名主簿。你没听错,确实是主簿,就是一名文吏,是不是很有意思?你们能想象在沙场上威风凛凛的吕奉先,拿着纸笔,清点库房存货的情景吗?
这就是丁原对我的忌惮,他怕我在军中的影响力太大,威胁到他的地位,因此用这种方法故意闲置我。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想闲置我,可将士们答应吗?他们心里还是向着我的。毕竟跟着我不仅能活命,而且还能打胜仗,有赏钱,谁不愿意?我在丁原帐下真的是受够了,没有发挥的余地,就像个吉祥物一样,装装场面而已。
02.
机会来了
听说皇帝死了。紧接着,把丁原召进洛阳的大将军也死了。而杀大将军的宦官们也死了。这些事情我看不明白,也不想明白,反正感觉用拳头说话的时候到了,这世道该我吕奉先出头了。
一进京城,丁原就对上了并州牧董卓。别看董卓手下也是兵强马壮,但是如果我想,我能一箭射死他。可丁原还是压制着我,没有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心里老不痛快了。没过几天,在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董卓帐下的李肃,跑到营帐里来跟我攀乡党。我的精神跟着一振,心想到底是洛阳城,识货的就是多。随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我杀了丁原,率军投靠了董卓。而董卓这老小子也够意思,立刻给我封侯,还给了个中郎将的名号,我挺满意的。可惜我不知道,那挥向丁原的轻轻巧巧的一刀,也把我的人生带进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03.
王允说得对
进入董营之后,在战场上我好好地发了一次威,虓虎之名传遍天下。可随着董卓在长安站稳了脚跟,我好像又回到了原先吉祥物的状态,每天就是跟着董卓做他的贴身保镖。再也没有独领一军,在战场上纵情厮杀的机会了。一头老虎,怎么能总把它关在笼子里呢?于是上不了战场的郁闷,我发泄到了别的地方。我总是跟着董卓,保护他的安全,所以他的府邸也就成了我的办公场所。有一天,我赶巧瞅见了董卓的一个侍女,长得还挺不错的,就和她聊了两句。后来一来二去,就成了熟人。而这事也被董卓发现了,竟然掷了我一戟。我当时既惶恐又委屈。不过按我的性格,这种事儿过两天就忘到脑后了。可是有人为我鸣不平呀。当时辅佐董卓治理朝政的司徒王允,就认为董卓太过薄情寡义,不应该这么对我。他那么一说,我还真感觉自己挺委屈的,也越发觉得王允是个老好人。一来二去,来往的多了,我越发觉得王允值得信赖。你看这老头,总揽朝政,有本事吧;出身名门,还挺尊重我。一点不像那些酸儒。我慢慢地把他引为知己,他说的话我都爱听。他给我讲理想,讲大义,讲匡扶汉室,把我听得热血沸腾的。从来没有想过,出身边地的我,竟然有一天还能这么伟大,竟然能参与如此重要的事情。同时,我也愈发觉得董卓不是个东西了。为了一己私欲,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王允说只要这事能干成,我和他都是匡扶汉室的中兴功臣,以后他主掌朝政,而我负责军队。我们两个双剑合璧,必然能够干成一番伟业。掌管军队,驰骋于沙场,这不正是我的期望吗?于是在王允的计划下,我杀掉了董卓,让汉室重新焕发生机。可是,我以为我杀的是国贼董卓,可世人却以为我杀的是旧主。
04.
寻觅基业
不过,那时我正沉浸在巨大的荣耀和权势当中,丝毫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而王允则在处理董卓的嫡系。他根本不接受那些出身西凉的军汉投降,因为这些人的手上,都沾满了士族的鲜血,罪行累累。结果走投无路的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在贾诩的计划下,带着董卓的残余实力反扑长安。王允为保汉帝,从城楼跳下自尽,而我则四处流浪。那时候的我可真是寄人篱下。袁绍、袁术、张扬这些人的手下我都待过,可我能感觉到他们对我的猜疑。他们都不信任我。我大概能猜到,丁原和董卓的前例,让他们顾虑重重。可我也委屈啊,哪一次杀人我没有充足的理由?凭什么有的人杀人,就成了英雄,而我杀人就遭人猜忌呢?想不通,嗨,算了,不想了。
后来有一个叫陈宫的人找到了我。那时的我真是颓丧失落,吃了上顿没下顿,只图眼前的温饱,再也不敢放言建功立业。陈宫说要送给我一片王霸之基,于是我带兵跟他去了兖州,端了曹孟德的老巢。尽管陈宫对外宣传,说我是诛杀国贼董卓的国士,可是兖州的地主豪强,根本不信任我。他们纷纷起兵,帮助曹操。其中曹操帐下名将李典的叔叔,就是在这场战役中被张辽所杀,使得李典和张辽结下了不解之仇。而这兖州李家,就是当地颇有影响力的一户豪强。在这般情形下,我与曹孟德鏖战一年,最终不得不败退徐州,投靠了刘备。
05.
命归徐州
刘备这人挺不错的,在我兵败来投时,收留了我。他把小沛借给我暂时安身。当然,作为回报,我成为了他外围的一道防御。后来趁他率军和袁术对峙的时机,我出兵夺取了徐州。这事确实干得不太地道,但是在乱世哪有什么厚道可言呢?依样画葫芦,我把小沛又借给了刘备暂驻。不过好景不长,因为张飞这个莽撞汉,我们又起了冲突,这一次我把刘备赶出了徐州。
为了安定徐州,我启用了一批徐州本地人,比如陈珪、陈登父子。可这群本地人,根本不可信。竟然背着我私下里投靠了曹孟德,而且趁我出城作战,将城池献了出去。唉,同样是外地人主掌徐州,在刘备当政之时,他们就如此忠心,而到了我,却是背叛。难道就因为刘备自己编出了一个皇叔的名头吗?我还是诛杀国贼董卓的国士呢。
想了一下,感觉不是这个原因。因为,无论是袁绍、袁术,还是陈珪、陈登,或是兖州的地主豪强,他们看我的眼神,都有些相似。像是厌恶,像是惧怕,又像是嫌弃。到底是为什么呀?难道就因为我杀了丁原和董卓吗?难道在乱世杀人,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吗?难道他们都没有杀过人吗?
唉,不想了,白门楼上捆我的绳子有点紧。我得酝酿一下情绪,看看曹操,愿不愿意做我下一个伯乐。
在砍头的那一刻,我好像明白了,我永远只考虑自己的想法,却忽视了别人的想法。丁原、董卓不把我放在战场上,必有其考虑;袁绍、袁术不愿意用我,肯定有其担忧;兖州豪强、徐州大族不信任我,自有其不安的原因。这些我都没去细想,只顾着埋怨他们,报复他们了。唉,这乱世的规则,我到底还是玩儿不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