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13.曹操(一)孟德当官

前言:士庶认同,怎么就这么难?

01.

我的出身

我叫曹操,出身于沛国谯县,是大汉相国曹参的后人。不过这事儿很多人不太认,即便是认,西汉初年的相国,到四百年后的东汉末年,已经没有多大影响力了。不过,我的祖父曹腾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我们曹家的影响力全靠他。我的祖父是一位很成功的宦官,他从底层做起,最后由宦官封侯,可谓是出人头地了。在朝中的名声也不错,一方面辅佐皇帝,另一方面举荐了不少人才。可以说,为我们后人结下了不少的善缘。我能和袁绍、袁术,这些顶级贵公子玩在一起,就是因为他。

但这只是代表我们的政治地位大差不差,在文化地位上我们天差地别。俗话说三代才能修炼成一个贵族,想要跻身进入顶级文化圈子,至少也需要三代人努力。这也就代表着,即便我再努力,取得再大的功绩,始终也会被他们当做外人。小时候,不觉得出自宦官家族这个烙印,对我有多大影响。但成年后,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别人往往不看我是个怎样的人,他们只在意我身上的宦官标签。甚至有些恶毒的小人,还会故意在我面前扇扇鼻子。

02.

第一次入仕

当初年少时,我以为做出功绩,就能改变他们的看法。我发誓要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一切,用取得的功绩,回击这些恶心的嘴脸。我颇为精彩的一生,便由此起步。

我的官场生涯,从20岁那年举孝廉开始。记得这孝廉,还是宦官帮我办的。而我当上洛阳北部尉后,办的第一个人就是宦官的叔叔。当时颇为得宠的宦官蹇硕有个叔叔,仗着侄子的威势,经常横行不法。于是我用五色棒杖杀了他。我知道这样做的严重后果,但我太渴望消磨掉宦官这个烙印了。我必须像刮骨疗毒一般,把它一层一层刮掉。再疼我也得忍着。这一行为让我在士林中赢得了不小的名声,也得到了一些大人物的青睐。同时,宦官的报复,也随之而来。家里动用所有的关系,又赔上了大笔钱财,才让宦官答应放我一马,将我调去了顿丘当县令。后来,家中的后台宋皇后被废,全家遭到罢官,我也灰溜溜地回到家乡。

不过,我得到了太尉桥玄的认可,与他的门下许攸、娄圭等人相识,还有南阳名士何颙的大力推荐,在士林当中算是有了一席之地。

03.

第二次入仕

回乡后我静下心来,闭门读书。朝中的友人,帮我运作了一番,使我以通《诗经》的才能,重回朝廷担任了议郎。后来,就赶上了大家都知道的黄巾之乱。在平乱中我拉起了一支军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被封为济南相。这是我第二次入仕,我决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出一番事业来。

刚一上任,我便一口气罢免了属下八县的长吏,因为他们贪污腐败,昏庸无能,换上了精明强干之人,郡里风气为之一变。之后,我深深打击了济南地区的淫祀之风,以免当地的豪强、巫祝借迷信搜刮贫苦百姓。正当我想大展身手,带领济南人民过上好日子时,朝廷的诏令下来了。因为皇帝居住的南宫被焚毁,因此要提高每亩地的税赋,来重修皇宫。老百姓本来就交了很多税,剩不下多少粮食了,如今更是雪上加霜。而地主豪强,有了黄巾起义的教训,不敢再过分逼迫佃户,倒是自己往里面填了不少的亏空。而这些人,正是平定黄巾起义的中坚力量。如今替国家卖完命,不仅没有多少赏赐,反倒还加重了经济负担,因此和大汉朝廷离心离德。

再加上早已貌合神离的世家官员,这大汉朝廷还剩下什么?但这汉灵帝还不知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他为了尽快把宫殿修复,下令凡是被征辟的官员,上任前都要向朝廷缴纳修宫钱。为了不交钱,有些官员宁愿辞官不做,也不被允许。皇帝会派禁军去辞职者家里抄家,逼着对方鱼肉乡里,刮地三尺,把钱凑齐。如此行径,简直丧心病狂。这灵帝由外藩入继大统,有种崽卖爷田不心疼的浑不吝。把他和桓帝并称,真是高看他了。

这世道太乱,有志难伸,索性归去。朝廷的根子朽了,结出再好的花,都免不了即开即萎的结局。我不想自己的一番努力,最终又是昙花一现,化为泡影。在我辞官动身之际,听到消息的乡民,又把之前被捣毁的祠庙立了起来,迷信又被请了回去。但终究那帮豪强、巫祝,没有再回来。

04.

第三次入仕

后来,听说朝廷开始裁汰平定黄巾之乱的功臣,方法一点儿也不高明,就是派出各地的监察官员,到那些功臣任内找茬。像皇甫嵩、朱俊等等一系列人物,都因此罢官的罢官,降职的降职。唉,这么多与世家牵碍不大的人才,怎么就不知重用呢?非得搞得天下人,都和他离心离德,才肯罢休吗?休提,休提,回乡去了。

又是一段回乡隐居,闭门读书的岁月。后来,灵帝在西园成立了新军,称为西园八校尉,征召我去担任典军校尉。没过多久,灵帝驾崩了。朝廷的主流变了,士人支持的外戚和宦官站在舞台中央,展开了对权势的新一轮争夺。我也顺势成为了大将军何进的幕僚。我能看出袁绍他们,其实是在利用何进,但我不能说的太明白,毕竟我算是跟着袁绍混的。因此我只能时不时见缝插针般地提点儿意见,但总被他们以“孟德出身宦官,为自己人着想”为由,敷衍过去。所以我每次提出想法,都会惹来一片哄堂大笑。唉,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何进被杀,眼睁睁地看着袁绍他们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