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什么是痛苦?

是一种广泛而不安的人类感受。指身体疼痛苦楚;也指精神上的折磨疼痛,希望的破灭而出现的心理不平衡状态;也是佛学中对现世人生基本情状的描述。出自汉王充《论衡·变动》:“李斯、赵高谗杀太子扶苏,并及蒙恬、蒙毅,其时皆吐痛苦之言。”

1.指人心理感到难过或不愉快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

①汉王充《论衡·变动》:“李斯、赵高谗杀太子扶苏,并及蒙恬、蒙毅,其时皆吐痛苦之言。”

②《隋书·儒林传·王孝籍》:“痛苦难以安,贫穷易为蹙。”

③魏巍《壮行集·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懂得了生活就是斗争,就不会因一点点小的挫折而痛苦。”

2.使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的事

①巴金《家》三:“‘你也有痛苦?你有什么痛苦?’觉民惊讶地问。”

②老舍《全家福》第二幕:“据我看,他们都不光为顾全封建性的那点体面,而是有实在说不出口的痛苦!我们必须帮助他们解除了痛苦。”

③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隐隐的幸福和欢乐,使道静暂时忘掉了一切危难和痛苦,沉醉在一种神妙的想象中。”

3.疼痛苦楚

①《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那新丁最恶,差使小不遂意,整百皮鞭,鞭得背部青肿,如此已非一次。仲翔熬不得痛苦,捉个空,又想逃走。”

②《说岳全传》第七三回:“只见黑风滚滚,飞戈攒簇其身,痛苦非常,血流满地。”[1]

③清刘大櫆《方氏庶母传》:“及大夫病且革……﹝林氏﹞因割肉和药以进。盖林氏固知大夫疾不起,而心冀其生,不自知其痛苦也。”

4.指使疼痛苦楚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忍痛苦之药石者,所以除伐命之疾。”

5.犹沉痛,深刻

蒋介石九岁(虚岁)丧父,十五岁初婚,二十三岁得子,三十五岁母亲去世。这样的早年经历,在同时代的人中,不算罕见,然而,蒋介石对其早年经历的记述,痛苦万分,伤痛欲绝。

你的心灵为什么会感到痛苦?我想当你明白人性和人组成的这个社会,当你明白欲望的规律,它是如何产生、发展和消融的,你就不会感到那么痛苦了。这种对宇宙人生的彻底洞察会抵御生命中绝大多数的痛苦。希望如下的摘录能启示你!

摘录:

1.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重大人生启示录前言》

2.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一生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只是昙花一现。[3]

3.我们总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4.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本质之前的存在是禁绝思考的。人生的无意义赋予了人的自由,倘若人生有一个注定的意义,那么人人都如同一具机器。

5.我们诞生在这个世界是被迫的,这是最糟糕的事实。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需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

6.其实这个世界只有“我”,这个世界是我所创造的,这是我的世界,我是孤独的王者,我能感觉全世界都是忧伤的,也能感知全世界都是快乐的。我若死去,我的世界也会崩塌寂灭。

7.每个人都没有绝对的道德底线,只是诱惑不够。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经受得住集体的道德审判。我们要学会宽容,像谅解自己一样谅解别人。

8.所有有关功利性的欲望满足,包含有着强烈占有、征服色彩的爱的满足,都不会带给我们太大的快乐,而且停留的时间非常短暂。而所有无关功利性的欲望的满足,足够忘我,而如同进入永恒世界。

9.生命中有两次让人感到“生无可恋,死无可依”的悲伤,第一次是刻骨铭心的失恋;第二次是理想破灭,将要接受这一生平凡的事实。如果你经历过,祝贺你已安然度过这深彻入骨的悲伤。如果你懂得了本书之前所述,便能明白,这刻骨铭心的痛苦实际上充斥着不存在的“想象”中的事物,充斥着对这个世界和他人错误的认知,如果此痛苦有十,则有九是不必承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