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羈客窮愁說

部分學者以為呂不韋編書因由,乃為籠絡食客,俾能著書消愁,甘願羈留而無異心。

明代陳繼儒〈刻李蒼巖先生批點《呂氏春秋》敍〉曰:

天下一統,諸侯客渙散無所屬,不韋謂可籠而致也,給餼賜筆札,使之聚而著書,既解其旅況羈愁,又耗其雄心異志,如唐《三教珠英》,宋《修文御覽》之類,皆出於亡國遺老諸儒,正用是術也。(43)

曹楞在王念孫《呂氏春秋手校本》中則認為:「呂不韋行駔僧之詐,以名位為市,何知文字,藉賓客以成此書,賓客因自宣其蘊結,而反覆致慨於世無真士與知己之難求。」(44)按此說新奇,未知曹楞有何依據。田鳳台駁斥此說云:

此說實無根,縱筆泛論之詞,考戰國游士,心無宗國,急功好利,騰說取貴。當時各國,客卿執政,屢見不鮮。商君衞人,助秦成霸,李斯楚人,居秦為相。故當時游士,入楚楚重,畔魏魏喪,何嘗有宗國之念?四君子養客三千,不聞窮愁寄慨,稷下食客數千,不聞著書羈志,不韋處戰國之世,其食客當亦多功名之徒,若以後世集文修書之例類之,未得其實。(45)

田氏所言有理,戰國游士居無定所,孟子為騶人而嘗遊齊、魏,蘇秦為東周洛陽人而遊於趙、齊,皆未聞羈旅客愁之苦,陳繼儒、曹楞相關論說實可再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