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

德蕯斯州,是甚麼?石油、牛仔、火箭發射站、保守的民風、無盡頭的公路……

侯斯頓附近,見到許多各種宗教的教堂,基督教、天主教、回教、佛教、印度教……建築物都很巨大,即說明有很多信眾。人們來自世界各地,在這遼闊空曠的異土,都需要尋找憑藉、自己的根與自己的神。

十月中,仍是酷熱。到處跑了幾天,然後在侯斯頓那寬廣的美術館區慢慢蹓躂。

美術博物館落成於一九○○年,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之一,藏品相當豐富;而最吸引我的是一些出色的十八世紀美國畫家如雷明頓(Remington)等的作品,細緻而厚重的畫風將人帶回當年。現代美術館無甚可觀,反是梅尼爾收藏博物館(Menil Collection)非常精彩。館內藏有戰後美國重要畫派如抽象表現主義、普普、至簡等的作品。歐洲畫派如立體派、野獸派的藏品亦有很多,尤以超現實作品最為豐富。馬格里特(Magritte)的許多重要畫作都可在此欣賞到。

梅尼爾男爵夫婦於一九四一年逃離被納粹軍入侵的法國。梅尼爾夫人是舒伯格家族的繼承人之一。這個佔全球首位的跨國石油集團的大本營,理所當然是在侯斯頓,所以他們也在此安家了。這對才三十出頭的年輕收藏家率先將當時大西洋兩岸最重要藝術品收集起來。

羅思科教堂與「折斷的紀念碑」

男爵於一九七三年去世後,夫人獨自繼此重任,終於在一九八七年,梅尼爾藏館開幕了,實現了他倆的夢想。這是名建築師皮亞諾(Renzo Piano)在美國的第一件作品。

寬闊的藏館是矮矮的建築,在疏林間草地上,就如四周的平房那麼親近和不耀目,舒閑悠靜。

而我來此的主要目的,是在不遠處——聞名已久的羅思科教堂(Rothko Chapel)。早在一九九九年,在巴黎美術館觀看這位現代美國大師的重要回顧展時,印象便極為深刻。

羅思科教堂內懸掛的全黑巨畫

一提起羅思科(一九○三—一九七○),人們便會立刻說:「色彩!」無疑地,那次展覽,就是一次繽紛旅程。他將大小不同的色彩長方塊作出奇妙的組合,像音樂,也像寧靜地散着淡光,純美極了,又可容許無邊的幻想。作品是跟隨年代排列的,慢慢走過去,色澤漸漸黯晦下來,而到了最後,一個極闊大的展覽廳中,懸着幾張巨型、差不多全黑的畫,是他最後期的作品,在他自殺之前。從絢麗而黑暗,使人震撼。

羅思科是生於俄國的猶太人,十歲時移居美國與父兄團聚。於耶魯畢業後卻從事教授兒童作畫的工作。他精通音樂、文學和哲學,深受尼采與希臘神話影響。他的畫自五十年代起備受注目,六十年代更進入了高峯;哈佛大學、倫敦的馬寶路藝廊等都紛紛邀請他創作重要作品,亦是在這段時期,梅尼爾夫婦邀請他到侯斯頓進行這個羅思科教堂計劃。

雖稱做教堂,但完全不似我們一般認識的教堂。從外面看,如果不知道,很難猜到這坐鎮在草坪上、無窗的建築物到底是甚麼。前面淺水池中立着一座致馬丁路德·金的雕塑「折斷的紀念碑」;入口放着一些隨人翻閱的刊物,都是關於不同的宗教。而這個教堂是沒有教派的。只是讓人來尋找一段精神旅程。

裏面一個空蕩蕩的大室,牆上各面共懸了十四張差不多全黑的巨畫。大室頂高處有一線微弱的光源,不同的光線與角度可以讓人漸漸發現黑色畫面上蘊藏着的不同輕微色澤。有好幾張長椅,供人冥想,亦是面壁。就是這個特別的所在的目的。

曾聽不少人無限感動地說:「在這兒找到世界上最理想的冥想之所,又讓人深深地重新發現自己。」

但是我靜坐面對黑畫,卻是愈來愈心煩意亂。惟歎與我無緣。

從昏黝黝的教堂出來,下午燦亮的陽光使人目眩好一陣子。放眼都是綠油油的樹木,許多小松鼠跑來跑去,一片簡單的生機。如果有一天我要冥想,相信我寧願面對茫茫大海,或在高山上樹林間。

回程時又經過那許多不同派系的教堂,茫茫塵世中,眾生風塵僕僕,尋找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