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对那些家庭关系,无从下手。
她看到某些问题所在,却不能事事解决,也不能指使他人按照她的思维解决。
黄家,祖上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清贫,有四个孩子,黄元靳是家里的大哥,年仅十五岁,读初三。
下面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妹妹一个读初二,一个读初一,弟弟读小学六年级。
家里只有两个劳动力,年过半百的黄家夫妇。
黄家的孩子,是有些小聪明的,成绩一直都是在中上,但想要进入重点中学的话,这还是远远不够的。
黄母是一名公立的农村小学老师,黄父没有固定的工作,吃苦耐劳,只要有钱赚,不违法的,他都能干。
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黄家一家搬到了高消费的京都。
在黄家夫妇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比他人优秀的。
即使自家孩子上的是个普通学校,别人上的是名牌,他们仿佛能看到自家孩子的无限潜力,自家的孩子永远是最棒的。
这本就不是什么坏事,但坏就坏在,他们从不肯承认别人的优秀。
他们可以对别人的成绩和成就谈天说地,还对自己夸夸其谈,但从不承认别人比他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个对别人“不屑一顾”的人,他们的孩子也会是有模有样的跟着。
黄家的孩子,她第一次看到时,就能从对方的话语和行为看出所谓的“清高”气质。
对于比他们差的人,面上不表露什么,但眼底却有着淡淡的藐视,对于比他优秀的人,心底却也不会真正认可。
当然,这些只是人在心底下的“作怪”,不犯法,对他人不产生危害,别人也管不着。
难受的只有自己。
人有时候最能的就是互相的比照。
单身时,比穿衣打扮、化妆品的价格;恋爱时,比男朋友;结婚后,比丈夫的工作、孩子的成绩。
她有时候不由想,人是不是都在对比中过生活呢?
比赢了,得到的不是开心,是患得患失的感觉。
比输了,是一种不甘心。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生活总归是快乐的不是吗?
黄家真的是苦中带乐、家人健康和谐,她想,这是不是最吸引老爷子的地方呢?
此时黄家的状况应了那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他们以后会怎么样,取决于他们的行为。
黄家的教育方式,她无权插手和过多的论断。
她能注意到黄家,是他们恰好住到了傅星禾名下的那小巷,还有老爷子之前的“关注”。
那时,傅老爷子还没去世,家族产业被傅家两个儿子继承后,总喜欢“乔装打扮”成普通农民,到她管理的小巷上溜达,美如其名的帮她“微服私访。”
老爷子每次经过那边,听到那里传来的欢声笑语,都会驻足几秒,嘴角带笑。
傅星禾当时还调侃他是不是想到小巷生活,要不要她在里面腾间屋子出来,喜欢吸这里的空气,天天来.。
毕竟这里的地摊美食很多,虽然比不上那些豪华大餐,但绝对能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