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利润表背后的经营逻辑

上面的过程落实到报表上,便是这家便利店(记作“便利店A”)的利润表(见表6-1)。

表6-1 便利店A的利润表 (单位:万元)

利润表体现的不仅是一个加加减减的计算步骤,更是背后的经营逻辑。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利润表要分别计算毛利润和营业利润,而不是用收入减去所有的成本、费用而最终得到一个净利润?

假设还有两个便利店B和C,与便利店A的经营规模差不多(见表6-2)。

表6-2 便利店B和C的利润表 (单位:万元)

这两个店的利润都是2万元,比A店的利润多5000元。但是,利润改善背后的原因却大不相同。

B店的毛利润和毛利率与A店相同,说明商品类型与定位比较相似,利润提升是由于运营费用的降低,比如租金更低,雇用更少的员工。C店的运营费用与A店相同,利润提升是由于毛利润和毛利率更高。比如,C店卖的都是毛利率高的商品,或者C店的货损率更低,这也会提升毛利率。

被毛利润分成两段的利润表,可以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改善盈利能力。对于C店,毛利率是它的优势,提升空间不大,如果能提升运营效率,压缩运营费用,就可以获得超越同行的利润。对于B店,运营费用已经压缩得很低了,进一步压缩费用的空间有限,也许改善利润的空间会来自毛利率的提升。

但是,毛利率的提升不是简单地涨价。如果涨价就可以提升毛利率,这世界上就没有难做的生意了。涨价很有可能带来销售额的下滑,反而伤害到利润。提高毛利率涉及公司的产品战略—应该卖什么样的产品才能获得高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