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话说周易

伏羲看见他辛辛苦苦建的桥被砍断,长叹一声,倒地而亡,身体入了地,灵魂升了天。

听懂伏羲话的三个人,有一个人落入了天地,进入了太虚之仙境;

第二个人落入了凡尘,留在了人间;

第三个人灵魂进入了太虚之地,升了天,躯壳落在了刚落入凡尘中的那个人身上。

落入凡尘中的那个人感觉身体特别沉重,站在河边一照,发现他比凡间的人多了一个头,多了一只手,变成了一个半人。

留在人间的这一个半人给众人开始讲伏羲留下来的八卦,众人有听的,有不听的。

后来的后来,一个半人讲成了一个人,多出来的头不见了,多出来的手也不见了。

后来的后来,讲伏羲八卦的那一个人,给别人讲呀讲呀,讲的没有了眼珠子,变成了瞎子,讲的没有了一条腿,变成了瘸子。

就这样,讲伏羲八卦的一个人变成了半个人。

这半个人把伏羲的八卦讲给了商纣王手下的西伯候,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西伯侯对半个人讲的八卦,听了一点,有所好感,但总觉得过于离奇古怪,便没有仔细听,只听了一点点。

后来商纣王听信谗言,将西伯侯囚禁。在囚禁期间,西伯侯想起来了半个人讲的八卦,便闲来无事,潜心研究八卦,将八卦演化为六十四卦。

后来西伯侯出了大牢,开始给身边的大臣讲六十四卦,大臣把周文王的六十四卦起名叫《易经》,开始给天下黎民百姓讲。

周文王把八卦变成八八六十四卦后,不再像伏羲八卦那么深奥难懂。

大臣给天下黎明百姓讲八八六十四卦时,众人听说那六十四卦由周文王演泽而来,便叫《周易》。

从此以后,《周易》学说流行,大街小巷有人讲,有人听。

师父说过,虽然讲的人多,听的人也多,但那《周易》乃天书地书,凡夫俗子很少能听懂。

大多数人只记住了《周易》这个名字,至于里面的内容只有那些有天地之缘的人才能够听懂。

师父说过,那些听懂的人里面,就有孔子和老子。他们听懂了,他们都成了千古圣人。

《周易》名传天下,功在孔子。《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象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孔子为《周易》做的传,古称《十翼》,是讲解《周易》最权威著作。

老子,姓李名耳,是道家创史人,鬼谷子的师父,著有《道德经》。

《道德经》上承《易经》之风,下启《易传》之理。

大师哥说过,李斯对《周易》的保存和流传也功不可没。

李斯年幼的时候,随荀子学帝王术,爱上了《周易》。

学有所成的李斯,虽然没有成为一帝,却成了秦始皇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秦始皇怪天下儒生多嘴多舌,议论朝政,影响他的统治,决定“焚书坑儒”。

丞相李斯悄悄地将《周易》列为“医药卜筮”之书,使《周易》得以保存。

小师妹说过,元末明初的刘伯温,对《周易》的贡献也大地很。

刘伯温潜心钻研《周易》,颇有收获,后下山,将周易运用到了军事上,运筹帷幕,帮助朱元璋建立了大明。

大明建立后,刘伯温潜心钻研《周易》,写了《黄金策》,把自己多年的所悟加进到了八卦预测学中。

二师哥说过,你们说的人物都太远了,就我们大清朝的康熙大帝对《周易》也非常感兴趣。

康熙大帝在位61年,削三藩,统一台湾,平定葛尔丹叛乱,驱逐沙俄。

康熙大帝,不但在大清朝,就是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

康熙一生爱读书,熟读《周易》,把《周易》运用到了治国、治军、生活各个方面。

左一手手捧《周易》,想起了他们师徒五人在祖师爷大殿说《周易》的那些往事。

如今古人已去,空留下祖师爷静静地陪着左一手。

左一手读道: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古知鬼神之情状。”

左一手对“易与天地准”理解为,讲的是“天人合一”。

怎么理解天人合一呢?

地球是运动的,在不停地转着,人在地球上生存,无论人是走着,还是躺着,是感受不到地球运动的。

人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转呢?

因为人在地球上。

人在地球中,地球中有人。

这就叫人地合一。

地球在茫茫宇宙中,也是一颗星星,地球不能离开天体而独自存在,它是整个天体中间的一员。

如果你在另一个星星上,地球对于你而言,也是天。

这就叫天人合一。

“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这个“弥”指“满”,故人把弓拉满,就圆了。

“纶”是指经线、纬线,就是地球表面,用带子把它绕起来,当然绕地球们不是用带子,而是象带子一样的经线和纬线。

“天地之道”是什么?

就是天地运行的轨道。古人称太阳运行的轨道为黄道,称月球运行的轨道为白道,称地平线为赤道。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指伏羲画八卦不是相乱画的,他仰头看日月星辰,低头察山泽和动植物,是取法天道和地道而创制的。

“是故知幽明之故”,“幽”就是“暗”的意思,“明”和“暗”是对立的。

人如果既能看见明的,也能看见暗的,那就是超人。

我们大多数人能看见明的,对暗的看不见。

白天有光,是明的,人人可见许多物;晚上无光,是暗的,只有长着野猫子眼睛的人可见许多物。

“原始反终”,是讲郊祭,就是到野外去祭,不是在庙堂里面祭。

故人祭,有春祭和秋祭。

春天在庙堂里祭,祈求当年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秋天在野外祭,祭天地,感谢天赐予了雨水、阳光,感谢地赐予了果实。

一年的收成,一年的果实,从那里来的?

是天地帮的忙,这个本不能忘,要报答。

秋祭怎么祭?

用新谷脱粒的大米酿成酒,还有用新摘的水果供奉,如此祭法,叫“反始”。

“反始”就是重新返回到大自然中,报答大自然。

第一杯酒,祭天,谢谢天;

第二杯酒,祭地,谢谢地;

第三杯酒,敬他人,谢谢他人;

第四杯酒,敬自己,谢谢自己。

人生只有四杯酒,敬天敬地,敬了他人敬自己。

前三杯酒,是用来报答的,自己不能喝。

凡是帮助过我的,我都会心存感激。

连蚂蚁蛇虫也要报答,把一些果实洒在野外,让它们也来分享。

左一手想起古人的祭法,不由地感慨道:

古人朴实呀!

我们的祖先心中有天地,有万物,有他人。

有一分给予,就想着要去报答。

古人讲的是给,能给的都给,连蚂蚁蛇虫,祭地时也会给撒些谷和酒。

今人讲的是取,能取多少取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