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服务粮食生产的机理、模式及案例研究
- 汪来喜
- 1678字
- 2021-01-22 20:01:05
第一章 总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理、模式及案例研究
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三农”问题的重点逐渐转向了“农村金融”: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进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进农村金融创新;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金融优先服务领域。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6年都涉及农村金融主题,充分说明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特别是对农村生产建设的巨大支持作用。粮食生产作为农村经济的基础,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支持作用。粮食生产的水平提升和产能提升离不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持,特别是我国农村金融资源的更多倾斜。粮食生产被国家及各地予以了高度重视,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仍然面临继续稳定增产难度加大的新问题。因此,研究农村金融支持对粮食主产区农户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与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研究金融服务粮食生产绕不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因为研究方法一般是从外延到内涵、从高维到低维,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的,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因此,本章作为全书的开篇章节,有必要首先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粮食生产开展总体研究,为下文具体开展金融行业服务粮食生产研究打好铺垫。
2019年2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现代社会经济运行的核心。实体经济的良好运行,不仅关系到经济体系的平稳运行,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金融与实体经济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关系。实体经济是金融市场繁荣发展的基础,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建设健全的金融体系只能是“空中楼阁”。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因此,与实体经济发展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是否会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阻碍。金融过度繁荣、脱实向虚,成为“无源之水”,只能削弱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巨大风险与不确定性,如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就是由于金融过度繁荣、脱离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进而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时至今日仍然对世界各国经济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和影响,这都提示我们绝不能放松实体经济发展,金融发展必须在服务实体经济中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否则金融就是无本之木。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注意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经验,并运用到中国经济建设中,将振兴实体经济作为建设重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体经济的重要性。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强调:“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讲道:“我们的政策基点要放在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上,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实体经济盈利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加深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推进多维度资本市场健康发展”;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徐州考察时强调:“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住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必须贯彻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工作重心应放到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防止经济脱实向虚、促进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2019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