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为什么斑马没有被人驯服?

相信很多人想象过策马奔腾的画面,马跟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交通不发达的过去,马是陆地上最快的交通工具。人类驯化马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亚欧大陆,人们很早就用马来拉车。在广袤的非洲土地上,应该同样存在人们通过驯养动物来完成运输的现象。而斑马作为非洲大陆最普遍的马科动物之一,拥有黑白相间的条纹(一种融入环境的保护色),体形壮硕,看起来是很好的畜力,为什么人类没有驯化它们呢?

人类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努力进行了一番尝试,而且把斑马变成了动物园的观赏动物。不过,再想进一步驯化就困难重重了。

一开始,人类对于驯化非洲斑马充满信心。第一步,把斑马带离非洲大地,来到温带地区,因为当时驯化的斑马主要服务于欧洲的马戏团。那时,斑马被要求进行各种舞台表演。在人为控制下,这些来自非洲的野兽好似变得非常乖顺。可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那个时候,斑马的驯化更多的是一种夺人眼球的行为,斑马也只能短暂地完成运送人类、表演马戏等简单任务,而其与生俱来的野性并没有被驯化。事实上,斑马胆子小,容易受惊吓。一旦受到惊吓,斑马就会出现狂奔、冲撞、踢踏等不受控的行为,严重时会造成人员骨折、内脏出血,甚至死亡,其“火爆”脾气可见一斑。

桀骜不羁的性格和后蹄的力量是驯服斑马最大的障碍。要知道,斑马能在非洲草原上生存,依靠的不仅是这身黑白条纹“衣服”,强健的后蹄也起了重要作用。这对后蹄不仅在奔跑时十分有力,在与肉食动物的搏斗中亦是威力十足。在不少自然纪录片中,后蹄是斑马威慑和反击捕食者的重要武器。当对方发动袭击时,斑马就可以用后蹄发力踢踩,一旦对方被踢中头部,轻则骨折,重则直接死亡;万一被踢到下颚,就算侥幸存活,也会因为骨折无法进食而饿死。想让斑马学着拉马车,那驯化过程中斑马可比一般马凶悍多了,人一不小心就会被它咬住,咬住了它可不会松口,更别提给它装上马鞍或者骑上去了。

事实上,人类驯化动物的战绩很差。据统计,在148种野生大型食草哺乳动物中,最后只有14种经过人类的驯化变成了家畜,而且成功的例子都出现在欧洲和亚洲。总结经验后,人们发现,没驯化成功的各自存在问题,而驯化成功的动物则有相通之处,以下特点必不可少:第一,食量不太大,不太挑食;第二,生长速度快;第三,人力能够安排繁殖,求偶不复杂;第四,要乖(不懂的看一下斑马);第五,要麻木,被捕猎时不会做出强烈反应;第六,乐于接受驱使。

回过头再看一下斑马的驯化过程。事实上,相比其他动物,人类驯化斑马的时间并不长。猫、狗都花了成千上万年才与人类建立紧密的联系,这么看来,无法驯化野性十足的斑马也是情有可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