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分钟生物课:100个脑洞大开的趣味问答
- 冯智
- 1040字
- 2021-01-14 17:52:48
第1课
从吃肉到啃竹子,熊猫的进化之路走反了吗?
大熊猫吃竹子,这是每个人从小就知道的事实。不过,我若是告诉你,大熊猫一开始以食肉为生,恐怕你会大吃一惊。根据生物分类法,大熊猫属于哺乳纲食肉目,而大熊猫的祖先就是实打实吃肉的猛兽。
相较于食草动物,大熊猫与食肉动物更类似,下面我们以消化道的布局为例来加以说明:从消化道的长度来看,食肉动物的消化道比较短,大概只有自身体长的几倍;而食草动物的消化道通常为自身体长的十多倍。虽然大熊猫“吃素”,但是它的肠道非常短,跟食肉动物相近。从胃的个数来衡量,像牛、羊等反刍动物具有多个胃室,而大熊猫只有一个胃室,这样简单的胃让大熊猫难以对纤维素进行充分消化吸收。事实上,竹子在大熊猫的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只有4~12个小时。现在,大熊猫还是以吃竹子为主,只会偶尔补充一下肉食。
可是大熊猫怎样用一个本属于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去消化占自己食谱99%的竹子呢?
科学家对大熊猫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希望找到一些能够编码消化纤维素的酶的基因,结果一无所获。除了酶之外,某些细菌也可以帮助消化植物中的纤维素,于是科学家继续研究粪便中的基因序列。
科学家发现,确实有类似的细菌出现在大熊猫的消化道内,其中一些还是大熊猫独有的。这就解释了为何大熊猫的肠道内部环境如此独特。一方面,大熊猫跟大多数的食草动物不在同一个分支上;另一方面,大熊猫具有个性化的食谱。以上两方面原因造就了大熊猫独特的肠道内部环境。
即便有肠道内部菌群的加持,大熊猫也只能拥有消化纤维素的能力,而无法从竹子中获取足够的能量。那么,大熊猫是如何成为萌萌的食草动物的呢?一种科学的推断是,在远古时期,由于人口急剧膨胀和人类活动增加,大熊猫被迫迁往高海拔地区。为避免与新家园的食肉动物竞争,大熊猫就以吃竹子为生了。当然,这也是由于它们本身能力有限,无法与其他猛兽竞争。在此基础上,大熊猫还养成了不爱动的省时省力的生活方式,从而在有限的食物养分供给下,能最大程度地提升生存概率。如今看来,这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方式确实救了大熊猫。远古时凶猛的食肉动物如今已经所剩无几,大熊猫被迫吃竹子反而幸存了下来,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当然,大熊猫吃竹子时也充满智慧,它们挑选食材的能力很强,对于营养最优的竹子种类和部位从来不放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大熊猫吃肉的能力还在,只是不主动捕食动物。你如果不相信,看一看它锋利的牙齿就会明白。因此,下一次再见面,你可不要被它憨态可掬的面目欺骗了,要知道这家伙当年也是“惹不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