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徐志达先生生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林西县城。他和我都是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的,他在中文系,我在历史系。当时我们并不相识,近年由于对宣懿皇后萧观音冤案的讨论才逐渐熟识。

辽代庆陵在民国时期归林西县管辖。徐先生出于对桑梓的人文情怀,对庆陵中西陵(即永福陵)埋葬的宣懿皇后萧观音的冤案情有独钟,怀着悲愤和同情,经过多年的研究和酝酿,创作了长诗《诗歌皇后萧观音》。我读了之后十分欣喜,也很受感动。徐先生让我给写篇序,实在不知从何处动笔,我想就从历史角度说一下宣懿皇后冤案的梗概吧。

辽代是契丹族建立的王朝。契丹王朝的统治阶级只有两个姓氏,即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即使是其他民族其他姓氏的人进入统治阶级后,也必须被编入耶律或萧的两个姓氏之中。例如,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淳钦皇后本是回鹘族人述律氏,其兄萧敌鲁就改姓萧了。辽代所有的皇后都姓萧。辽代有三个厉害的萧太后:太祖的皇后述律平、景宗的皇后萧燕燕、圣宗的元妃萧耨斤。萧耨斤生有两子,长子为兴宗耶律宗真(1016—1055),次子为耶律宗元(《辽史》误作“重元”)。萧耨斤当了皇太后摄国政之后,不喜欢辽兴宗耶律宗真,想把辽兴宗废掉而另立耶律宗元为帝。耶律宗元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他哥哥辽兴宗。辽兴宗于是断然采取措施从萧耨斤手中夺回了军国大权并封耶律宗元为皇太弟。按照辽代的传统,皇太弟、皇太叔、天下兵马大元帅与皇太子都具有皇位继承权。

宣懿皇后冤案的主要人物为辽道宗耶律洪基、萧观音和耶律乙辛。

辽兴宗长子耶律洪基(1032—1101),字涅邻,小字查刺。《辽史》说他性格沉静、严毅。他上朝时,他父亲辽兴宗“为之敛容”。司马光说他“耸肩尖颐。性懦弱,好释氏”。现代史学家姚从吾教授说他“大概是一个中材,外表虽然像煞有介事,实际却是固执而任性,冲动而易怒”。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耶律洪基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身份奉遗诏即皇帝位于柩前,是为辽道宗。

萧观音(1040—1075)是萧耨斤之弟萧孝惠的小女儿。萧耨斤是辽道宗的祖母,萧孝惠是辽道宗的舅爷爷,萧观音是辽道宗的表姑。萧观音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旁及经史子集,能自制歌词,尤善弹筝和琵琶。耶律洪基因爱慕萧观音的贤淑而将其聘纳为妃。娶表姑为妻的这种娶亲不论辈分和近亲结婚的婚俗,是当时契丹族中普遍流行的一大特点。

萧观音才貌双全,温婉柔顺,善于迎合耶律洪基的心意,两人恩爱无比。耶律洪基做皇帝之后,封萧观音为懿德皇后。清宁四年,19岁的萧观音生了皇子耶律濬,更深得耶律洪基喜爱,得专房宠。

由于叔父耶律宗元没有作梗,耶律洪基顺利地继承了皇位,即位三天之后就封耶律宗元为皇太叔,免汉礼,第二年又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尊宠无以复加。但耶律宗元发动叛乱,欲夺皇位,很快被耶律仁先和耶律乙辛等人镇压下去了。耶律宗元败逃到大漠后自缢而死。耶律乙辛因平叛有功,获得道宗信任。耶律乙辛,字胡覩衮,汉名英弼,五院部人,出身寒微。他幼年时聪慧而狡黠,长大之后,风度仪表很美,外貌温和而内心狡诈。

辽道宗并没有从宗元之乱中吸取细辨忠奸的沉痛教训,反而使他产生了凡是参加平叛的人永远是忠臣,越是最亲近的亲属越不可靠的僵硬的思维模式。因此他对于参加平叛的耶律乙辛特别信任,拜耶律乙辛为南院枢密使,封魏王,赐匡时翊圣竭忠平乱功臣之号。咸雍五年(1069年),道宗加封耶律乙辛为太师,又把兵权交给了耶律乙辛,允许耶律乙辛随便调动军队。耶律乙辛的权势震动朝野内外,登门贿赂者络绎不绝,凡是阿谀奉承的人均蒙推荐提拔,凡是忠厚正直的人均被排斥贬往外地。窃权肆恶,不可名状。只有萧观音娘家的人不肯买耶律乙辛的账,耶律乙辛经常为此怏怏不乐。及至皇太子耶律濬参政之后,矛盾更加激烈。

辽道宗和萧观音的独生子耶律濬(1058—1077),8岁时被立为皇太子,18岁兼领北、南枢密院事,开始参与朝政,法度修明,耶律乙辛的一些胡作非为开始受到遏制,于是耶律乙辛怀恨在心,把太子看成眼中钉、肉中刺,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耶律乙辛决定先从陷害太子的生母萧观音入手。诬蔑一个女人与某人通奸,以达到拆散他人家庭之目的,是古今中外善搞阴谋者惯用的伎俩。

萧观音也有着一般女人爱向丈夫唠叨的通病。她经常羡慕唐太宗的贤妃徐惠善于进谏的本事。每当道宗晚上到她房间来的时候,她总喜欢进谏得失。辽朝君臣均崇尚打猎,是其国俗,因而有四时捺钵之设。辽道宗往往穿着契丹服装率先驰驱。他所乘的马叫“飞电”,跑得特别快。道宗经常孤身一人策马进入深林邃谷,扈从们追不上他,无法保护他。萧观音听说此事之后为道宗的安全担忧,于是就上疏进谏。辽道宗是一个口是心非的人,他对皇后的进谏虽然口头上“嘉纳”了,但内心却厌恶皇后唠叨,从而疏远了皇后。到了咸雍末年,他已很少再去皇后的房间,渐渐地,他们的感情出现裂痕。

萧观音被道宗疏远之后,心中很悲伤,依仗会作诗的才华作了十首《回心院》,寓意希望再得到道宗的宠幸,还把它谱上曲子,可以用管弦演奏。当时辽代宫廷乐队教坊诸伶人中一般都不会演奏此曲,只有伶官赵惟一能够演奏。由于契丹宫禁宽弛,男女界限不严,萧观音遂把赵惟一召来演奏此曲。当时有个宫婢叫单登,她本是耶律宗元家的奴婢,宗元死后,单登被没入宫中充作杂役。单登也擅弹筝和琵琶,她经常与赵惟一竞争,并且埋怨皇后不理解她。皇后于是把单登召来与她对弹四旦、二十八调。单登弹的皆不及皇后弹的好。单登表面上羞愧地拜服,但内心对于赵惟一演奏《回心院》而得到皇后的欢心一事则极为忌恨。辽道宗有时也把单登召来弹筝。萧观音对此颇有醋意,向道宗进谏说:“此人乃是叛臣之家的婢女,女人中难道就没有像豫让(战国时的刺客)那样的人?怎么能够让她轻易地贴近皇上的身边?”萧观音没有得到辽道宗的同意就把单登调往宫外别院当差了。单登对于皇后的这一举措深为怨恨。

单登的妹妹叫清子,是教坊的小头目朱顶鹤之妻。耶律乙辛经常前往清子处鬼混,与清子的关系也越来越亲热。单登经常在妹妹清子面前信口雌黄地胡说皇后与赵惟一通奸,以发泄她对皇后的怨恨和对赵惟一的忌妒。清子又把单登的话一股脑儿地传给耶律乙辛。耶律乙辛如获至宝,他决心利用单登的胡言乱语把皇后置于死地。耶律乙辛也深知仅凭清子传给他的单登的几句子虚乌有的话不足以致皇后死,必须想一个万无一失的计策把诬陷皇后与赵惟一通奸的假案钉死,而关键是弄到看似真的假证据。耶律乙辛于是命人代笔写了十首非常粗俗淫秽的《十香词》,并悄悄地交给清子,嘱咐清子转交单登,指使单登设法进宫请皇后手抄一份。当时单登虽然已在宫外别院当差,但仍然能进入宫内,故能经常见到皇后。单登伺机见到皇后之后,拿着《十香词》对皇后说:“这是宋国忒里蹇(契丹语“皇后”的音译)所作,堪称一绝。皇后的书法好,如果能得到皇后御书的这词,便可称为二绝。”皇后善书法,好给人写字,经不住单登“二绝”的吹捧,把《十香词》接过来草草地读了一下,就提笔手书在一张纸上。觉得意犹未尽,还亲自作了一首七言绝句《怀古诗》写在末尾:“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遂把这张纸交给了单登。单登拿到这张纸后把它交给了清子,清子又交给了耶律乙辛,耶律乙辛就编造了一篇自首词强迫单登和朱顶鹤拿着去耶律乙辛任首长的北枢密院自首,诬蔑赵惟一与萧观音通奸,有《十香词》为证。“自首”的把戏演完之后,耶律乙辛就向辽道宗上了一封密奏。

辽道宗看了耶律乙辛的密奏之后大怒,他不假思索地立即把皇后召来对质。皇后痛哭着辩白说:“妻托国家之福,已经达到了妇女的极位,况且生育了皇储,最近又添了孙子,儿女满堂,怎么会忍心去做淫奔失行的人呢?”皇帝拿着《十香词》说:“这难道不是你作的淫词?亲手写的白纸黑字的证据在此,你还有什么话说?”皇后说:“这是宋国的忒里蹇所作。我是从单登那里得到的,她让我赐给她一份录写此词的书法,我仅仅抄录了一遍而已。况且我们辽国没有亲蚕之事,如果是我所作,怎么会有‘亲桑’的语句?”皇帝说:“作诗正不妨以无为有,有无相间。例如词中的‘合缝靴’难道也不是你所穿而是宋国的服饰?”皇帝越说越气愤,于是拿过铁骨朵(辽代刑具)打皇后,几乎把皇后当场打死。之后皇帝把这个案子交给参知政事张孝杰和耶律乙辛去“穷治”。耶律乙辛把赵惟一、高长命等人抓来用酷刑逼他们违心招供。有本人的口供,有关证人的证词又互相吻合,互为旁证,于是耶律乙辛按照事先写好的证词写成结案奏章。

但是辽道宗对结案奏章并没有立即深信不疑,他还有些犹豫。他指着《十香词》后面的《怀古诗》说:“这是皇后骂赵飞燕的,既然如此,怎么还有可能作那《十香词》呢?”老奸巨猾的小人张孝杰进谗言说:“这正是皇后怀念赵惟一的铁证。”辽道宗问:“何以见得?”张孝杰鼓舌如簧地说:“‘宫中只数赵家妆’‘惟有知情一片月’这两句中已经包含了‘赵’‘惟’‘一’三个字。”这种无限上纲的手法是任何大兴文字狱者所望尘莫及的,辽道宗却不察,彼意遂决。大康元年(1075年)十一月辛酉(初三日),道宗下令族诛了赵惟一,斩了高长命,并籍没了他们的家属,还敕令皇后自尽。皇后作了一首《绝命词》之后,关上宫门,以白练上吊而死,时年36岁。皇上的愤怒犹未消,命令把裸着的皇后的尸体用苇席裹着退还给她的娘家。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大冤案就这样在昏君和奸臣的密切配合之下铸成了。

耶律乙辛深知辽道宗最怕皇位被篡的心理,就利用这个作为切入点,以打开缺口。于是他们指使同党诬告有人阴谋废掉辽道宗而立皇太子耶律濬为帝。辽道宗命令耶律乙辛等审理此案。他们把皇太子耶律濬囚禁在宫中加以杖击,刑讯逼供,把他辩白的话改成招供服罪的话奏给道宗。道宗览奏大怒,下诏书把皇太子贬为庶人,赶出宫去,押往上京,囚禁在圜堵中。耶律乙辛后派心腹杀害了耶律濬,向辽道宗上书谎称耶律濬因病而死。头脑简单而对儿子无情的辽道宗也就信以为真了。耶律乙辛怕事情败露,又立即派人杀了太子妃,以达到杀人灭口的目的。接着是一场大屠杀。最大的受害者无疑是辽道宗耶律洪基。他被蒙在鼓里,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最后落得个杀妻灭子的悲惨下场。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大辽帝国距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徐志达先生的长诗,不仅用诗的语言描述了宣懿皇后冤案的全过程,还衬托着历史。他把萧观音的一生放到辽代大的历史环境中去,细加分析和刻画,在叙述辽代朝政的基础上,还反映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诗的主人公萧观音,经过诗化加工,鲜活饱满,生动感人,有着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女性的鲜明特点;在她身上也深刻地反映出古代北方民族吸收中原文化,互相交流融合,共同创造中华文明的历史特征。萧观音的艺术形象,既是诗化的创造,也符合历史面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这是这部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诗中的其他人物如耶律洪基、耶律乙辛等,也都形象鲜明,富于寓义。读这部长诗,有读半部辽史的感觉,还会联想到很多现实问题,使人百读不厌,不忍释手。我对作品的成功表示衷心的祝贺。谨以此拉杂数语为序。

刘凤翥

2019年6月23日于北京农光里

作者简介

刘凤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兼研究生院教授,主要从事辽史和契丹文字研究,被社科院科研局聘为绝学“契丹文字”的学科带头人。近年兼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的客座研究员、内蒙古自治区文物鉴定委员会学术顾问、中国辽金及契丹女真史研究会名誉会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