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现勤是同乡、同校、同事,在一起工作达30年。乡情、友情、亲情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校友、工友、酒友让我把他的事当成自己的事;门风、作风、文风又均了解。故此《家事家风》一收官,现勤便叫我作序。叵耐鄙人学识、见识、知识均达不到写序的水准,但碍于上述诸多瓜葛,恭敬也就不如从命了。
“家风”一词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略显陌生,亲朋聚会,街谈巷议,多为论说挣钱养家等物质利益方面的事情。现勤笔陈家事书著家风,传播正能量,属于一种文化的回归和道德的责任,是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抓手。
他从2013年临近清明节追思先人开始,动手写作家事家风,今年清明节定稿搁笔。中间适逢中央电视台开办2014马年《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栏目。这不是巧合,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人们就会出现精神上的需求。引领社会潮流的有识之士,便率先思索自己的道德责任,期望唤起人们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期望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现勤以较高的悟性回忆家人逸事、个人轶事、文人笔事,归纳概括家风,呼应了党中央倡导的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号召。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细胞。家风自然会向民风辐射,民风自然会向国风延伸。家风接地气,是人们的价值观形成和精神成长的起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衔接血脉,是培育和弘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家风,沉淀优秀的民风民俗,从不同侧面体现中华民族的性格,反映中华民族的精气神。现勤的行为,宜于教化子孙,启迪众生,称得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
《家事家风》贯穿志兴门第、德铸家风这一主旋律。它初树于祖父,润丰于家庭成员,集成于作者,体现了家风的共同性和传承性。现勤从祖父对命运的追求抗争和对肝癌的忍耐搏斗中,汲取了箭头朝上、勇往直前的精神;从“苦命人”祖母的吃苦耐劳中,鼓足了不怕困难的勇气;从父亲百折不挠谋事业中,增添了知难而进的毅力;从母亲执着倔强与闲不住的习惯中,默化为干活做事没有终结时,只有进行时的韧性;从夫人“静气与盛怒并蓄”中,潜移为“于无声处”的力量和城府。一句话,他从前辈家人的愿望与风尚中,形成了“独持偏见、一意孤行”的奋进思维;又在读书和社会实践中,积淀下激流奋进、绝顶攀登的秉性、人格。现勤大半生的历史,称得上砺志图强的历史。上小学越级,初中会考获第一名,报考山东省小宝塔学校——聊城一中如探囊取物,考大学是本县第二名,上大学是全校的三好学生和精神文明建设标兵,非砺志图强不足以实现。务农撑家、沥血参军、逆境跋涉、巉岩登攀,非砺志图强不足以作为。十年仕途,五个台阶,非砺志图强不足以逾越。文海弄笔,砚磨雾起,笺染云生,非砺志图强不足以完美。由此可见,砺志图强构成孙门家风的重要内容。持之以恒地奋斗,达到了志兴门第的效果,在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家人和家庭的命运。
德铸家风也是兼收并蓄前辈与夫人身上体现的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民族文化。其祖父对集体克己奉公,对社会乐于奉献,做事公道正派、心底无私,为人乐善好施、悯济世穷,奠定下家风的坚实基础,滋润现勤冠以“好人”“德高望重”“没有一个人说错的”赞誉;其祖母的仁慈坦荡、大爱无疆,培植了现勤不怜自我身上暖、愿为他人御风寒的品行;其父亲待人以诚、接物以实,使现勤能掏心让你看,愿以吃亏做条件;其母亲疼爱晚辈、关心他人的行为,令现勤影之随形,响之应声;其夫人“睿智与痴心兼容”“仁义与苛刻共存”“治家与教子相济”的气质、性格和风采,同化现勤不少,相形见绌的方面,相应被异化甚多。现勤以行动能对“穷在街头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俗话反其意而用之;能对“山上石多玉石少,世上人多君子稀”的谚语正误;他对“君子眼里有小人,小人目内无君子”的格言感悟至深;对见了所有的富人都驯良,见了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的势利之人不屑一顾;对跑官买官、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的仕途俗人嗤之以鼻。常常直言不讳:此类得势,必定损人利己,祸国殃民。以此可以窥见现勤不落俗套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家事家风》的结构布局,凸显作者匠心。本书立家风之主题,由“家人逸事”“凡人庸事”“拙人笔事”论之。这三部分均蕴含着哲理,闪烁着辞采,荡漾着情感,体现着人格。以各自特点,综合组建成家风的图谱结构,成为家风的极好载体。
“家人逸事”,树立起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示出鲜明的个性风采,构成孙门家风的基本元素。“凡人庸事”,作者自述童年至今60多年的历史流变,勾勒出并非凡庸的学习、工作、生活路线图。作者的行为及命运前途之所以如书中所言,个中原因正是家庭中凝聚、积淀的思想精华,融入血脉之中,并得到发扬光大,形成外柔内刚、宁静致远、儒雅处世的性格。“拙人笔事”,是现勤消耗精力体力最多的事业。从一定意义上说,为文是改变人生、搏击仕途的必由之路。笔力千军阵,词源万马兵。文章以其刚劲的或柔婉的、沉重的或轻盈的手,从不同角度,用不同音阶和情调,弹拨着人们敏锐的神经之弦,引起心灵共振,激活人们的感应力、审美力、创造力。这种“内功”的修炼,正是砥砺意志的结晶。本书第四部分“庶人说事”,归纳总结了以上三部分之内涵,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整而准确地得出“仁义修身、砺志图强”的孙门家风,中规中矩,令人折服。
本书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新颖。新在国家主要新闻媒体未作系列专题报道之前,作者就起步动笔了。2013年清明节作完《祖父》,上坟前读给家人听,刚一落音,在场所有人包括本族叔叔、姑姑等都失声痛哭起来,均被先人的高风亮节所感动,也为有这样的前辈而自豪。新在打破常规思维,大手笔谋篇布局。大凡写家风者,都以短文概述,媒体的征文也限定在数百字之内。作者以全书议家风,实属罕见。新在对基本命题的标新立异。孙门家风“仁义修身”中的“仁义”之意博大精深。作者取“鹁鸽呼雏,乌鸦反哺”谓之“仁”,“鹿得草而鸣其群,蜂见花而嘤其众”谓之“义”,深入浅出,易懂易记。“砺志图强”中的“砺”字,常规下多用“励”字,而作者为突出磨炼意志之意,特选择了砥砺意志的“砺”字,未落俗套。
二是逻辑。孙门家风的概括,运用了归纳推理之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即根据某类中每一事物都有某一属性,推出该类全体都有该属性。如上所述,作者分析了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夫人及自己人人具备或基本具备仁义修身、砺志图强的习惯、作风和风格,由此推导出孙门家风就是家人共有的“仁义修身、砺志图强”。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是可靠的。现勤的文章,素以逻辑性强著称。不管是论述、叙事、状物、抒情、言志还是公文,不管是抽象思维还是形象思维,都文路清晰、结构严谨、上下贯气、得体晓畅。从不逆悖逻辑学中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从无出现逻辑学中“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等谬误。“家人逸事”中《祥之翔之》篇,作者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思维形式来考察四岁半之前孙子的智商高低,并构筑起文章的逻辑框架,准确合体,说服力强。并具备“不说之说”的手法,即全文未提“情”字,流露的全是一个祖孙“情”字。形成暗示性的意境和耐人咀嚼的理趣。
三是文采。有人说,孙现勤是学哲学的,他的文章理性有余,文采不足,我认为说对一半。理性是他的强项,但也掩饰不住文章的风华韵味。翻一下目录就可以发现,书中文章诸体皆备,无论是万言书还是三二百字的小品文,读起来均让你爱不释手。故去老人的回忆,篇篇感人至深。其子女们说,想打通泪腺,读其中任何一篇就要痛哭一场。因为,这些篇章都是作者眼含热泪写成的。《祖父》第一稿,第一句话就是“几次欲书情不尽,搁笔掩笺放悲声。”记述继祖母的舐犊之情、怜子之爱时写道:“每天天不亮,奶奶就要给我抠鼻子眼,在头上摸虱子,唱‘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小妮,携猫来……’等童歌童谣。”其文风可谓大洋近土,大雅近俗,精通世故,返璞归真。他上初中时,就修炼过自己的语言内功,晚年尤显得老辣了。《中国书坛一颗星》中“既可奋笔疾书于雅斋,亦能静心创作于闹市”;《瓜瓞期望》中“……操笔立说,也文如其人,似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志,尽管无‘笔下有雷声’之果。”作者的语言简练跳跃,受《水浒传》和鲁迅先生影响较深,这在《妞妞给我改文章》一文中有专题分析。排比、双关、对偶等句式的应用,也是作者特长,因篇幅所限就不列举了。
总之,现勤为大家奉献了一部《家事家风》,此乃适时的善举。像抢救文化遗产一样,激活优良传统基因,唤醒精粹美德基因,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基,将是一个非常伟大、复杂、艰巨的历史命题。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聚光点的家风,当可发挥独到的作用。
仝相和
二〇一四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