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看陶勇的《目光》,有很多东西触动到了我,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死亡是可怕的,但在陶勇(疫情爆发那天,BJ医院被杀的眼睛医生)看来,死亡是让人好好活着的警示,而不是人生的枷锁。
也许你很好奇,我为什么一直在谈论死亡?首先这是我今年的新书《和解》的第四部分重启人生。前面我们已经完成了和原生家庭和解,和自己和解。从现在开始,我会用八个月的时间,一次次的把你拉回当下,去看见什么叫做好好活?我会带着你一点点的去剥开生活的迷障,希望在我身上吃的苦,你能少吃一点。为了好好活着,我们只有直视死亡,知到死亡的存在,我们才会好好活,向死而生这叫做觉醒,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不同的维度,你才不会辜负这一生就一世的生命。把自己的人生浪费在对未知的恐惧上,实在是浪费。我们有幸来世间走一遭,重要的是你的过程和感受。就如同唱《送你一朵小红花》的赵英俊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歌声被我们永远记住了。
去找到你人生的意义吧,假如你的生命只有三天,你会如何度过?我会选择读书,读哲学书。哲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哲学书让我对很多东西有了不同的理解。生命的长短我们无法控制,但生命的厚度,我们却可以操控。
找一件你愿意为之付出一生的事,用它活出你生命的意义,如果没有,也可以从读书开始,扩宽自己的视野,去理解世界。如果你真的能做到,将死之时,想必你也不会恐惧。如果说这个世界什么是平等的,那么疾病应该算一个。没有谁能代替谁去承担病痛,在健康面前,所有的金钱名利、社会地位都要往后站,很多人常常因工作忙碌,而没有时间休息,然而当疾病来临时,所有的忙碌都不得不停下来,这就是疾病的威力。
现实中,很多人都是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很多人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点是什么。兴趣点和好奇心一样,是可以培养的,它们共同的基础就是知识的累积。积累知识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读书,探索,和不同领域的人聊天等等,陶勇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而获得快乐,从而在绝望中痛苦中,和疾病交手大半年后,写下了目光这本书。
一生简单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它只源于对这个世界更多元的理解。只要遵循内心去活,生活会明亮很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私自我、不管不顾做自己,其实这是对遵循内心的曲解。陶勇说,遵循内心更多的是指永葆初心。如今,我们太容易在浮躁的现实生活中迷失,被金钱名利、道义伦理、社会法则所左右,有谁敢保证,自己能坚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呢?能坚持自己的兴趣不受其成败得失的影响呢?能坚持去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恐怕很少有人敢轻易给出肯定答案。
人如果能找到一份自己热爱的爱好,并能独自享受,真是一份难能可贵的幸福。世界如此美好,值得我走这一遭。人的前半生都在认知自己,后半生在接纳自己。认知自己就是要真正地了解自己,包括你的出身背景,成长经历,性格,自己是谁,未来要成为谁,自己能走到哪里等等。接纳自己则是指要对自己的未来有清醒的认知。想要做到这一点,你就要接纳自己的全部,其中就包括心中的魔鬼。不过,我们这里要注意一点,心中的魔鬼不一定指的是恶,自卑、沮丧等等消极情绪也算作魔鬼之一。人无可避免的会有缺点,比如长得胖、结巴、不够聪明等等。而在人的天性中本身就藏有一种“恶”,这种恶会让人攻击、歧视在某方面有缺点的人。不过,没有人敢保证自己永远不会被攻击,那么当我们被攻击后,难道就要忍气吞声吗?其实,如果你自我认同的水平足够高,能够接纳自己的不足,这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找到自己,安放好自己,守候好自己,好好爱自己,做自己。
死亡的确是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一件事,它不会因为你有钱就宽容你,也不会因为你有社会地位而让你活更久,死亡,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命运。在这个现实基础上,“成功”这个标准作为人生的目的显得有些荒谬,那,什么重要?
或许过让自己满意的人生,为自己的人生赋予你想赋予的意义,并且你也为这样的意义感到满意,更配得上生命与死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