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好多的孩子病了,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发生在非常优秀的孩子行,或者说是人们眼中的“好孩子”身上。为获得成就感而努力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但发现所有那些东西都得到的时候,内心还是空荡荡的。他们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维系他人眼里良好的自我形象,但又因为这一切都是为了别人而做,因此做得非常辛苦,疲惫不堪。
好多孩子可能从初中、高中甚至更早就开始迷茫,在应试教育当中是天才,在亲情关系上是傻子。他们不再回到家后亲热地喊“爸妈”。他们不再热衷于在餐桌上向你分享学校里的点滴。他们不再开口分享自己的小秘密,面部表情的沉默和紧紧关闭的房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黑暗里开始滋生。多少父母一边因子女关系而暴躁,一边又时常陷入困局。
我们的教育,到底是哪里出了毛病?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存在这么多心理问题?回忆我们那个年代,家长和老师根本不讲究任何方式方法,挨打挨骂是家常便饭,但转眼和伙伴们在田里疯一遭也就忘了,根本不在意。然而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会“轻而易举”的患上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因为他们是时代和社会的矛盾综合体。他们早就变了,家长和老师还在执迷不悟。
两三岁就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就赶着学英语,小学就找好了家教,再大一点就无缝衔接辅导班……他们一出生就背负着空前的学业压力,和与之俱来的沉重的情感负担。脚下的这个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触手可及,孩子们积累了太多的情绪,可家庭不允许他去发泄,没有人帮他疏通心理的垃圾。他们只能够借助网络不断拓宽自己,或者沉迷于游戏,其实这是孩子在自救。对话语权的要求很高,却很少能得到平等的对话,在家庭关系中束手束脚。
他们没有释放压力的出口,于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疯狂。如今的孩子,被无数双手推着走,却没有一双手拉住他们,让他们停下来,歇一会。上课像赶场,就连吃饭的时间都是在公交车上,当社会以分数、排名、名校和证书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功利性被放大,父母的焦虑,直接架空了孩子的心。伤得最重的是孩子,也只会是孩子。
于丹说过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用来成全人的。可遗憾的是,我们家长都被社会逼迫着改写了“教育”的意义。我们告诉孩子,学生时代要拼成绩,走上社会要拼努力,可却忘了拯救孩子的心。忘了告诉他们,人要怎么去成全自己。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成了被传颂最广的台词之一。这也是我心目中,父母最应当教会孩子的生活理念之一。见自己,就是要自我塑造。我们要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面对自己,接纳自己,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会被别人的流言蜚语,不会被别人取的一个外号而痛哭流泪。见天地,是说社会地位。要带着孩子去见世面。看过广袤大地,才知道自己的渺小;见过浩博汪洋,才知道自己的肤浅;识得得高人,才知道自己的不足。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没有说你必须每个假期带孩子去参加各种夏令营,去出国旅游,但我们可以选择每个周末带着孩子去到大自然里爬爬山,徒徒步,去图书馆里饱览饱览群书,孩子也就不至于会因为一次考试考差,就一蹶不振,因为他们知道除了学习,他还有生活,还有很多很重要的东西需要去体验。生活除了学习,还有很多美妙的幸福的东西去填充,孩子会觉得日子有了盼头,每周五天的学习就变得不是那么的枯燥,因为周末总是可以去充电给去加油,可以让心灵得以放松,可是现状却不是这样的,孩子走出这个坑,又被填进另一个坑,无休无止,没有任何盼头。最后也变得麻木不仁,家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呗,因为不干的话会被收拾,于是出现了很多空心的孩子,他们从小吃的是剥了皮的鸡蛋,削了皮的水果,就连喝水穿衣,这样的事情都要被父母千叮万嘱。见众生,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后,重新审视这个世界。我们要教会孩子爱,温柔地拥抱世界,与所有的不完美和解。而不是用我们成年人的视角告诉他,这个世界有多黑暗,多不公平,要随时提防着坏人,我们需要让孩子面对社会残酷的真相,但我们更要教会孩子去学会爱和信任,学会善良。告诉他们大胆朝着远方走,哪怕失败了也别害怕,只要回头,就能看到你在招手说“没关系”。这是一种多么博大的爱和托举啊!你需要我在,你不需要我默默守候,父母子女一场就是这样的渐行渐远,直到有一天我们看着孩子的背影,孩子挥挥手对我们说不用追。
在这个买椟还珠的时代,我觉得我们扔掉了很多东西。当我们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挣钱上,没有给孩子最好的爱和陪伴,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后,一般是在青春期前后,十岁到15岁左右,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越来越独立,不再需要我们陪伴了,这个时候我们在想着去修复亲子关系,收效甚微了,我们的有效期已经到了。孩子不出问题才怪。我们要给他们世上最好的东西,不是分数,不是金钱,是爱,是智慧,是创造和幸福。最极致的教育,就是在惩罚和宽恕中寻得平衡点,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我们会打孩子,骂孩子,也会宠爱孩子,但在每一次打过骂过以后,我们要学会反省,在下一次问题在发生的时候,我们能够多几分淡定和避免很多这样的坑。在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把价值观、社会技能、生活技能教给孩子。当孩子心性不定的时候,我们得是他的定海神针。
父母子女一场,我们都是对方的一场修行。没有谁为谁牺牲,我们都是互相成全,因为孩子我们再次成长,或者说自从当妈了以后,我们变得越来越努力,自律和优秀,是孩子成全了我们二次发育,我们一点点地看清了自己。
孩子不知道为什么活着,考上大学是为了完成父母的梦想,考完了也不知道要干什么?内心空的,什么都不想干,对人生价值缺失,不知道人生要向哪里去,我们要让孩子明白,除了上好大学,找好工作,赢过别人之外,还很多感人至深的人性的深渊,每个人都应该有辽阔的人生价值,爱我所爱,行我所行,不忘初心,不问西东,在一个谈人生,谈理想,被当做笑话的环境中,我们靠什么来安放内心的重量征服内心的虚无,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我们应该探寻自己内心的渴望,探寻自己的路该如何走,我们应该花时间来思考,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终其一生,父母陪伴孩子,就是为了让孩子找到一见所热爱的事情,这件事情可以抵御世间的万种苍凉,可以对抗生活的一地鸡毛,给孩子生活的勇气和希望,这就需要我们父母身体力行,去教会孩子怎么生活?怎么爱自己?怎么去给自己创造惊喜?怎么去成全自己?而不是每天啃着孩子那几本书,只要孩子一有不会立马补上,我承认我没有这样的能力和本事,作为家长,我觉得我也不具备这样的功能,我们要做的是弥补应试教育的缺失,补空位,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孩子不会去问老师,查百度,找作业帮。而作为家长的我们,我们需要去做好孩子的榜样,让孩子看见你是怎么生活的?你是怎么和这个世界相处的?你喜欢读书,你喜欢跑步,你喜欢写作,孩子会看会学会模仿,你可以躺着玩手机,刷抖音,凭什么孩子就不可以玩?老师教孩子学习,家长教孩子生活。当孩子拥有了很多的爱和看见,然后并教会他们把他得到的这份爱给出去,从而收获源源不断的爱,而爱是治愈一切的力量。
当有一天我们知道我们自己是谁了,想必孩子也知道他是谁了,因为我们各归其位,各行其事,平行时空,陪伴成长。当你把孩子的权利还给他,他还哪里需要和你叛逆?放心,孩子不一定非要按照我们设定好的人生轨迹来走的,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人生,孩子有自己的路要走,如果你做好了去接受孩子成长路上的阵痛,把手松开了,你和孩子也都松板了。放下就是自由,阿弥陀佛,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