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与原生家庭和解(1)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

所谓原生家庭,就是我们从小生活的那个家庭,父母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人,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这些价值观来自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的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但我们绝不是父母的翻版,虽然父母对我们影响很大,但每个人自身的独特性,确保了我们不是父亲或者母亲的复制品,我们是独立的个体,小时候被别人定罪已经很糟糕了,可是我们长大以后更糟糕的是连自己都觉得自己有罪,自己在审判自己,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所以千万不要惩罚折磨自己,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向自己发问,比如我们能对自己好一些吗?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能够开始爱自己吗?为什么我必须要去同意听从对方的想法,为什么我就不能按我的想法去做?我们长大了,是可以反抗父母的权威的,我们可以按照我们自己的心意去生活的,我们不用活得像父母,我们要活的像个大人,做我们想要的那种父母去保护我们内心那个受伤的孩子,活得更像当下的自己,不要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要被童年的情绪所困扰,我们应该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只有我们自己能够决定要怎么做?自己去找到答案,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是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让我们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知道他们也许是无心的,可我们还是会怪他们,我们就是要怪他们,让我过的是那么糟,如果你一直这样想,那么你的人生一直都是在泥塘里出不来,此时已经走到十字路口,没有办法再回头了,你选哪条路?你要为自己的不快乐责怪别人呢?还是选择让自己来承担责任,我觉得比起责怪,我们更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这是我们成年人应该做的事情,当然这很难,相比起责怪别人,这真的是很难,但是如果你为自己负责了,你就会认识到你对自己是有自主权的,因此你就知道自己是有力量来改变环境的,更重要的是由力量来改变你自己,那么对于父母,我们可以选择原谅他们,放下父母对我们的伤害,我们才能够成长。在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原生家庭是怎样影响一个人的?

也许你过去没有一个好的原生家庭,可此时的我们也正好是孩子的原生家庭,需要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从源头控制切断,我们希望给孩子带来的是祝福,而不是伤害。

有的父母总是高高在上,总喜欢一手遮天,说什么就是什么,巴不得自己生的孩子,乖巧懂事,听话,但凡孩子和我们有分歧,我们就会凶相毕露。人都说严是爱松是害,棍棒底下出人才,但是,打骂并不等于鞭策,孩子的承诺也不等于顺从,有些父母永远不懂这个道理。对孩子格外严厉,该骂的时候骂,不该骂的时候也要骂。孩子就像你的一个玩具,一个附属品,随时被你捏在手心里掌控?经常听到有的妈妈说,不骂你,你就飘了,这样的思维成了无数孩子的童年噩梦。考了第一名,也得不到表扬,家长总说我再表扬一下,你都要飞起来了,要谦虚,要谦虚。时过境迁,我们已经长大成人,在不经意间回想起曾经遭受的打击打压的时候,仍然会感到窒息。

父母不断的打压,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孩子的自信心一点点的被消耗掉,磨灭掉。被否定打压贬低着,我们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认可,于是那个弱小的我们会不断的去讨好父母。也就是在被贬低的生活里,我们一点点的失去了自信,变得胆小自卑,一边怕受伤,一边又渴望被肯定。害怕被别人讨厌,所以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和看法,在无限顺应别人的过程中,完全忽略掉了自己的感受。表面上和常人无异,但在心理上却是卑躬屈膝。甚至别人夸我们一句,父母都要谦虚的不得了,说没有没有,他哪有你说的那么好?其实别人怎么说我们不重要,我们更在意的是父母对自己的看法。但恰恰是最重视的人,伤我们最深。

我们经常会被道德绑架,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却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孩子真的就相信了父母口中自己真的很差劲很不堪。人们总说孩子心理承受力太低才会得病,平时应该多管教,多说几句,遇事就不会脆弱了。实际上心理承受能力没有办法通过管教和谩骂来得到锻炼和提升。慢慢的孩子会在成长中变得极为脆弱,容易把创伤无限放大,长期内化并吸纳父母带来的一些伤害。轻则会积压出心理问题,重则就练成了抑郁症。全球有3.5亿人患这个病,仅次于癌症的第2杀手。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有的孩子会被妈妈360度的监视和控制。一到周末连轴转,各种兴趣班排满,当你考到第1名的时候,本想着可以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考了99分,他问你为什么不考100分?永远不满足。孩子做什么是没有决定权的,必须听从父母的,包括读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找什么工作,嫁什么样的男人,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却忽略了孩子应该有权利决定自己想要的生活。

传统观念认为,孩子需要在严厉的环境中成长,鼓励多了,会在沾沾自喜中迷失自我,于是打骂成为常态,受惩罚也不再是做错事的专属。其实孩子们会感到很混乱,一些人在成长中接受了为别人好就应该对他严厉起来的想法。望子成龙的父母,自己都不是龙,很多以爱之名压迫孩子的人,在不自觉贬低孩子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自我投射,将自己对生活的自卑与不满足,安放到了孩子的身上,高考比考什么大学,工作了比职位和工资。为什么要比较,希望孩子能为自己争光,减轻自己的生存压力。如果孩子没有按照父母期待想象中的样子发展,他们会感到很失望,我这么爱你,为什么不能好好的回报我?这样的问题充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他们迷糊,也让他们失去自我。很多父母只始终都无法明白,他们口中的爱其实是孩子的痛。强压控制下形成的生长环境,造就的是一场两败俱伤的博弈。

童年时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冷嘲热讽,会被无限的内化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象,孩子会因此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也不相信会真正得到他人的爱。长大后没有办法爱自己,也没有办法爱家人。父母说的最多的是爱,而孩子最缺失的也是爱。父母只有认识到孩子是自由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自己的附属品,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需要被人尊重,认同,只有两代人都加以关注,坦诚面对真实的彼此,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爱才有效。

生命向来很奇妙,可以传承,也可以复制和粘贴,孩子就是一面镜子,反映出的父母的涵养与智慧。越长大越发现自己越来越有父母的样子,而且是缺点的影子,到了一定年纪,你会发现原来父母身上最让你痛恨的东西已经完全活在你的身上了,有的人一直在复制父母的人生,一个人成长的家庭氛围,真的会决定他的一生,刻上了成长轨迹的印记,爱和恨其实是同一种东西,两者都意味着强烈的连接,当一个孩子没有办法改变,使她痛苦的东西就会非常的恨他,往往我们越怕什么,就会越来什么你越挣扎,命运之手会将你抓的越紧,我们没有办法去拥有一个完美的原生家庭,但是我们要把上天交给到我们手里的这一副烂牌,把它打好,这是我们一生的任务,我们否定父母很容易,但是他不能让自己活得更好,所以我们还是要为我们自己负起责任来,去回到童年,看看今天的自己是如何一步步的被塑造的,目的只是为了去认识接纳自己,更好的理解父母,和我们的童年,和我们的原生家庭,和我们的父母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