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文化救国(三)

时间来到了十月初,在特拉比松政权逐渐稳固的同时,阿莱克修斯制定的文化政策也有了显著效果。

科穆宁(特拉比松)政权建立后,没有因为流亡的政权而改变这一文化传统,相反的,面对这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失败,悠久、荣耀的古典文化给了国民精神的慰藉,阿莱克修斯抓住人们这一心理,大力提倡文化救亡,希望从古典文化中得到力量。

东罗马文化本就上承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其自身文化发展也一直带有复古的特性,科穆宁政权的文化救国运动更是将复兴古典文明推到了最高潮,同时在十字军东征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也达到了一个高峰,这就给带有古典色彩而又自成体系的东罗马文明影响西欧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科穆宁政权掀起的文化救亡运动,既起到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自信心的救亡图存的作用,有抢救、收集、整理了一批古典文化典籍,并将其传播开来,对本民族、本地区文化及西方文化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罗马帝国自古重视对古典文献和古代图书的收集和整理,并在各大城市建立国家图书馆,如君士坦丁堡、雅典和亚历山大等,收藏了许多珍贵文化典籍;由于历代王朝内战不断及外来入侵频繁,尤其是1204年的十字军入城后的破坏,使得宝贵的文化遗产遭到灭顶之灾。

科穆宁政权建立后,在阿莱克修斯及大部分贵族的支持下,许多希腊学者聚集到反对拉丁人统治的政治中心特拉比松,开展抢救古代图书文物的活动,或游历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地区,收集和抄写古代手抄本,或整理和注释古代名著,学者们有皇室支持,丰富的学识,希望用文化来救国。

他们不仅翻译希腊古典作品,还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收集和抄写古代书籍,大量珍贵的古代手稿因此被很好的保存及流传下来,许多学者还拥有丰富的私人藏书。

传承千年的东罗马文化被特拉比松继承,散佚流失的许多珍贵的古典文献也被最大程度的保留下来。

文化复国政策之所以那么顺利,几乎无人反对,是因为复兴文化本来就不触碰国内绝大部分人的利益,而且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反而有利,因此得到了各个阶级的认可与支持;另一方面,阿莱克修斯不惜花费重金也要收买各地的优秀学者,甚至是异教徒,不论国籍不论身份,因此自然吸引了大量学者前往特拉比松,他们当中也有弄虚作假的,但更多都是货真价实确实有学问的,有的(学者)研究兵法、有的研究哲学、有的研究宗教,更多的则是研究政治。(在中世纪,正教世界比公教世界要开明得多,要是敢在西欧这么玩,早就触犯教会的利益了。)

一时间,特拉比松的文化达到了空前繁荣。一座酒馆里,一群哲学家聚在一起,畅谈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哲学思想;在酒馆不远处的一所公共广场上,一位文学家慷慨激扬地向孩子们讲述着贝利撒留将军远征阿非利加的传奇故事,孩子们听得神情自若;教堂里,正教教士公开批评公教的无知与腐朽,完全不把海峡对岸的拉丁人放在眼里,时不时编造几个正义对抗邪恶的故事,将罗马教皇描述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综上所述,阿莱克修斯推行的政策对于复兴罗马帝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运动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历史上,其实是尼西亚帝国率先开展文化救国运动,文化复兴的影响更为深远,东正教的发展、传播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都受益于拉斯卡利斯王朝的文化救亡政策。

阿莱克修斯这两个月下来成绩如此显著,自然还离不开军民团结、励精图治的精神力量,作为亡国者的他们,一心强大国家,渴望生存与复国,以无国可倚的他们,必须重建一个家。

(而历史上,“篡位者”巴列奥略家族重回君士坦丁堡后,帝国往昔的“辉煌”似乎又回来了,军功贵族重新崛起,宫廷斗争又恢复了十字军入侵前的惨烈;与西方的宗教冲突愈演愈烈,引发了社会混乱;“帝国”名存实亡,政令不出京畿;商业与农牧业在混乱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发展缓慢。只有文化救亡运动的持续开展,使其成为末代王朝唯一可称道的政绩。)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人才被广泛接纳,逐渐成为了基层阶级的中坚力量,当基层官员满员时,政府又不得不打破常规,允许出身低贱之人入职中等以上的官职,按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一些人甚至能入职高级官员。

由于安格洛斯王朝的无能统治,导致当地政府很长时间都处于缺员的状态,由于腐败严重,很多官员甚至默许了这种趋势,将编造的情报汇报给中央,大量钱财直接流入贪官手中,到后来,中央也实在发不起钱了,当地政府干脆当起了“土皇帝”,流入的一针一线都拉入自己的“裤兜”里。

因此,当科穆宁家族重新统治这片土地后,这些贪官的好日子也到此为止了——起码在阿莱克修斯实际控制的地区确实如此。

科穆宁家族早在一个世纪前便闻名于世,它是罗马帝国具权威、富有的大家族之一。

自从科穆宁王朝被推翻后,安格洛斯家族腐朽的统治,使得罗马人越来越怀念曾经那个强大的王朝。

当阿莱克修斯在1204年来到特拉比松时,受到了人民热烈欢迎,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了特拉比松。通过没收非法土地、资金,使得阿莱克修斯在短时间内不缺钱,足够熬过这几个月的政府开销。

科穆宁家族人人皆知,加之安格洛斯家族与科穆宁家族是死敌,阿莱克修斯在接下来进攻西小亚细亚时,对那些安格洛斯的走狗不必“客气”了。

可以这样理解,阿莱克修斯的支持者来源于军队、人民和教士,与安格洛斯家族为代表的大贵族势力成反对派。

当阿莱克修斯在特拉比松站稳脚步后,那些在一路支持过他的人,只要是活着来到特拉比松的,都得到了他的重用和奖赏,将没收的非法土地大片大片地赏赐给他们,以稳固科穆宁家族的统治地位,同时收买人心,扩充势力。

阿莱克修斯的弟弟大卫一边接受教育,一边通过训练城防军来提升自我能力,最后当阿莱克修斯征战四方时,他还要负责稳固后方。

等时机成熟,阿莱克修斯一定会拿异党开刀。目前特拉比松一带支持安格洛斯极少,这不难理解。(毕竟这里是科穆宁的龙兴之地。)

西小亚细亚已经烂完了,相比于阿莱克修斯的科穆宁政权,拉斯卡利斯的政权几乎无解。

要知道,该个月永远比外来入侵难得多。外来入侵还需要小心翼翼吗?反对者直接拍死,跟自己一点利益都没有。而改革呢?还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垮台了。

(米海尔·巴列奥略镇压了反对他的拉斯卡利斯贵族,收复君士坦丁堡后他马上废黜了约翰四世,开启了末代王巴列奥略王朝的统治。“重新占领以前的首都,只不过是前此数十年政治和军事成功的结果,就像成熟的果实一样落入他手中的一个奖赏。”米海尔所得到的“奖赏”是拉斯卡利斯王朝所赐,是尼西亚帝国的三代人所赐,早在约翰三世时期就已经包围了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国命悬一线,而巴列奥略只是偷窃了别人的胜利成果罢了。

米海尔夺权代表着贵族阶级的重新反扑,他面临的是一个孱弱的帝国,君士坦丁堡“已经无法修复”,末代王朝的统治也不算高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日子已经离他们远去。巴列奥略王朝二百余年,是东罗马帝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但巴列奥略王朝建立后,宗教政治重回混乱,经济受到压制,军事上一蹶不振,一度被认为是“二等小国”,帝国没有比尼西亚时期更加强盛,甚至时人已经不承认它是一个“帝国”。

尼西亚帝国近60年的休养生息的经济发展策略,使其在小亚细亚地区成为经济强国,甚至是商品交流的中心,但巴列奥略王朝重新入主君士坦丁堡后,经济发展未见突破,未能重得历史上帝国对威尼斯等国家的贸易优势,同时失去了尼西亚时期的优越的贸易地位。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加之国内宗教争端引起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的空前混乱,使巴列奥略王朝注定无法重现拜占庭帝国往日光辉,最终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