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李典

夏侯惇的先锋部队又分了三万由李典率领先行一步踏入了博望坡。

新野城内,因为有着一定的情报差,诸葛亮心中演化了一万遍夏侯惇的行军路线,都是得不出李典这支“先锋部队”有抵达新野的可能后也是松了口气。

他的治理水平已经得到了体现,虽然在朱里麾下学习过后的他已经不认为这是自己本来就会的了。

而眼下,到了他体现出谋划策能力的时候了。

时至今日的荆襄之地,已经逐渐“流传”起了“伏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的言论,作为伏龙先生的诸葛亮自然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野望。

在与朱里接触过后,他的梦想一直都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立志要做朱里那般,文治使境内百姓安居乐业,哪怕是最底层的平民也能够发出属于自己的言论而不被世家大族所操控,武功则可以保境安民,在被需要的时候,也能独领一支军马开疆拓土!(不要太纠结词汇用语,解释是朱里本身是个穿越者,她知道很多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名言,尽管记忆已经消失了,可也在本能的驱使下,使得她说出了这样的言论,并且逐渐流传开来了,只是没有人专门记载这些话的“第一人”是她,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剽窃”。)

而眼下,这些事情还需要一步一步的来,目前的诸葛亮还需要一个台阶使他离自己的野望更进一步,在他眼里足以被称为博望坡之战的这场战役,便是他的开山之作。

只要他体现出了出谋划策别具一格的水平,那么只需要再偶尔透露些统兵之道,那他迟早也会如在刘备身边的徐庶一般,有统兵作战的资格。

因为性子骄矜而下意识忽略了一部分情报的关羽也没觉得诸葛亮的计谋有什么问题。

只要在博望坡挫了李典这支先锋部队的锐气,那么按照正常情况,为了抚慰士兵,重新凝聚他们的战斗力,不致使导致兵变这等无法承受的后果,那么夏侯惇必然会有一段时日只能驻军不前。

届时,新野方面就有了充足的时间来准备防守器具,等那夏侯惇卷土重来的时候,即便双方兵力有所差距,胜负也犹未可知。

自视甚高的关二并没有把肉票将军夏侯惇放在眼里,且他有着足够的自信俾睨天下将领。

世人皆知,吕布“复出”无望,甚至在郭嘉病逝之后,吕布的死亡也开始了倒计时。以曹操的性子,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他都不会容忍朱里还有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强大“靠山”的。

其他诸侯怎么看的不知道,但荆州集团的刘备麾下的有识之士没有一个不这么认为,甚至刘备本人都已经开始欣喜了起来,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他都有几次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由此可见一斑。

刘备本身也有着极强的统兵作战能力,放眼整个曹营,除了曹操与朱里之外,目前还没别的能让他看的上眼的人物,这与相互之间的了解以及对对手战绩的知晓程度有关系,在这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还真怪不了刘备,要不是他屡屡在朱里手下吃瘪,让刘皇叔不得不认清现实的话,其实他也看不上朱里的,单论统兵作战。

在刘备集团的人看来,郭嘉病逝就代表着朱里调任,目前情况虽然有些特殊,却也不会让他们等待太久。

这个结论的推出,又衍生出了另一个结果——距离被分出南阳郡的南郡重回荆州怀抱的日子也不远了。

经由种种事迹而推断出来的结果,也导致了关羽亲自率兵在距离博望坡还有二十里路程的地方作为“诱饵”。

被夏侯惇单独分兵三万的李典,其实一开始不相信朱里的谋划的。

李典这个人,年纪不大,但却有着属于自己的骄傲。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谁曾经还不是个天才少年了?

(李典这个人各类记载有出入,在不改变其寿数36的情况下,取三国志215年逍遥津之战他在场的记载(多半不太可能打完就死了,故此假设216年亡),207年的他是29,按虚岁说是30,还没到“老”的时候。三国时代虽然也是三四十岁就可以称老夫,但相对的,不服老的人也非常多。)

故此,当初在曹丞相帐下也是一员文武双全,运筹帷幄的儒将的他出于双方都是天才(同性相斥嘛,这里的性代表性质),尽管他是曾经,可也下意识的就不认同朱里的看法。

这是人的本能,双方在外人看来都是天纵之才,那么多半会在暗暗将二人所经历的一切进行比较。

朱里是没有什么偶像包袱,甚至连“士子”包袱都没有,一点都不讲究礼仪(每个朝代的礼仪制度都有些出入,不细讲),他李典有啊!

不过李典听到的坊间传闻对他并不友好,这让他在潜意识中就将朱里视为了竞争对象,昨日商谈之时,他只是夏侯惇的副将,严格意义上“没资格”跟朱里对话,故此他不好当场提出来。

在他看来,别说朱里,就连他都在了解过博望坡地形之后得出了对方一定会设伏的言论,那新野守将关羽难道还看不出这点?

即便关羽真的没看出来,可刘豫州帐下如今也是谋臣如雨,李典不信没人看得出来这点。

他更相信新野军队会将计就计。

所以,领了命令的他其实没太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毕竟换个角度来看,这是夏侯惇对自己的信任,自己也没理由去反驳这么一位地位崇高的人对自己的信任。

只是,这一切的想法在他看到了关羽之后,就没了。

李典看着远方纛旗上大大的“关”字,又看着下方那道极具标志性的雄伟身影,还有胯下那匹不知道哪里来的形似马中赤兔的骏马(没有关羽约三事,自然也没理由给他赤兔),没理由猜不出对方是谁。

李典咽了咽口水,觉得自己的军旅生涯已经到了头了。

潜意识将朱里视作竞争对手的他在这一刻也真正意义上的对那个小姑娘(207年的朱里也24岁啦,只是她的外表一直没变,顺带一提吕玲绮比她大三岁(女性不讲虚岁)。)产生了敬佩的心理。

“居然让她料中了...”

李典的额头都已经开始冒出冷汗了,这个对手实在太可怕了,不光是字面上的关羽,还有潜意识里的朱里。

一个武艺几乎冠绝天下。

一个智慧深沉似海,不弱于其师鬼才郭奉孝。连人都说对了!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他李典好歹也是文武双全之将,怎么可能发生在看到关羽之后就被吓到不敢动了的事情呢?

他的骄傲不允许他这样做!

强行驱使犹如灌了铅般的双腿夹紧马腹,策马向前。

“来将何人?”

李典不是不认识关羽,这是牌面,也是常见的开场白,不能放下。

“左将军、豫州牧、宜城亭侯、皇叔刘备帐下大将,关羽。”(没了赤兔,也没了斩颜良诛文丑,更没了汉寿亭侯,二哥有点惨..不过他其实也有官位的,只是我还没研究明白汉代的官位制度,所以没写....)

关羽所带士卒并不多,在这片不算大的宽阔地上也是足够列阵以待。

李典见对方答话了,就知道今天这一场必须要做过才行了。

当下也是手中长枪斜指苍天,身后士卒自发的列出阵脚。

常见的排兵布阵,只要是个将领,都会,操练的多了,手下的老卒们自然也下意识的展开行动,从而达到了老带新的目的。

“关羽,”见自家阵脚也列的差不多了,李典打马上前,道:“汝随刘备,不过孤魂随野鬼,何不弃暗投明,入丞相麾下。”

“曹丞相视贤如命,且向来颇爱阁下武艺,又何必非要明珠暗投耶?”

关羽安静的听完眼前这个无名小卒的聒噪,是的,在他眼里,李典的确跟无名小卒没什么区别。

待得李典语毕,关羽那一双丹凤眼陡然圆睁,杀气毕露,大怒,也不答话,径直纵马直取李典!

本就在心中提起了十二分警惕之心的李典倒是没出现被一刀斩落马下的情况,反而颇为轻松的接下了关羽这销魂的第一刀。

当下心中也是立马就产生了些许疑惑,随即淡去。

自己武艺的武艺自己清楚,而眼前这家伙似乎只是空有一副好卖相?(可怜只有温酒斩华雄战绩的关二哥确实不足以让世人敬畏,若是换成本书射颜良、诛文丑的赵云在这里,李典就不会这么想了。)

真是可惜了丞相的爱才之心!

当下自信心陡然大增,李典精神抖擞,手中长枪如游龙,上下翻飞,越战越勇!

反观关羽,在最初的一刀之后似乎暴露出了外强中干的“真实”面貌,从一开始的强烈猛攻被动的转攻为守。

两人之间大战了二十余合,关羽丹凤眼微眯,只道再打下去,真的要控制不住局面,坏了这小子的性命,若如此,目的就达不到了。

心思至此,关羽佯斩一刀,被李典堪堪躲过,而他本人也仿佛因为这一刀而短暂脱力,顿时喘了一口粗气,恨恨的看了回过神的李典一眼,拨马败走。

不得不说,关羽的演戏天赋还是不错的。

至少李典本人并没有觉得自己能够击败关羽这件事有什么问题。

看着阵容瞬间溃灭,仓皇败退的关羽与其士卒,俨然已经忘记了朱里曾说的“诈败诱敌”,已经开始充满自信的他长枪一扬。

“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