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对项目运作的思考及展望

社会工作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铺开,国务院和民政部高度重视社会工作的发展,但是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仍然紧缺,而且专业社会工作者主要集中在一线、二线大城市,偏远地区或者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确很难找到专业出身的社会工作者。就浙江省的情况而言,社会工作在各地区的发展速度不一,比如杭州,每个社区都有专业的持证社会工作者为当地社区提供服务。然而同样是属于浙江的其他县(市、区),持证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极稀缺。

一、项目实施路径的反思

“浙江省特殊困难老人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的目的是在浙江省9个县(市、区)通过督导的形式,将社会工作推广开来,再通过各地区为老服务的工作人员实际操作社会工作者工作模式和技能,在社会工作者理念的指导下,由专业督导手把手协助为老服务的工作人员开展社会工作者实践,使各地区为老服务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和认识到社会工作知识和技巧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让为老服务相关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技能,提升他们将社会工作导入到实际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在实际执行中,9个县(市、区)的实际情况不同,从最开始的人员筛选到最后的能力评估,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杭州市可以招募到持有助理社会工作师证、中级社会工作师证的为老服务工作人员,其基本素养和基础能力很扎实,完全符合本次督导项目的学员入选标准。然而这些杭州的学员也存在着不足,杭州作为准一线城市,为老服务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参与培训的时间少,学员对持续6个月的督导服务热情和毅力有所不足,经常会出现缺席、迟到、早退等现象。同时,当督导分配他们实践作业时,有些学员则由于工作忙而没有时间去做,甚至有学员认为,参加本次项目督导反而加重了他们的工作负担,因此,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加强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认同,推动他们在专业实务工作过程中体验专业服务的魅力成为本次社会工作示范项目的重中之重。

而在社会工作相对落后的地区,情况可能完全相反。有些县(市、区)招募到的学员中,可能只有2—3个学员考取了社会工作师证,其余人员不但没有考取社会工作师证,而且可能对社会工作者一无所知。这些学员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团体督导内容还要开展通识性社会工作者知识普及,而对专业性强、有深度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技能进行讨论则难度非常大。因此,在加强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督导的同时,还要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和支持系统建设。当然,如果要培养一支有能力、有理论、有理想的社会工作者队伍,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而不是短短6个月的项目督导。

县(市、区)督导在实践中感觉督导对象一方面比较认可督导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另一方面,当督导要求督导对象用专业的方法去实践社会工作者理论时,督导对象经常由于外部因素,无法准时完成督导布置的任务。在人本中心视角下,人倾向于被期待做某事,而不是被催促做某事。督导就完成任务对督导对象进行催促,反过来又激发了督导对象的反抗心理,使督导服务无法让全部督导对象都满意。在社会工作优势视角和系统理论的视角下,结合“三社联动”的基层社区创新治理模式大环境,根据各地社会工作推进的不同状况,要求撇开“一刀切”“大一统”的想法,推行精准性、个别性的督导服务。

因此,项目督导要增加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和信心,灵活运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的形式,不拘泥于刻板的工作方式,在坚持伦理操守和专业理念的前提下,把三大工作方法进行本土化、可操作化,而非简简单单套用套表、专业技巧。

二、项目执行程序的反思

1.督导作业的布置

虽然本次督导各区对参与社会工作者的“作业要求”是一致的,每个示范点要求完成2个个案、1个小组和1个社区,但对于社区的社会工作者来说,开展传统的个案服务(有接案与结案的过程)以及小组活动的可操作性较低,且不同学员对于自身的专业发展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可以考虑在今后的督导服务中,尝试根据学员的不同需求与发展方向设置不同的督导课程以及作业。比如,针对社区的学员可以在课程与作业中添加个案管理的相关内容,使社区工作者更能发挥在社区服务的特长,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提供其所需的服务。

2.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和保障

通过在督导中与参与督导及培训的社会工作者的接触,了解到大部分社会工作者的学习需求还是很强的,对于学习知识、提升自我的热情非常高,但由于各种原因难以满足这种学习需求,比如本职工作较忙,难以负荷工作之外的学习任务,脱离工作岗位的学习导致他们在社区、社会组织中地位尴尬。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减退了受督导者的学习、工作热情。所以,对于为老服务专业团队的培养与扩大不仅仅需要依靠吸纳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还需要注重保持已有的团队及团队中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因此,在未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一定要投入更多的政策、资金保障,既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也通过权威性增强社会工作者的安全感,保障他们的服务热情。

3.设置个性化的服务成效测量方法

在以往的项目中,对于间接服务成效的测量方法,都以被督导学员独立完成个案、小组和社区为主要依据。从本次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这样的测量指标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一方面,部分从事为老服务的被督导社会工作者因为自身行政职能的限制,并不直接从事一线服务,开展专业的“个案、小组、社区”服务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指标的压力,部分社会工作者在短短的项目期间内完成的服务,质量并没有保证。从这个层面来讲,是否可以适当调整间接服务成效的方法,如弱化指标量的产出,注重被督导学员的专业成长,并能够结合被督导学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合适的个性化的测量方式?

本次项目的服务工作,则正是为提升为老社会工作者进行直接服务时,对需要帮助的困境长者“增能赋权”的意识,实现“助人自助”的专业目标;作为专业社会工作督导服务同时被导入到社区与社会组织中,有其必然的价值和意识。因此,本项目作为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应当用科学的发展观看待问题,认识到社会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推进路线有由低到高的4个发展环节:由提升社区社会工作者的意识和能力,到促进社会组织的孵化及发展,到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出现及成长,最后到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相互合作。本项目正是为满足提升社区社会工作者的意识和能力,到促进社会组织的孵化及发展的阶段中对专业社会工作者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从而达到推动当地社会组织进步、社区工作者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社会工作者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