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泥洼桥不见桥

天安国际大厦西面中山路100号是南满洲瓦斯株式会社旧址。早在沙俄强租时期,大连就有一家供商港照明的小型煤气站,位置在老造船厂附近。日本侵占大连后,满铁在入船町(今凯旋广场)建瓦斯制造所。随着瓦斯制造业不断发展,满铁决定将其从满铁分离出去。1925年7月,南满洲瓦斯株式会社成立。当年,东北地区的煤气产业以大连地区为核心。满铁非常重视瓦斯工业的发展,把它看作现代化的标志,甚至出巨资专门建造了这座洋楼。这座洋楼由满铁建筑课工程师狩谷忠磨设计,1923年11月12日始建,1925年12月20日建成。

1937年12月,南满洲瓦斯株式会社重新改组,鞍山、沈阳、丹东、长春划归新建立的伪满洲国之满洲瓦斯株式会社,而南满洲瓦斯株式会社则专门管辖大连地区。第二年,大连地区煤气用户约达到3.5万户。当时,使用煤气是身份的象征。

大连解放后,这里归大连市电业局管理,20世纪80年代曾是大连电业百货商店。如今,其周围仍是商铺环绕。这座洋楼的西侧矗立相邻着两座洋楼,都晚于南满洲瓦斯株式会社建成。这两座洋楼多少都与青泥洼桥有几分渊源。

日本人在大连建造了很多桥,在他们眼里,最有名的莫过于日本桥(今胜利桥)。不过在大连人心中,最有分量的却是青泥洼桥。

青泥洼桥到底在哪里呢?有人说是劳动公园的虎溪桥,有人说是宏孚桥,也有人说是消失的旧常盘桥。依据大连市档案馆收藏的1922年大连市街图,最早叫青泥洼桥的桥是火车站西侧青泥街与长江路十字路口的那座桥。找到了青泥洼桥也就找到了古老的青泥洼河。青泥洼河虽小,却是这城市最早的母亲河。青泥洼河是随着连锁街(原五金交电商业街一带)的开发而逐渐被填埋掉的。虽然,我们已经记不起青泥洼河,消逝的常盘桥的线索却依稀可寻。常盘桥就位于青泥街与中山路的交叉路口,原是俄国人1901年修建的木桥,日本侵占时期叫常盘桥。1908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1946年3月6日,改叫青泥洼桥。所以这片区域被统称为青泥洼桥或青泥洼。1979年中山路改造,桥墩拆除,虽然不见了青泥洼桥的身影,但是青泥洼桥仍在我们的脚下。

日本侵占时期青泥洼桥叫常盘桥

中山路102号、106号这两座洋楼原是人行的步道和草坪。因为填埋出了新的道路,所以原先的道路自然成了建造洋楼的宝地。按照时间顺序,日本人先建的中山路106号满洲电业株式会社中央大楼。这座洋楼原来只有五层,由谷口建筑事务所设计。大连解放后,洋楼用作大连电业局招待所。

早在1902年,俄国人就在大连建造了发电厂。1907年,满铁从日本军队手中接管了俄国人的发电所,并又重新选址建造了天之川发电所。经过近20年的苦心经营,满铁辖下电气作业所的实力已经不容忽视。1926年6月1日,电气作业所从满铁独立,组成南满洲电气株式会社。南满洲电气株式会社的资金全部由满铁投入,高达2500万元。南满洲电气株式会社总店设于大连,在沈阳、丹东、鞍山等地设分店,主要经营电力供应,而大连地区还需兼顾电车客运。1927年,南满洲电气株式会社收购了最早开辟大连至旅顺路线的大连自动车会社(创建于1917年3月),全面经营市内外公共汽车营运。

南满洲瓦斯株式会社旧址

1934年12月,东北等地电力事务交由伪满洲国打理,南满洲电气株式会社大连本社被撤销,组建了满洲电业株式会社大连支店,经营管理关东州地区电力供应等相关事务。1935年,满洲电业株式会社将电车、汽车营运业务划出,成立了大连都市交通株式会社,统一经营电车汽车客运。

此外,这座洋楼里还有一家保险公司,名字叫作大连火灾海上保险株式会社。大连火灾海上保险株式会社1922年7月成立,主要从事火灾、海上运输、汽车等保险业务。满铁的各种建筑,附属地的学校、医院等,满洲电业株式会社的广播设备、市内电车等大额投保都给了它。

1936年,满洲电业株式会社在满洲瓦斯株式会社和满洲电业株式会社中央大楼间的空地上建造了新办公大楼。这座大楼始建于1936年6月,第二年年末竣工。原先只是一座五层的洋楼,今天看到的六层、七层都是后期加建的。中山路102号建成后,成为满铁电业株式会社大连支店办公楼,而106号则成为大连都市交通株式会社的办公楼。

1946年4月1日,大连市政府接管大连都市交通株式会社,更名为大连市交通公司。

1947年6月,苏联人接管了满洲电业株式会社,建立苏联远东电业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大连地区电力供应及其相关业务。1951年3月移交给中国,成立了大连电业管理分局,10月,改称大连电业管理局。1956年7月,丹东电业局并入大连电业管理局,改称为大连供电局。1988年,丹东电业局分离,重新改叫大连电业局。

经历了70多年的风雨洗礼,三座洋楼幸运地保留了下来。她们与古老的青泥洼河、青泥洼桥相伴相随。即便是我们都忘记了,她们也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