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市之初

大连港有红、白两座灯塔。红色灯塔又叫南灯塔,1908年始建,1912年2月建成,几经改造,现塔高11.3米,射程达8海里。1913年,与之相对建起白色灯塔。1951年《人民的旅大》这样描述:“坐船到大连,在港外远处就会看到一道长堤,像城墙一样围绕着港口。两座灯塔对峙而立着,闪着亮光,给轮船指引方向。港里没有风浪,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大船、小船,有的在上客,有的在装货,也有张着大帆的渔船。影子照在水里,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就是过去叫‘青泥洼’的一个渔村,现在成了一个繁荣的商港了。”

当年初建港时,俄国人打算建筑四个突堤式码头,同时停泊100艘千吨级船舶,年吞吐量500万吨。建港方案分两期实行,1902年年底第一期建设完成,1903年开始二期工程。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工程暂停。1904年5月27日,俄国人在撤退前炸毁了大连港一些重要设施。第二天,日军占领大连港。5月30日,日军占领大连市区。

《风云儿女》导演许幸之笔下的大连港

大连港的标志性建筑——候船厅旧影

昔日大连港港区内景象

日本占领大连后,出于战争需要,严禁一般商船、商人进出大连港。1905年1月,日本军事当局允许日本的船只进出大连港,但实行严格的许可制度。9月,开始允许日本船只自由往来大连港,但限制其他国家商船进出港口,引起西方列强不满。

日本人当然不想这样。要想进一步侵略中国,掠夺资源,就必须让大连和大连港发展起来。1905年6月,关东州民政署长官石冢英藏安排工学博士中山秀三郎对大连港进行详细调查。1906年7月28日,中山秀三郎完成《大连港修筑意见书》。8月22日,日本外务省对各国使臣散发《关于开放大连的声明》。8月31日,以第236号敕令发布声明:“日本政府决定于1906年9月1日起开放大连,同时大连港为自由港。”

此后,西方各国争相登陆大连。美国于1906年9月10日在大连儿玉町建立领事馆,这是大连地区第一个外国领事馆。随后,英国于1907年2月11日在信浓町(今长江路火车站东侧)设立领事馆。战败的俄国也于1907年7月1日在龙田町(今职工街)设立领事馆。荷兰、瑞典、比利时、德国等不甘落后,也相继设立领事馆,大连俨然成为万国俱乐部。

1907年3月,满铁本社从东京迁到大连。4月1日,满铁设置大连栈桥事务所负责经营大连港。10月1日,大连栈桥事务所改名大连码头事务所。日本殖民者在大规模进行城市规划的同时,也加快了大连港的规划和建设。1908年1月,满铁命工程师内田富吉参考《大连港修筑意见书》,详细地编制《大连港计划案》,该方案与沙俄强租时期的500万吨大港规划方案大致相同。根据这一方案,1908年3月大规模的建设展开:1913年大连港甲码头改扩建完成;1914年3月寺儿沟建造栈桥;1915年一码头改扩建完成;1916年大连港新建码头乙码头竣工,参照美国鲁尼桑斯式建筑建造的码头办公大楼竣工;1918年大连港东、西、北三面防波堤全部竣工;1920年大连港三码头竣工;1923年大连港二码头竣工;1923年港湾桥竣工;1924年玄关样式的船客接待所(即大连客运新站)竣工……

大连港客运站旧影

改造后的大连港候船厅(现已拆)

如今的15库

港口飞速发展的同时,港口客运迅速发展起来。1908年,大连港开辟了大连至上海的航线,接着又开辟了大连至青岛、威海和龙口的航线。当时,大连港全年客运量不足20万人次,到1919年时客运量高达40万人次。港口的发展迅速带动了大连的国际贸易。1908年至1931年间,大连的出口量均超过进口量。

日本侵略者格外重视大连的发展,大连在他们眼中是摆脱岛国,成为大陆国家的试验田。1928年,日本殖民者开始制订《大连港扩张预定计划》,15库就是在预定计划制订的第二年建成。2010年,大连理工大学的朋友邀请笔者参观15库设计图展览。年轻的学生们绘制了很多时尚的设计图,多忽略了一点,没有注重历史元素,唯有朋友吕忠正的设计方案让我喜欢。如今这座有着90年历史的亚洲第一仓库,乘着大连老港区改造和打造创意园的东风,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