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依据于俄国现实去寻找社会发展道路

俄国民粹派从主观愿望出发去寻找社会发展道路。他们回避俄国资本主义已经发展起来的现实,从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主张俄国将不必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可以由村社直接走向社会主义。列宁对这种做法批判道:“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只有抛弃幻想,在俄国现实的而不是合乎心愿的发展中,在现实的而不是臆想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去寻找立脚点,才能指望工作获得成效。”[108]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列宁立足俄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通过深入系统地分析俄国各级各类统计机关的调查材料,具体考察俄国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他通过对俄国社会经济制度和阶级结构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证据确凿地证明资本主义无论在城市或乡村都已成了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虽然它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也很缓慢,但俄国已经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当时俄国在欧洲“独一无二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已彻底丧失,民粹派鼓吹的俄国通过村社来实现跨越资本主义阶段的主张已经成为空想。列宁对此明确地提出,“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是以这样一种对现实的看法为出发点的社会主义者,即他们认为现实是资本主义社会”[109]。因此,俄国必须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的充分发展,才能走向社会主义。同时,列宁认为,俄国是存在着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的资本主义社会,俄国人民同封建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同时存在,并且前一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后一矛盾。只有解决了俄国人民同封建主义的矛盾,才能解决俄国社会的其他矛盾。因此,俄国革命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消灭农奴制残余;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资本主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一根链条上的两端,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要将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不能截然分开。

1905年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列宁根据俄国的基本国情指出:这次“资产阶级革命是不超出资产阶级的即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范围内的革命”[110],它能够扩大和加深资本主义的基础。“这个革命不仅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工人阶级的利益。”[111]它能为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扫清障碍,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这有利于无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进行的越彻底,无产阶级革命就越有保障。列宁这样指出:“除了使资本主义向前发展以外,妄想在任何其他方面替工人阶级寻找出路,都是反动的。在像俄国这样一些国家里,工人阶级与其说是苦于资本主义,不如说是苦于资本主义发展得不够。”[112]在此基础上,他还对民粹派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跨越进入社会主义的空想主义观点进行了批判。

列宁还依据俄国阶级状况的分析提出自己的革命发展道路观点。他在1907年《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第二版序言中指出,俄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革命性质必然是资产阶级革命。但是俄国的资产阶级不能像西欧那样领导资产阶级革命,他们由于自身的软弱性不敢将革命进行得十分彻底,而是同封建势力妥协,必然会保存地主土地占有制和旧的上层建筑的主要部分。这样,俄国还会长期保持农奴制的特点而使生产力的发展缓慢。因此,工人阶级要尽自己最大努力争取革命领导权,将革命进行到底。列宁同时指出,无产阶级不仅要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且也有能力领导它。因为无产阶级是俄国最先进和唯一彻底革命的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的无产阶级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革命觉悟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政治力量;无产阶级虽然占俄国总人口比例较少,但是它在革命运动中发挥作用比较大。列宁还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工农联盟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动力。农民占俄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深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残余的双重压迫,有着很深的革命根基和巨大的革命冲击力。工人阶级的先进作用只有和农民的主力相结合才能发挥强大威力。俄国农民也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才能彻底废除农奴主土地占有制和封建性的上层建筑,从而实现他们的根本利益。如果他们与资产阶级联盟,只会被欺骗和出卖。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思想解决了当时理论界争论的“俄国资本主义命运”问题,为其社会发展道路理论提供了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