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湘西基本情况

1.历史沿革[2]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位于中国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黔渝4省市交界处。

湘西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属于楚黔中郡。西汉时属武陵郡。三国时初属蜀,后属吴。西晋、东晋属荆州武陵郡。隋唐五代时期属黔中道。宋为荆湖北路的辰州、澧州。元为湖广行省恩州宣慰司、辰州路、澧州路和四川行省永顺宣慰司,以及新添葛蛮安抚司地。明置永顺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其余为岳、辰两州地。清置永顺府和凤凰、乾州、永绥直隶厅,东北部为澧州地。1914—1922年为辰沅道。1938—1949年为第八、九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现今位于湘西地域的凤凰、乾城、永绥、泸溪等县和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分属湖南省属的沅陵专区和永顺专区。其后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因此,1952年8月1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划乾城、凤凰、永绥、泸溪、古丈、保靖6县地,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区(地师级)。区治设乾城县所里镇,隶湖南省,辖6县,即乾城、凤凰、花垣、泸溪、古丈、保靖。同年9月,湘西行署及所属永顺、沅陵、会同3专区撤销,其永顺、龙山、桑植、大庸4县由湘西苗族自治区代管,至12月正式接管这4县。

1955年4月28日,湘西苗族自治区改为湘西苗族自治州,州治区域不变。1957年9月6日国务院第五十七次全体会议通过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关于设置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并撤销湘西苗族自治州的决定。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同时湘西苗族自治州宣布撤销。

1957年9月20日,设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吉首县。原湘西苗族自治州所属吉首、泸溪(驻武溪镇)、凤凰(驻沱江镇)、花垣、保靖(驻迁陵镇)、古丈6县及原由湘西苗族自治州代省领导的永顺、龙山、桑植、大庸4县划归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10县)。

1982年8月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吉首县,设立县级吉首市。1985年5月2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 〔1985〕 77号)撤销大庸县,设立大庸市(县级),以原大庸县的行政区域为大庸市的行政区域。1988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将大庸市升为地级市,设立永定区、武陵源区,将原常德市的慈利县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桑植县划归大庸。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由原管辖8县2市减为7县1市,即泸溪、凤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顺、龙山7县和吉首1市。1999年年末,全州辖1市7县,即吉首市和泸溪、凤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顺、龙山7县,州府设在吉首市。全州共56个镇、162个乡。

2005年,湘西全州撤销14个乡、1个镇,将52个乡、30个镇合并设立7个乡、30个镇,设立1个乡、3个街道,调整8个乡、12个镇、3个街道的部分行政区域,1个镇更名,共减少58个乡、1个镇,增加3个街道。经过调整,撤并的乡镇分别为:吉首市2个、凤凰县7个、泸溪县4个、保靖县9个、古丈县3个、花垣县3个、永顺县15个、龙山县16个。到2005年年末,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7个县;全州共有7个街道、66个镇、92个乡。湘西面积1.55万平方公里。根据2017年的统计数据,湘西总人口为299.2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41.7万人,占到总人口的80.8%。

2.地理环境

(1)位置境域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部偏北,酉水中游和武陵山脉中部。其地域范围为东经109°10′—110°22.5′,北纬27°44.5′—29° 38′。西邻贵州省铜仁市、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接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东连怀化市沅陵县,北抵张家界市。东西宽约170公里,南北长约240公里。全州面积1546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56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7.3%。

(2)地形地貌

湘西地处云贵高原北东侧与鄂西山地南西端之接合部,武陵山脉由北东向南西斜贯全境,地势南东低、北西高,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第二阶梯之东缘。武陵山脉自西向东坐落在湘西境内,系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脉东北部,西骑云贵高原,北邻鄂西山地,东南以雪峰山为屏障。湘西西部与云贵高原相连,北部与鄂西山地交颈,武陵山脉蜿蜒于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200—800米,西北边境龙山县的大灵山海拔1736.5米,为州内最高点;泸溪县上堡乡大龙溪出口河床海拔97.1米,为州内最低点。

湘西州西南石灰岩分布极广,岩溶发育充分,多溶洞、伏流;西北石英砂岩密布,因地壳作用形成小片峰,以花垣排吾乡周围最为典型。东西部为低山丘陵区,平均海拔200—500米,溪河纵横其间,两岸多冲积平原。地貌形态的总体轮廓是一个以高原山地为主,兼有丘陵和小平原,并向北西突出的弧形山区地貌。

(3)气候特征

湘西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夏半年受夏季风控制,降水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冬半年受冬季风控制,降水较少,气候较寒冷干燥。既水热同季,暖湿多雨,又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热偏少;光热水基本同季,前期配合尚好,后期常有失调,气候类型多样,立体气候明显。根据山地的不同地形、不同高度的气候特点,全境从垂直方向上可划为河谷温热湿润带、山地温暖较潮湿带、山地温凉潮湿带等4个气候类型带,在水平方向上又分为“西北热量偏少,夏秋少旱气候区”“东北热量较多,夏秋偏旱气候区”“中部热量偏少,夏秋偏旱气候区”“东南热量较多,夏秋少雨多旱气候区”等5个气候区。

(4)水文条件

湘西水域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酉水、沅水、澧水、武水等多条水系,河网星罗棋布,纵横交错,年平均径流量达132亿立方米。境内岩溶地下水资源丰富,总量约为27.37亿立方米,占年水资源总量的20.6%,且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化,对水质有很好的净化作用。

3.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2016年,湘西实有耕地面积19.99万公顷,新增耕地806.2公顷,基本农田15.7万公顷,耕地保有量17万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保护15.55万公顷,建设用地供应总量961.34公顷,增长15.8%,供地率17.5%。实施土地开发项目31个,增长63.2%。

(2)水利资源

2014年,全州[3]大部分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且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形成地表地下水综合利用的格局。境内核算总水量213.7亿立方米,区域内平均年径流量为132.8亿立方米;干流长大于5公里、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444条,主要河流有沅江、酉水、武水、猛洞河等。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68万千瓦,可开发108万千瓦,现仅开发18万千瓦。

(3)生物资源

2014年,全州共有维管束植物209科、897属、2206种以上。保存有世界闻名孑遗植物水杉、珙桐、银杏、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鹅掌楸、香果树等;药用植物985种,其中杜仲、银杏、天麻、樟脑、黄姜等19种属国家保护名贵药材;种子含油量大于10%的油脂植物230余种;观赏植物91科、216属、383种;维生素植物60多种;色素植物12种。湘西是中国油桐、油茶、生漆及中药材重要产地。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脊椎动物区系28目、64科,属国家和省政府规定保护动物201种,其中一类保护珍稀动物有云豹、金钱豹、白鹤、白颈长尾雉4种,二类保护动物有猕猴、水獭、大鲵等26种,三类保护动物有华南兔、红嘴相思鸟2种。

(4)矿产资源

湘西已发现矿苗50多种,探明或基本探明的有34种。已探明的汞金属远景储量居全省第一位,全国第四位。锰矿石工业储量2969.81万吨,居全省首位,全国第二位。花垣矿区属特大型矿床,工业储量2262万吨,平均品位19.7%,系我国南方最大的锰矿床,有“东方锰都”之称。铝土矿工业储量为全省之冠,占全省储量的72.8%。锌矿储量1100万吨。非金属矿有磷、陶土矿等,其中磷矿储量达1亿吨。已发现的矿产地有485处,其中黑色金属矿产41处、有色金属矿产169处、非金属矿产199处、地热矿泉水6处。在这485处矿产地中,大型矿床12处,中型矿床26处,小型矿床73处,矿点374处。

4.人文旅游资源

湘西不仅自然资源富集,而且少数民族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奇秀,是一个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域。

湘西现有民族43个,主体少数民族是土家族、苗族。土家族占总人口的41.56%,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5.17%;苗族占总人口的33.15%,占少数民族人口的44.75%;湘西各民族长期以来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土家族,自称“毕兹卡”,主要分布在永顺、龙山、保靖、吉首、古丈等县市。苗族,自称“果雄”,主要分布在花垣、凤凰、吉首、泸溪、古丈、保靖等县市。

湘西在历史上涌现过许多仁人志士。明嘉靖年间,土司彭翼南率6000土兵赴沿海平倭,立下“东南第一战功”,名垂青史。苗族将领杨岳斌三定台湾,战功赫赫。国门虎将罗荣光死守大沽口炮台,以身殉国。郑国鸿、张德胜等一大批湘西籍爱国将领,为抵御外国列强瓜分中国而英勇献身。在“八一”南昌起义的壮士行列中,就有不少湘西人矫健的身影。在湘鄂川黔红色根据地的创建中,有湘西上万英雄儿女参加红军。在抗美援朝的激战中,有无数湘西烈士冲锋陷阵。

湘西的著名风景区有凤凰古城、里耶古城、猛洞河漂流、王村(芙蓉镇)、矮寨奇观、栖凤湖、龙山乌龙山大峡谷、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等,以及里耶秦简、永顺县五代十国后晋天福五年(940)的溪州铜柱、土家族千年古都老司城、凤凰县明代古建筑黄丝桥城堡、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故居、文学大师沈从文故居等。

现在,湘西共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26项,省级84项,州级234项;文件公布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3人,省级93人,州级393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1个,州级21个。州级非遗传习所55个。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个,州级10个。2所全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院校,9所省级非遗传承学校和实践基地,14所州级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4]

现今,湘西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品牌,它们同为湘西的人文旅游资源,并且使其更为丰富多彩。

一是一批民族传统节庆品牌。例如,苗族四月八、苗族赶秋,土家族舍巴日、土家年,吉首市鼓文化节、泸溪浦市中元节等响亮的民族传统节日品牌。2015年,湘西的民族品牌节庆被列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示范项目。成功举办了武陵山(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节,全方位展示了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社会反响强烈。

二是一批文化产品品牌。吉首市的民族服饰、傩娃产品、苗绣包帽,泸溪县的踏虎凿花、苗族数纱、杨柳石雕,凤凰县的苗族银饰、蓝印花布,古丈县的茶文化产品、苗族素绣,花垣县的苗画、石雕,保靖县的土陶制品、砂石画,永顺县的创意竹编、土家挑花,龙山县的土家织锦等文化产品市场十分看好。刘氏姐妹土家族织锦、小红鼠苗族银饰、金毕果苗族服饰、山谷居民湘西苗绣、太阳树民间演艺与传统建筑等一批生产性企业已享誉国内外。

三是一批活动品牌。通过挖掘和打磨,逐步形成了吉首鼓文化节、古丈茶文化节、凤凰银饰节、泸溪中元节、花垣赶秋节、保靖吕洞山祭祖节等民族传统品牌节庆活动,同时以土家族摆手舞、苗族鼓舞等为符号的民族文化“进机关” “进校园”,民族原创广场舞等深入企业、深入社区、深入农村,家喻户晓。

四是一批大师品牌和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代娥、田隆信、刘大炮、聂胡子等一批大师,以及土家族毛古斯、苗族鼓舞等非遗项目,正走出湘西,走出湖南,甚至走出国门。这些大师和项目受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评和追捧,还多次应邀到全国各地,甚至远赴美国、法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演出,代表湖南,代表中国,向世界展示了“神秘湘西”特色文化品牌,以及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