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困影响评价:概念与应用
- 王晓毅等
- 1240字
- 2021-01-05 12:24:51
前言
贫困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
中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特殊阶段和关键时期。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的情况;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中,习近平郑重承诺: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共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当前,脱贫攻坚战正在全国范围内打响,决心之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一定能够如期全面打赢!
但是,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并不意味着农村贫困的完全消失和脱贫工作的彻底终结。贫困和脱贫,都是相对概念。脱贫人口有可能返贫,提高贫困标准会产生新的贫困人口,而相对贫困也终究在所难免。因此,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2020年后,贫困和相对贫困仍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脱贫工作也仍将会持续进行。为了有效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和持续改善相对贫困人口的生活,在一场干脆利落的胜利之后,我们仍需建立健全长效的可持续的脱贫机制。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指出:“对扶贫工作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政策和项目,要进行贫困影响评价。”我们认为,对重大的规划、政策和项目进行贫困影响评价,即是这样一种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那么,什么是贫困影响评价?为何要进行贫困影响评价?如何进行贫困影响评价?怎样运用贫困影响评价结果来完善规划、政策和项目设计?贫困影响评价是一个工具,用于评价一项规划、政策或项目对贫困的潜在或已经形成的影响,包括对贫困人群和贫困地区的影响。贫困影响评价不仅被国际援助机构广泛应用于发展中国家,而且也被许多发达国家应用于规划出台、政策制定和项目设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进入了大规模扶贫时期,贫困影响评价也在事实上被作为有效的工具应用于一些规划、政策和项目的出台和实施。但是对于上述一些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在国内基本上还处于空白。
自2013年开始,在乐施会的资助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部分研究人员组成课题组,开启了题为“贫困影响评价指标与实施方法研究及试点”的研究项目。现在呈现于读者面前的,就是我们课题组初步探索的结果。
该项研究的顺利实施,除了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离不开诸多机构和人员的支持与帮助。乐施会廖洪涛、刘源、盛燕、洪力维等诸位为本项目的立项和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并对项目的因故延期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包容;项目实施得到了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领导和职能部门人员的大力支持;本书的部分章节和内容曾先后在不同期刊发表,包括《新视野》《学海》《改革内参》《中国发展观察》《文化纵横》《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在此,谨对上述机构和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