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报刊与中国文学转型
- 赵利民主编
- 762字
- 2021-01-05 12:21:29
论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的文化生态及其意义
赵利民[1]
现代生态学将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两大类型,认为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物质生产与精神文化生产本身具备自身的“生态”关系,自然、社会和文化都有着自己的生态系统,它们之间又构成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整体关系。在生态理论影响下,形成了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文化学、生态美学、生态批评等多种学科或研究方法,它们把研究的视野扩大到了人类的精神文化领域。研究实践表明,借鉴“生态学”的视角观照并审视人类精神文化发生发展的现象,探究其深层规律,有助于加深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将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的发生与发展演变置于生态学的视野之中,我们会发现其生存状态的深层内涵及所显示出的独特文化意义。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饱尝内忧外患、充满矛盾冲突的时代。从精神文化的层面看,它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期,又为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的共生共存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形成了“众声喧哗”的人文景观。生态理论认为:“在生命个体和种群进化的过程中,个体、种群和环境之间并不只存在着竞争,而更重要的是相互依赖、共存、共生,即使存在生存竞争,通常是存在于广泛合作的更大智慧之中,这是竞争与合作的互补。”[2]由于长期受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学界在对包括文学观念在内的近代思想文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往往是强调对立多于互补,突出斗争胜于融合。但从中国近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实际状况看,其中既有对立斗争,又有互补融合,中国近代诸种文学观念在对立与互补中形成的多元化格局构成了近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系统。
检讨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的生态状况,我们会发现,“新”与“旧”、“中”与“西”、激进与保守、审美与功利等观念对立而又互补,形成了梁启超所说的“启蒙期之思想界,极复杂而极绚烂”[3]的文化与文学观念的特有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