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居民PM2.5减排行为影响因素与路径选择
- 史海霞
- 2017字
- 2021-01-05 12:24:22
序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雾霾作为21世纪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大气污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均提出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将包括雾霾环境治理在内的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千年大计”。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求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近几年,在国家紧锣密鼓地加大治霾力度后,尽管雾霾治理成效初显,但雾霾天气仍不时出现,空气质量与WHO标准相距甚远,雾霾治理依旧任重道远。对于城市区域来说,随着国家率先发起的对工业企业的针对性治理,工业生产领域的PM2.5减排边际效应已逐步递减;逐步地,随着居民多元化需求呈现和生活用能的增长,城市居民日常消费活动成为工业企业之外的重要排放源。相关部门和学界意识到:“积极参与公共交通出行,购买新能源汽车,调整冬季取暖方式,减少露天烧烤、燃放烟花爆竹和室内吸烟”等相关日常消费活动和行为都是基于居民层面的有效的PM2.5减排手段。这也是对生态环境部提出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尽责、公众参与”的中国雾霾治理模式的响应。故引导与鼓励居民的PM2.5减排行为对于当前城市雾霾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作为作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正是对上述问题进行的实证研究。本书聚焦居民PM2.5减排行为视角,重点围绕居民PM2.5减排行为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探索我国城市雾霾治理的新思路。既从理论上充实包括居民PM2.5减排行为在内的个人亲环境行为研究体系,又从实践上助力城市居民PM2.5减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本书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着重提出基于居民PM2.5减排行为研究视角来深化城市雾霾治理。以工业企业或建筑扬尘等污染大户为规制重点,以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为治理目标是我国当前雾霾治理的共识。然而,随着雾霾治理的推进,大量企业的外搬,居民日常消费活动成为城市雾霾治理的重要污染源,且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增长,更凸显了居民生活领域的PM2.5减排潜力。然综观相关文献,不管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对居民生活领域PM2.5减排的关注都非常有限,故本书着重提出:居民PM2.5减排行为是当前城市雾霾治理的重要手段。此视角从实践上弥补了当前雾霾治理规制对象的缺漏,符合生态环境部提出的中国雾霾治理模式。
(2)尝试界定了“居民PM2.5减排行为”的概念和内涵。城市居民PM2.5减排行为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本书充分参考并借鉴已有国内外个人亲环境行为研究成果,对居民PM2.5减排行为进行了初步界定,指出其本质仍属于特定领域的个人亲环境行为研究范畴,是一个复合概念。并进一步依据《大气十条》等雾霾治理政策的阐述以及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梳理和总结出居民层面的代表性减排行为,包括“积极参与公共交通出行,购买新能源汽车,调整冬季取暖方式,减少露天烧烤、燃放烟花爆竹和室内吸烟”等。这些日常消费方式和行为都是基于居民层面的有效的PM2.5减排手段减排行为,也是本书城市居民PM2.5减排行为的具体内容。
(3)收集并整理了居民PM2.5减排相关的数据材料,为居民PM2.5减排提供数据基础。通过多次大样本问卷调查,获取我国居民PM2.5减排行为的第一手资料,客观了解我国居民PM2.5减排的现状,居民对此所持态度、意愿和对各类政策的评价,以及可能的居民PM2.5减排行为教育模式;通过对2010年至今的雾霾治理政策的梳理和文本分析,明确了我国PM2.5减排政策的实施状况,以及三大雾霾污染严重区域的PM2.5减排政策的整体布局;通过对专业网站数据的搜索和整理,了解了京津冀、长三角和成渝地区9个城市的雾霾污染程度以及相关人口、经济、交通等统计指标的最新数据,并进一步结合调研数据分析了三大区域居民雾霾感知的空间差异性。
(4)全方面剖析了居民PM2.5减排行为的影响因素与机制,构建了居民PM2.5减排行为的影响机制。尝试基于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和经典的亲环境行为理论,识别我国城市居民PM2.5减排行为的各类影响因素,其中,关键影响因素涵盖心理类因素、感知控制类因素、外部政策类因素、社会人口统计类因素等;更重要的是,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对居民PM2.5减排行为的作用方式,构建居民PM2.5减排行为的深层影响机制,“精准”制定干预路径和政策建议,通过调整并增强此类影响因素进而引导和促进居民积极参与日常的PM2.5减排行为。
本书系统且不失深刻地论述了我国城市居民PM2.5减排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研究内容丰富,逻辑清晰,结构规范,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书中亦有不少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颇有新意,故本书是兼具理论创新性与实践可操作性的研究著作,对于居民层面城市雾霾深入治理,以及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思想传承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本书的问世也必将有助于包括我国居民PM2.5减排在内的个人亲环境行为研究体系的不断完善。当然,书中亦会有一些不成熟和不完善之处,作者从自身研究视角和方法提出的观点和见解,也只是一家之言,有些研究还值得更加深入和扎实地探讨,但瑕不掩瑜,书中认真、求实、敢于探索和创新的科研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胡健
2020年6月于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