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根据预期研究目标,本书将运用行为经济学、社会心理学和公共政策等领域的方法,并借鉴经典个人亲环境行为理论,构建居民PM2.5减排行为研究模型,着力探索居民PM2.5减排行为的各类影响因素及相应影响机制。首先,对计划行为理论等五大经典亲环境行为理论进行阐述,同时梳理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全文分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对我国当前雾霾治理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并借助扎根理论重点分析居民PM2.5减排行为相关政策,在了解雾霾治理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城市居民PM2.5减排政策的主要类别。然后,通过统计年鉴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三大区域雾霾治理现状和居民PM2.5减排行为的空间差异性。接下来,构建不同的城市居民PM2.5减排行为模型,从不同侧重点对居民PM2.5减排行为的各类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展开全面且深入的分析。最后,针对上述研究结论,尝试精准制定城市居民PM2.5减排政策建议,为城市雾霾治理提供事实依据和参考。技术路线详见图1—2。

图1—2 技术路线

其中,城市居民PM2.5减排行为各类影响因素及相应影响机制的探索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具体包含四部分:首先,对整合的城市居民PM2.5减排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一般性研究,在此部分研究中会综合验证个体心理、行为控制、外部政策情境三大方面的影响因素;其次,对不同居民PM2.5减排行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因为PM2.5减排行为是一个复合概念,包括若干不同的行为,影响因素必会有所差异,更值得关注。在此,选择两种交通PM2.5减排行为进行针对性研究,着重讨论行为控制类变量的差异,兼顾心理感知变量;再次,环境教育是提升居民心理感知和减排行为的有效手段,故尝试探索学校和家庭双重环境教育对居民PM2.5减排行为的影响机制,在此以大学生PM2.5减排行为为研究对象;最后,基于动态模拟视角重点验证三类政策因素对居民PM2.5减排行为的动态干预效果。另外,前三部分内容是基于实证研究的静态分析,基于相关亲环境行为理论,借助问卷调研、结构方程和分层回归分析等方法完成。第四部分的模拟仿真研究是一种动态分析,采用ABMS技术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实现。

二 研究内容

根据上述研究思路,本研究共分为十一章。各章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导论。简要回顾我国雾霾污染和治理背景,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居民PM2.5减排行为是重要的雾霾治理手段,以及关于居民PM2.5减排行为的主要研究内容,明确全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第二章:城市居民PM2.5减排行为概述。基于当前亲环境行为研究,对居民PM2.5减排行为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并对5类具体的PM2.5减排行为进行阐述。

第三章: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梳理相关的四大经典亲环境行为理论,并初步整理相关个人亲环境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四章:PM2.5减排政策梳理与分析。在梳理国家层面以及三大区域内9个城市的雾霾治理政策基础上,借助文本分析方法系统整理当前雾霾治理政策现状。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进一步分析居民PM2.5减排行为政策的范畴和类别。

第五章:三大区域雾霾现状及居民感知的空间差异分析。借助我国统计年鉴数据,梳理三大区域经济社会指标和雾霾污染状况,初步分析相关经济、社会指标和雾霾污染状况的关系。同时,借助数理统计方法,采用ANOVA分析探索三大区域居民对雾霾治理感知的差异性。

第六章:城市居民PM2.5减排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居民PM2.5减排行为影响因素对个体行为进行引导是居民PM2.5减排的有效途径。为探索居民PM2.5减排的影响因素,本章将基于TPB、VBN和ABC理论,构建城市居民PM2.5减排行为概念模型,并参考国内外成熟量表制定正式量表,选择合适的调研方案开展调查和收集数据。最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分层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验证假设的因果关系,并特别对感知行为控制和外部政策情境因素的调节效应进行分析,对整合的居民PM2.5减排行为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第七章:不同居民PM2.5减排行为的影响因素差异分析。城市居民PM2.5减排行为是一个复合概念,不同的PM2.5减排行为其影响因素可能有所差异。为研究其主要的区别,本章将在第六章广泛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和新能源汽车购买”两种居民交通PM2.5减排行为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本章基于TPB和NAM理论,构建城市居民交通PM2.5减排行为意愿概念模型,通过分层回归分析和调节效应揭示不同行为间影响因素的关键区别。

第八章:双重环境教育对大学生PM2.5减排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心理因素研究结论,环境教育是重要的促进措施,有必要进一步探索“环境教育+PM2.5减排行为”的路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理论,建立基于双重环境教育的PM2.5减排行为理论模型,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剖析学校和家庭环境教育对居民PM2.5减排行为的影响路径和效果,挖掘环境教育对居民PM2.5减排行为的潜在价值。鉴于学校环境教育的主体性,在此以大学生群体为调研对象。

第九章:政策因素对城市居民PM2.5减排行为的动态干预研究。本章将弥补实证研究对于调研横剖面数据只能静态分析的局限,同时,兼顾居民与其他居民、外部环境间的交互,对外部政策因素的动态干预进行模拟仿真分析。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构建基于多Agent的城市居民PM2.5减排行为仿真模型,借助Matlab平台和人工神经网络对居民PM2.5减排行为选择的机制进行模拟仿真,以论证三类外部政策因素对居民PM2.5减排行为的动态影响,以探求有效的政策干预机制。

第十章:城市居民PM2.5减排行为干预路径与实现策略。基于上述研究结论,结合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尝试“精准”制定居民PM2.5减排政策和管理建议,此针对性建议对于充实和完善当前居民PM2.5减排政策体系具有较大价值。

第十一章:结论与展望。系统归纳和整理全文主要研究结论,进一步思考未来可改进之处和潜在研究方向。

三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围绕居民PM2.5减排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展开,研究方法以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为主,并结合具体研究问题辅以文本分析、多主体模拟仿真研究等多种相关方法。实证研究是针对个体的微观层面的静态分析,模拟仿真研究是基于政策制定主体的宏观层面的动态分析。在分析方法上尝试做到静态和动态、微观和宏观的有机结合。具体包括如下。

第一,文献分析法。主要用于梳理现有PM2.5治理研究进展、现有雾霾污染治理政策以及亲环境行为理论和居民PM2.5减排行为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的相关文献,也为本书概念模型的建构提供支持。

第二,文本分析法和扎根理论分析。文本分析法用于梳理现有雾霾治理政策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探索其中的居民PM2.5减排行为政策的性质和规律,挖掘政策范畴。

第三,专家访谈与居民座谈。现阶段我国居民PM2.5减排行为研究成果有限,且个人亲环境行为理论和相关调查量表主要是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在对其借鉴并结合我国研究背景进行本土化改进时,需充分吸收专家意见及居民反馈,最终建立适合我国的居民PM2.5减排行为理论模型和调查量表。专家访谈与居民座谈有助于结合实际情况对研究问题进行改进。

第四,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规范实证研究的常用方法,可获得相关研究问题的第一手数据。本研究以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围绕居民的PM2.5减排行为全面展开,问卷调查将是主要的研究方法。居民对PM2.5减排行为的意愿和方方面面的评价都是通过问卷调查而获得。

第五,结构方程模型与多元统计分析。二者都属于实证分析范畴,主要对问卷回收数据进行各种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是本书的核心研究方法。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将涉及结构方程分析、多层回归分析、描述性分析和ANOVA分析,分别借助SPSS和Smart-PLS等软件对居民PM2.5减排行为和各类影响因素的直接和间接关系展开探索。

第六,基于多主体的模拟仿真分析。区别于实证研究的静态分析特点,模拟仿真分析以动态分析为目标,模拟三类外部政策对居民PM2.5减排行为的动态干预效果。我国个人PM2.5减排政策正处于逐步完善过程中,考虑到政策的长期调整性和居民减排行为的复杂性,本书主要模拟三类政策情境因素对城市居民PM2.5减排行为的外在调节效果的变化,模拟分析是实证分析的有力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