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范、惯习与译者抉择:晚清(1895-1911)翻译规范及译者行为研究
- 王军平
- 873字
- 2021-01-05 14:12:33
第三节 本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有两大任务,一是基于文献分析和追索,进行相应的理论辨析和模型构建;二是依据翻译个案,对翻译过程中的具体译者决策过程进行分析和描写,进而对已有的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因此,本研究的主要方法首先是文献梳理,在基于前期文献分析和理论构建的基础上,构建出相应的理论模式。然后,从描述翻译学的角度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对相关翻译案例中的翻译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切入点是将译者的社会性纳入考察,将翻译过程视为译者惯习与翻译规范互动的社会行为,对翻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译者的视角进行描述和分析,重点放在译者抉择过程中的社会心理方面。通过对案例共时、历时的描述、解释和比较,找到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所在,来验证和建构基于规范与惯习互动的译者抉择过程模式。同时也通过运用此模式对翻译个案进行描写和解释,来证明该翻译过程模式的有效性,找出在将翻译作为社会活动的翻译过程中,社会因素到底是如何介入译者的决策过程的。
该研究同时注重对翻译过程的社会历史语境描写。因为“不光对历时研究而言,历史语境化是必需的,(这一点没有人否认),而且对共时研究,情况也同样如此”(Toury,2001:64)。对历史语境的重现,首先,是基于对翻译规范多元层次性和历时嬗变性的考虑;其次,译者的翻译惯习也和社会时代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最后,翻译场域自身必须放置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才可能对其与外在的其他权力场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确定。
该研究对翻译过程的验证和描写主要采用个案分析法,通过借用社会学研究的框架,对特定时期的特定译者及其译本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所可能涉及的社会因素进行详细的考察和描写。通过译者对比,译本对比等方法,对译者的抉择过程和译本的生成等外在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对译者所采取的具体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总结和说明,揭示译者翻译策略和方法背后的社会成因和译者的主体抉择过程。分析来源的依据,主要来自译文分析、当时的社会评论、出版者的评价、译文的跋语序言、译者的个人笔记等,通过这些还原当时的具体社会语境,对译者在翻译规范约束下,依据自己的惯习而进行的翻译抉择过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