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地理学视域中的岭南传统音乐
- 马达等
- 2508字
- 2021-01-06 19:09:32
第三节 文化区——潮汕独特地域特点孕育潮腔潮韵
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看,空间扩散摩擦力会对文化的传播形成干扰,如果伴有山脉与河流作为屏障,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会阻碍信息的传播。[14]一些较难受到新文化潮流或者异文化潮流冲击浸染的地方,大多都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5]
一 中原汉人为避战乱迁入潮汕
潮汕属于粤东,地处远离省城的东北边陲,东部面向大海,位于国防门户,自古被冠以“省尾国角”。从西晋开始至南宋末年,中原战乱不断,“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变”导致中原汉人多次往南逃难,经由闽地到达潮汕。恰恰是因为这里处于省尾国角,远离政治中心,又与福建省接壤,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中原汉人纷纷举家南迁,随之而来的中原文化也就在潮汕大地逐渐落叶生根。
(一)潮剧唱词均为具有古汉语化石之称的潮州方言
每个戏曲剧种都有其自身的艺术特色,语言与音乐风格构成了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地方剧种所特有的“土音土调”最易唤起群众的乡土情结,让其感到亲切易懂。潮剧的特色之一就是其唱词均为潮汕地区母语方言,而潮汕方言中保留了相当数量的古汉语词汇,是现今全国最特殊、最古远的语言之一,有中国古汉语活化石之称。说其古老,正是因为潮汕方言是汉人南迁带来的语言文化扩展扩散现象。[16]它复杂到有8个音调,四声都分阴阳,有18个声母、79个韵母,难怪当年韩愈贬潮州时对此深感不便,并试图以中州音韵代替它,但没有成功。
潮州戏谚有“正字母生白字仔”之说,意思是指潮剧(又称潮州白字戏)是脱胎于正字戏(即正音戏),并由“官潮杂陈”逐渐发展成易语易调的现象。这表明,潮汕人民希望听到潮汕方言演唱的戏剧。换言之,潮剧形成之时,就是以潮汕方言作为表演语言进入戏文为主要特征的。潮剧中的方言是潮剧的精髓,也是潮剧区别于其他戏曲剧种最大的特色。潮剧的戏文中语言用韵都是潮州方言,是选取潮汕各地最适合戏剧的语音汇集而成,潮剧界谁都得严格遵从潮剧的押韵规则。譬如《荔镜记》中的林大鼻唱的《无厶歌》唱段,“丈夫人无厶,亲像衣裳讨无带,诸娘人无婿,恰是船无舵,拙东又拙西,拙了无依倚”中的“半、带、舵、倚”,在潮州方言的字韵里面,韵母都是[ua],如果用正音演唱,那就不伦不类了。[17]由此可见,潮汕方言音韵之于潮剧的重要性。
(二)人多地少孕育潮人的细腻与潮剧的精致
“省尾国角”的潮汕迎来了几次中原汉人的南迁之后,便出现了人多地少的矛盾。[18]这样的经济生活环境促使农民要精耕细作以提高粮食产量,所以潮人素有“种田如绣花”之美称,这也逐渐形成了潮汕人精工细作,细腻的行事风格。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了人类的行为方式,同时也作用于人类所创作的文化上,潮人的这种精致体现在潮剧上。首先体现为唱词的精致,传统潮剧剧目《苏六娘》里有一句戏词为“儿比莲子心更苦”,借“莲子心”来形象地表现儿子的苦楚,同时另外一句唱词“母比青梅泪更酸”,借青梅来形容母亲的苦楚。其次,潮剧的精致还体现在潮剧演员的表演中,譬如,潮剧传统戏中乌衫(青衣)行当的表演。在潮汕当地习惯将青衣称为“乌衫”,多用来表现凄楚哀怨一类的人物。潮剧表演要求演员上场之前,不闻其人,先闻其声,要在幕后喊一声“苦啊……”然后“面布愁云”“眼含哀思”地出场,譬如上文讲到过的《秦香莲》中的秦香莲就是乌衫行当,通过它的演出,整部戏才能让观众潸然泪下,才闹出了“陈世美讨无咸菜”的戏谚。再譬如,笔者在观看潮剧传统剧目《姐妹易嫁》时,发现姐姐素花嫌贫爱富,得知指腹为婚的夫君赴京赶考未曾中第时,毅然决然地要退婚,唱词不仅符合她的小姐身份特征,还处处体现着她当时的思维特征,可当她得知夫君是考验她,实则已经高中状元时,一副笑脸盈盈,随着性格的演变而切换成了另外思维特征的表演,两种性格的反差,在表演中具有明显的区别。
二 三面环山,布袋形地理环境
潮汕地区被北部的凤凰山地、西南的峨眉嶂山地、西北部的阴那山—莲花山地,割裂出了一个布袋形的地理环境。[19]三面环山,一面环海,一条自然地带的分界线,便成为阻碍潮汕与周围地区的直接交往的屏障,同时也很好地保存了潮剧这一特色文化。
(一)“天然屏障”孕育潮剧独特的唱腔特点
前文讲到,布袋形的地理环境使得潮汕与中原地区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其实西北部莲花山脉不但阻碍了其与中原的沟通,同时也阻碍了其与广州、珠三角一带的交往。而这一道“天然屏障”便造就了潮剧独特的唱腔特点。
潮剧的唱腔源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宋元南戏,二是潮州民间歌舞。[20]受南戏的影响,其演唱多用真声,与粤剧的假唱有很大区别。虽然四百多年来,潮剧一直在不断发展,但其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天然地理环境的限制,大多是在与潮州本地的民间音乐与歌舞的影响下在逐步发展,区别于其他剧种最大的特色便是它的“调”。潮剧诸调与潮州音乐的调基本一致,也包括轻三六、重三六、反线等。譬如潮剧唱腔轻三六调的音阶旋律为:sol la do re mi sol la,si和fa一般只充当装饰音或经过音,如2/4的轻三六调旋律,(……55|43 2|56 2|6.6|5 5 3|53 5|114 323|2.6……)适用于表现欢快跳跃、轻松热烈的情绪;重三六调的音阶旋律为sol si do re fa sol si,避免la和mi为主音,而且潮剧唱腔曲调中的si比十二平均律的si要偏低,潮剧唱腔曲调的fa要比十二平均律偏高,故会产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多用来表现沉重激动的情绪。以上只是简单举例。潮剧音乐拥有乐曲一千多首,传统曲牌两百多支,在四百多年的潮剧发展史上,这些独特的曲调便构成了潮剧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唱腔风格,使其在戏曲界久享盛名。
(二)潮剧中的地理名词均为潮汕本地景观
前文提到三面环山的地理环境直接阻碍了潮汕人与周围地区的交往,造成了一定的封闭性,这在潮剧剧本中也有所体现。细读潮剧的传统剧本,发现其多数都是取材于本地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譬如潮剧经典剧目《荔镜记》讲述的是陈三与黄五娘在潮州传统节日元宵节相识相爱的故事,故事的发生地点为潮州本地。其次,潮剧剧本中用到的地理名词也均为本地群众所熟悉的地方,譬如另外一部潮剧经典剧目《金花女》中,提到的地理名词“龙溪”“韩州”“黄潭”“南山”等都是潮州附近的地名。可见潮剧剧本中经常融入许多和潮州地域文化密切相关的山川、景物、古迹,以便能让不经常与外界沟通的潮州本地观众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