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体与社会(第14辑)
- 谢耘耕 陈虹
- 9251字
- 2020-11-29 17:14:20
专题策划 案例分析
突发危机报道中数据新闻的易读性叙事研究
——以“东方之星”客船倾覆事件为例
张亚琼
摘要 大数据时代给新闻行业带来了创新性的变革,改变了信息生产及传播方式,依托可视化技术的数据新闻成为国内外新闻报道的新趋势。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可视化的数据新闻报道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多,为增加新闻叙事的易读性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以财新网、澎湃新闻等国内几大网站的数据新闻专栏对“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的报道为例,分析在此事件报道中呈现的几种易读性叙事形式,对目前突发事件报道中可视化的新闻叙事视角、叙事方式和叙事语言易读性与存在不足进行研究。
关键词 数据新闻,可视化,突发事件报道,易读性,新闻叙事
Research on the Legibility of Data Journalism Narrative on Breaking News Reporting
Zhang Yaqiong
Abstract Big data has brought the change of the innovative of the journalism. The legibility of news narrative became the new trend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news reports. Data journalism as a visualization tool play an very important role on breaking news reporting,bringing a new opportunity to increase the readability of news narrative.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domestic several news web site of big data on the “Oriental star” sinking reports as an example,analyses the narrative of news,did a research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Key Words Data journalism,Data visualization,Breaking news reporting,Legibility,News narration
一 引言
2012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大数据已经渗透到了金融、教育、医疗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不仅仅意味着数据大规模增长,还意味着一场对于数据处理与分析方式的变革。大数据真正的意义在于运用专业性的结构化方式处理繁杂的海量数据,进行过滤分析,从而实现数据的“加工增值”。[1]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媒体改革的进程密切相关,新媒体改变了新闻业的采编流程、传播方式,而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对于传媒行业来说,信息已不再仅仅是指消息等新闻,还有一系列的数据,这就要求媒体必须适应新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以多元化媒介来承担信息传播的职能。新闻业在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下开始了重大转型,大数据的理念被应用于新闻的生产传播中,数据新闻越来越成为一种独特的新闻报道方式。它在琐碎冗繁的数据中发现有意义、有深度的信息,通过生产、分析、解读数据,将结构化的数据信息清晰呈现在受众面前,探索一条为受众提供易读性高、可视性强的服务和体验的媒体发展之路。
1821年5月5日,《卫报》(The Guardian)上发表过一篇《曼彻斯特在校小学生人数及其年平均消费》的新闻,可以算是世界上第一篇数据新闻。直到21世纪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新闻才被广泛应用。从早期的数据新闻选题来看,由数据而引发的新闻题材占多数,这是由数据新闻的特性而决定的。随着数据分析技术越来越成熟与新闻媒体报道理念和方式的创新,数据新闻题材覆盖面越来越广,突发新闻的报道也开始运用数据可视化手段来呈现。
2015年6月1日,隶属于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东方之星”旅游客船,在从南京驶往重庆途中突遇龙卷风,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沉没,客轮上共有454人,442人不幸遇难。客船倾覆事件发生后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国内媒体在这次事件中及时、透明、全面的报道获得了多方肯定,报道中运用传媒科技呈现了全媒体和可视化的特点,境外媒体新闻源也大都来自新华社、央视和《人民日报》等中方媒体,与温州动车事故和马航事件有所不同,境外对此事报道的基调较为平和,社会舆情总体态势比较积极。
二 文献综述
(一)数据新闻与可视化
被誉为“大数据商业应用第一人”的维克托· 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所著的《大数据时代》(Big Data)是大数据系统研究的开先河之作,在这本书中他前瞻性地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2]并且提出了大数据思维,详尽阐述大数据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成为学界与业界认识大数据、理解大数据的重要来源。
数据新闻领域第一本较为系统的研究著作是2011年由欧洲新闻学中心(European Journalism Centre)和开放知识基金会(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共同主持开发的《数据新闻手册》(Data Journalism Handbook),该书回答了数据新闻的生产及管理问题,指出数据新闻同其他新闻形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数据新闻为把传统的新闻敏感性和有说服力的叙事能力与海量的数字信息相结合创造了新的可能。”[3]2010年8月,首届国际数据新闻圆桌会议在阿姆斯特丹举行,德国之声电视台(Deutsche Welle)的米尔科·劳伦兹(Mirko Lorenz)提出:“数据新闻是一种工作流程,包括下述基本步骤:通过反复抓取、筛选和重组来深度挖掘数据,聚焦专门信息以过滤数据,可视化地呈现数据并合成新闻故事。”[4]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认为,数据新闻学挖掘和展示数据背后的关联与模式,并进行丰富的、具有互动性的可视化展现,成为一门新的新闻分支进入主流媒体。[5]
《数据新闻手册》将数据新闻的制作分为三个流程:获取数据、理解数据和传达数据。[6]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固然重要,但若要使数据所包含的信息被有效传达,使大数据贴近受众,需要依靠一个重要手段:可视化。可视化作为―种呈现数据的方式,发挥着将复杂新闻故事化繁为简的重要作用。可视化新闻叙事是基于信息技术对传统新闻叙事的创新: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通过静态和交互式图表等具象方式展示新闻,并挖掘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给受众以延伸性思考和体验。[7]近几年来在新闻报道中,可视化更是作为一种创造性高与易读性强的叙事方式被广泛应用。
英国《卫报》作为第一家采用数据新闻概念的传统媒体,早在2010年7月因为对维基解密的报道使得数据新闻这一新兴概念走进人们的视野,它开设“数据博客”定期更新可视化新闻。之后多家世界知名媒体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数据新闻作品,美国老牌纸媒《纽约时报》的可视化新闻不断获奖,英国广播公司(BBC)、《环球时报》(Global Times)、《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等也同样在不断拓展数据新闻领域。
(二)突发事件的数据可视化报道
国内的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同样纷纷尝试可视化的财经新闻报道,搜狐网于2011年5月21日推出“数字之道”数据新闻专栏,随后财新网“数字说”、腾讯的“数据控”、新浪的“图解天下”、澎湃的“美数课”等栏目相继上线。新闻媒体都在努力塑造数据的可读性、易于接受性,让数据新闻更加人性化以提高传播效果。在数据新闻题材方面,以新华网为例,其已逐步形成了以下五大系列数据新闻:时政热点、重大主题、社会事件、国际新闻、财经关注。[8]
从对各媒体的数据新闻题材分析来看,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等时政热点和房价、春运、旅游等经济新闻上数据新闻可视化的空间相对较大,能够利用媒体优势跟踪热点资讯,整合各种权威背景资料,形成及时、权威的可视化新闻。而突发性报道的数据新闻相对较少,专业性与传播效果远不如其他题材。突发性新闻与可视化数据新闻存在两方面的矛盾:一是事件发生的实效性是数据新闻无法跨越的鸿沟,再简单的可视化编辑也远不如文字发布的速度;另一方面是突如其来的事件使得短时间内采集数据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无法为数据新闻提供支撑。到目前为止,国内突发事件数据新闻报道的成功案例较少,学界对于突发事件数据新闻的研究也不多,主要是集中在对国外媒体数据新闻报道案例的分析,例如,方洁、杜涵以美国知名非营利新闻网站“琼斯夫人”(Mother Jones)对弗格森枪击案(American Ferguson shootings)的报道为例论述了数据新闻报道突发事件的技巧,提出了“整合多种渠道”“做好数据储备”等观点。[9]此外,韩巍分析财新传媒数据新闻报道时提到了2013年11月22日青岛黄岛区发生中石化管道爆炸事故后的数据新闻与可视化报道,财新团队选择地图与新闻信息融合的方式来进行报道,作者认为这则报道耳目一新地运用地图,通过现场定位使真实的现场状况与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得以清晰直观地展现在受众面前。[10]
(三)易读性新闻叙事
大众传播的定义就是要求要尽可能接触最大数量的受众,所以应采取人们普遍易懂的方式。莱弗利和普雷西在1923年设计了第一个易读性公式,提出词汇的难度是决定文字资料理解难易的关键因素的假设。[11]在此基础上,时任《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处理读者意见的官员塞布通过分析指出,“易读性研究可用来给新闻记者提供一些忠告,可能是使用简短的字和句”[12]。易读性的测量随之发展到新闻、广告、电视领域,现在广泛应用于测试语言的发展。易读性新的研究方法倾向于对人类信息处理过程的研究,更加注意推动有利文章易读性的写作方法,以及标题、图表、插图等有助于理解的可见因素。[13]
易读性指文本易于阅读和理解的程度或性质,其影响因素包括文本因素、读者因素、环境因素等,国内学者对于新闻报道领域易读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闻叙事与新闻文本方面。胡广梅从财经报道的文章结构与遣词造句分析了报道内容易读性的标准,提出“硬文章”的“软风格”能够增加文章可读性。[14]蔡育红对生活化和艺术美的新闻能够提高新闻报道的易读性提出了思考。[15]
数据新闻拥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与表达手法,传统的新闻报道虽然也有“图片新闻”或辅助以图片、图表,但文字依然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呈现方式。大数据时代,大量的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很难用传统单一的文字叙述方式来表达,晦涩难懂的数据与名词、专业知识在传统的文字报道中难以吸引受众。可视化的易读性叙事是对传统的新闻叙事进行加工,增加新闻的可信度与直观性,能够把抽象的数据放在具象的叙事中呈现。让受众浏览过后能够看到数据背后的价值是数据新闻的立脚点,使数据具有易读性成为新闻媒体追求的目标,可视化技术带给新闻业一个新的转变的契机。
三 研究设计
本文选取澎湃新闻“美数课”、搜狐“数字之道”、财新网“数字说”、新京报网、人民网等媒体共12篇数据新闻报道作为样本(见表1),采用文本分析法对其新闻叙事视角、叙事方式和叙事语言的易读性等进行分析。
新闻叙事视角也就是数据新闻的选材根据,根据其不同角度的故事性特质进行分类;叙事方式与叙事语言主要依据文章排版的逻辑线条、视觉影响等维度与文字的多少、长短、难易程度进行衡量。
表1 研究样本选取一览表
四 可视化突发危机报道中的易读性叙事特点
英国《卫报》数据新闻编辑西蒙·罗杰(Simon Roger)曾说:“数据新闻不是图形或可视化效果,而是用最好的方式去讲述故事。只是有时故事是用可视化效果或地图来讲述。”[16]在《数据新闻手册》中,数据新闻被认为是“用数据处理的新闻”“数据新闻能够帮助新闻工作者通过信息图表来报道一个复杂的故事。数据可以是数据新闻的来源,也可以是讲述新闻故事的工具,还可以两者兼具”。[17]故事化的叙事视角、视觉焦点的叙事方式、短小精悍的叙事语言是可视化危机报道在易读性方面体现的特点。
(一)叙事视角
1.尽力呈现,讲全面的故事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海量信息的不断涌现,受众利用传统的文本检索和文本阅读方式理解繁复琐碎信息的难度不断加大,靠单独的一条或几条新闻无法全面了解新闻事件的全貌。传统媒体的信息承载方式限制了版面空间,而可视化的数据新闻通过对版面的设计加工能够整合压缩大量数据,将第一时间收集的各方信息汇集整合到一张静态或滚动图中,在有限的版面中简要描述与概括大量的信息。图文结合的信息更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吸引受众眼球,同时可视化的数据能够突出新闻要点,运用时间轴、分布图等元素能够全方位呈现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更直观反映出主客体之间的联系。
一类是从空间分布上尽力呈现事件全貌,传统新闻报道对地理位置的文字叙述再详细也不如在地图上标注更直观,财新网的“数字说”常运用数据地图作为数据信息的载体,在地图上标注地理位置与相关信息,展现出事件的区域分布与发展进程。6月2日《【互动图】监利沉船事件》就是通过互动式的地图展现客轮航行轨迹与具体事故发生的地理位置。
图1 2015年6月2日财新网“数字说”《【互动图】监利沉船事件》报道截图
另一类是时间进度上细致描绘事件发展进程。突发事件因其突发性、破坏性等因素,短时间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与传播力,过去媒体的拖延报道反而带来谣言和慌乱。近年来的突发事件报道改革,将及时性定义为危机事件报道的第一准则,帮助受众了解新闻事件全貌,可视化的数据新闻在时间表达上能够用更清晰的逻辑线条记录事件发展进程。2015年6月5日,财新网的《监利沉船事件救援进展》运用时间轴展现了从5月28日“东方之星”在南京开航到6月5日5时“东方之星”全部扶正的全过程,涵盖了55则消息与相关图片,让事件的复杂脉络清晰了然。
2.删繁就简,讲通俗的故事
在涉及技术、气象、地质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时,媒体的解读对于受众来说至关重要,专业性是新闻报道的立足之本,通俗性又是拓展受众面的优势。数据新闻独特的专业性、亲民性、直观性的可视化独特视角,将严肃、冰冷、专业性强的数字与名词用最少的描述转换成图画、图表、动态图等形式综合表达信息。
“东方之星”事件中,沉船发生的第三天也就是2015年6月3日凌晨1:40新京报网的“图纸”数据新闻专栏发布了《图解“东方之星”翻船经过》的新闻,清晰呈现了这条客轮的概况、事发当时地段的天气状况、事发水域情况等和翻船经过有关的信息,将沉船的经过步骤图、客舱乘客位置图、地域年龄分布图分别演示出来,让受众一目了然迅速了解关键信息,全篇报道一共只用了376个字就将事发客船翻船的相关信息全部交代清楚。
图2 2015年6月3日新京报网“图纸”《图解“东方之星”翻船经过》报道截图
3.层层深入,讲核心的故事
对于深度报道的追求是传统新闻媒体不懈努力的目标,一条单独的突发新闻事件,就发生过程和事件本身而言可能不够复杂,没有为数据新闻的报道留下可挖掘的空间,而新闻背后的价值在于围绕这一事件延伸出的背景和原因具有可深度报道的潜力。
2015年6月2日下午,中国气象局确认沉船事发时段发生风力12级以上的龙卷风,随后有专业人士提出疑问,称沉船事发时段发生龙卷风的有力证据不多,澎湃新闻团队为了寻求致船翻沉原因,通过对龙卷风文献的查阅找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寻求解答。在6月2日晚21时许,澎湃“美数课”专栏发布了《数据答澎友:吹翻客轮的“12级”龙卷风是什么风?》,针对之前一些媒体对于沉船事故发生是由于12级龙卷风的报道提出了质疑并进行解答,提出龙卷风的级别不等同于风力的等级,由于龙卷风生成数量少,我国暂时没有针对龙卷风的预警。在之后5号文字版的报道中配合雷达动态图采访气象学专家,对发生龙卷风的证据进一步报道,并且提出了翻沉事故是否只能等幸存者报警的反思。
对同一事件,不同媒体由于数据采集、信息来源的不同,报道角度也不同,澎湃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度挖掘,新华网、新京报网在救援方案上用图解进行了详细报道,新华网利用3D动画还原水下营救65岁老人的细节,让读者直观感受救援过程的冲击力。
图3 2015年6月2日澎湃“美数课”《数据答澎友:吹翻客轮的“12级”龙卷风是什么风?》报道截图
4.防患于未然,讲预见的故事
舍恩伯格说:“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不是要教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而是要把数学计算运用到海量数据上,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18]通过对信息的整合梳理和关键信息的提取,提炼有关数据信息进一步演变的趋势,预测未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读者进一步判断提供依据。数据新闻打破了传统新闻中的“即时即刻”的语态,通过目前掌握的数据挖掘发现事物发展规律从而延伸到未来。预测性报道由于预测主题受知识经验局限等因素,存在偏见和主观臆测,其科学性和客观性难以保证,而数据新闻的预测是建立在大量数据和对其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能够从总体趋势上对事物发展进一步把握,更具准确性和精确度。
2015年6月3日,澎湃“美数课”的《互动动画:氧气消耗和水温考验,遭遇沉船如何自救?》对逃生注意事项和要点以动态的互动动画形式呈现给受众,减少再次发生此类事件时带来的伤害。搜狐“数字之道”根据相关法律,对天灾或人祸条件下轮船公司的赔偿责任进行了梳理,结合以往赔偿标准进行了预测。
图4 2015年6月5日搜狐“数字之道”《沉船事故,怎么赔?》报道截图
5.盘点回顾,讲过去的故事
在突发事件刚刚发生的初期阶段,由于需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快速反应,数据往往不够充分,不足以作为新闻来源,这就需要媒体在平时做好数据库储备,对各方面数据分类整合,以备不时之需。仅仅依靠事件发生之后向有关部门申请数据,既不能保证报道时间,又难以在多家媒体报道中博采众长。掌握了独家的数据储备,才能以最快速度弥补突发数据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缺陷,又具备了独家效应。财新网和搜狐网都在事件公布几个小时后发布了对以往沉船事故的盘点数据图,梳理了从1975年到2015年的沉船事故和各地重大沉船事故,不难看出其对此类事件资料数据相对充足的储备,这是其短时间内形成报道的关键。
图5 2015年6月2日搜狐网“数字之道”《盘点历年重大沉船事故》报道截图
(二)叙事方式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报纸版面报道的布局,其文本量的可拓展阅读空间大大增加,同样也给受众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快速厘清信息发展脉络获得核心信息带来一定难度。数据新闻将新闻信息规模压缩到一张图表之中来代替大篇幅的文字描述。数据新闻的易读性叙事方式从版面布局上来说,一般遵循逻辑线条、视觉焦点、目标认知标准对文章进行排版。
澎湃“美数课”在6月2日发布的《一图看懂监利沉船事件》,将沉船发生的时间地点、航线记录具体情况通过简单描述展现出来,将“湖北监利”“458人”重点信息标红,使受众一目了然进入视觉焦点,跟随思维逻辑的发展,在航线记录图后通过与事发航线对比前一次航线同航段的情况,将船只掉头情况用不同色块标注,通过更详细的柱状图描绘了36小时具体降水量情况,对天气对救援的影响做了判断。
图6 2015年6月2日澎湃“美数课”《一图看懂监利沉船事件》报道截图
6月5日,人民网发布了《图解:倾覆的东方之星如何在2个小时内被扶正》的报道,将打捞步骤与打捞难度清晰透明、通俗易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以72小时为生命标准线的图解解释了为什么要进行船体打捞,再具体到打捞船,潜水员等打捞前的扶正前准备工作,以形象的图示阐释了具体步骤,难点、疑点通过图解能够直接进入受众的认知目标,详细简化的示意图解答了人们对专业问题普遍存在的疑问。
(三)叙事语言
1948年,哥伦比亚大学的弗雷奇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易读性测量公式:R.E=206.835-0.846 wl-1.015sl,易读性的分数与每一百字的音节数和平均字数有关,分数在90—100的就是“很容易”,得出0—30就认为“很难”,共分七级。[19]在新闻报道中文字是主要的构成元素,文字的多少、长短、词汇普遍性都对文章理解的难易程度造成很大影响。根据弗雷奇的易读性公式,新闻中的段落和句子应该短小精悍,在信息量较大的情况下应该分多段处理,加入概括性的醒目标题能够增加文章易读性。数据新闻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文字多为短句,如人民网《图解:倾覆的东方之星如何在2个小时内被扶正》数据新闻全篇报道400字左右,配合示意图分为五部分,清楚解释了沉船扶正过程,《新京报》同一天发布同一题材报道《翻沉90小时后 “东方之星”打捞出水》,全篇报道约1700字,“重达2200吨沉船的右舷‘侧卧’于水面,蓝底白身的船面上可见‘东方之星’四个字。随着船体慢慢翻转,船舱内积水逐渐排出”“40多分钟后,船首两层甲板和船尾一层甲板相继露出水面”等文字缺少对沉船打捞更直观的认识,而数据新闻几幅图和简短的“进行翻转,先是到90度”“然后是120度”几句话更清晰明了。
图7 2015年6月5日人民网《图解:倾覆的东方之星如何在2个小时内被扶正》报道截图
五 可视化突发危机报道中的不足与展望
“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可视化数据报道为我们呈现了数据新闻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占据的地位与凸显的优势,是我国媒体对于数据新闻领域的又一次成功尝试。然而由于突发事件与数据新闻之间存在的一些矛盾和相关报道经验的缺乏,在报道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报道在数据的获取和来源构成上相对单薄,和欧美等国家相比,我国的数据开放程度较低,“数据开放平台基本仅限于政府和国家统计局以及一些调查咨询机构发布的免费商业数据库,还有少量民间第三方数据库,其他数据平台多以收费形式或私有形式存在”[20]。这为报道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抓取数据带来了很大的难度。2014年3月,华盛顿州发生了一场致43人丧生的泥石流报道中,《西雅图时报》记者从本地数据库、州立数据库、联邦数据库中,搜集了1887-2014年这一百多年间此地区的卫星图,展现了泥石流发生地的地形变迁、周围植被变迁等,充分运用数字叙述,探讨此次泥石流是否能够避免。
第二,在数据的挖掘和剖析角度与深度上,大多突发事件报道停留在对数据的直接搬用和文字的简单转换阶段,数据理解对相关性渗透不足。《纽约时报》在对于埃博拉疫情系列报道中,根据现有的统计数据对此次疫情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判断,通过不同的折线图分别展现了“如果状况得到改善”“按照当前的感染率”以及“状况恶化”三种不同情况下埃博拉疫情的发展趋势,图中还包含了对未来感染病例的预测。[21]
第三,在数据信息的呈现与交互方式方面,我国的数据新闻制作理念基本来源于传统的新闻编辑人员,传统新闻的惯性思维限制了数据新闻的创新力与策划力,形式较为单一,缺乏交互式的多维度呈现,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与《卫报》“数据博客”等数据新闻专栏互动地图、互动图表等元素的灵活应用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突发事件可视化数据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不足对数据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挑战,要求国内各媒体提高数据素养,数据挖掘、数据分析能力,让可视化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几年数据新闻强劲的发展势头,让我们对未来突发事件报道充满了信心。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3.
[2]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3.
[3] 数据新闻手册[EB/OL].http://datajournalismhandbook.org/chinese/.
[4] 方洁,杜涵.用数据新闻报道突发事件有哪些技巧——以弗格森枪击案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5(2):67-69.
[5] 李希光,张小娅.大数据时代的新闻学[J].新闻传播,2013(1):7-11.
[6] 数据新闻手册[EB/OL].http://datajournalismhandbook.org/chinese/.
[7] 刘杰.数据新闻可视化叙事初探[J].科技传播,2013(16):26-27.
[8] 新华网:五大体系探索“数据可视化”新闻[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12/16/c_1113652268.htm.
[9] 方洁,杜涵.用数据新闻报道突发事件有哪些技巧——以弗格森枪击案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5(2):67-69.
[10] 韩巍.数据新闻与可视化报道——以财新传媒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4(4):12-15.
[11] 沃纳·塞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87-190.
[12] 沃纳·塞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87-190.
[13] 方洁,颜冬:全球视野下的“数据新闻”:理论与实践[J].国际新闻界,2013(6):73.
[14] 胡广梅.财经报道的易读性与可读性问题[J].新闻大学,2009(8):12-15.
[15] 蔡育红.关于新闻语言易读性的思考[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1):51-55.
[16] 郝丽伟.英国《卫报》数据新闻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14-16.
[17] 数据新闻手册[EB/OL].http://datajournalismhandbook.org/chinese/.
[18]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3.
[19] 沃纳·塞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87-190.
[20] 王娜君.“数据新闻”在我国新媒体平台的实践及发展路径探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51-52
[21] 盛毅韬.数据可视化在科技传播中的应用——以BBC与《纽约时报》埃博拉病毒报道为例[J].科技传播,2014(2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