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总报告

中国城市形象调查总报告[1]

上海交大舆情研究实验室社会调查中心

摘要: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多重面貌、丰富内涵的综合体现,不同的个体对城市形象具有不同的感知。为了相对客观地呈现全国主要城市在广大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社会调查中心采用“随机电话号码拨号”(RDD)的抽样方法,邀请来自全国36个城市的3600位受访者,对我国36个城市的形象进行总体评价,并进一步从城市的影响力、向外国人推荐度、宜居度、适合旅游度、外地城市了解渠道以及影响城市形象评价六个方面的重要指标切入调查,综合呈现受访者对各个城市形象的认知情况。

关键词:

城市影响力 城市宜居度 城市形象评价重要指标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最好的见证,是人们在流逝的时间中留下的深刻印记,是旅行者停留驻足的一道风景,更是人们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在当今社会,一座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必然少不了对于自身形象的塑造与提升。土耳其著名诗人纳其姆·希克梅曾说:“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2]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城市的面貌”能如同“母亲的面孔”一般,亲切温暖,让人铭记终生?为了广泛而客观地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特色的城市形象,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社会调查中心采用“随机电话号码拨号”(RDD)的抽样方法,邀请受访者对我国的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的城市形象进行评价。每个城市的样本量为100个,根据全国人口性别、年龄比例加权后,总有效样本量为3538个。

一 城市形象总体评价

评分范围设定为0~10分,分值越高,代表对城市形象的评价越高。在受访者关于全国36个城市形象的总体评价中,上海位居榜首,得分为8.44分,杭州位列第二,得分为8.35分,北京城市形象与厦门并列第三,得分为8.13分。青岛、深圳、大连的城市形象分别位列第四、第五、第六名,得分依次为8.07分、8.04分、8.02分。成都、昆明的城市形象成功挤进前十,分别位列第九及第十名(得分分别为7.83分、7.80分)(见图1)。受访者对于全国具有代表性的36个城市的形象评价,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图1 受访者评选出的10个总体形象最好城市

(一)受访者对所调查的36个城市形象总体评价较高

受访者对所调查的36个城市形象评价的平均分为7.32分,处于较高水平。各类城市形象平均分依次为:直辖市8.03分、计划单列市7.96分、西南地区省会城市7.52分、华南地区省会城市7.49分、华东地区省会城市7.38分、华中地区省会城市7.00分、东北地区省会城市6.95分、西北地区省会城市6.77分、华北地区省会城市6.37分(见图2)。

图2 各类城市形象平均分值

(二)受访者对滨海城市形象评价远远高于内陆城市

调查结果显示,在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上海(8.44分)、杭州(8.35分)、厦门(8.13分)、青岛(8.07分)、深圳(8.04分)、大连(8.02分)六座为东部沿海城市。显然,受访者对东部沿海城市的形象评价要高于内陆城市。

(三)女性受访者对城市形象的评价高于男性受访者,但总体上男性受访者与女性受访者对城市形象的评价基本一致

对比不同性别受访者对城市形象的评分可知,女性受访者给出的分值整体高于男性受访者。另外,不同性别受访者对各个城市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厦门在女性受访者的排行榜中位列第三,而在男性受访者的排行榜中位列第六;深圳在男性受访者的排行榜中位列第四,而在女性受访者的排行榜中位列第七。但总体而言,男性受访者与女性受访者对城市形象的评价基本一致(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受访者评选出的10个形象最佳城市

(四)年长受访者对城市形象的评价高于年轻受访者

对比不同年龄段受访者对城市形象的评分可知,受访者的年龄越大,对城市形象的评分越高。20岁以下受访者对城市形象打分基本上低于其他年龄段的受访者,而60岁及以上的受访者对城市形象的打分均值普遍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受访者(见表2)。

(五)受访者的文化程度越高,对城市形象的评价越低

对比不同文化程度受访者对城市形象的评分可知,总体上而言,文化程度较低的受访者对城市形象的评分普遍高于文化程度较高的受访者。换言之,受访者的文化程度越高,对城市形象的评价越低(见表3)。

表2 不同年龄段受访者对城市形象的评分(均值)

表3 不同文化程度受访者对城市形象的评分(均值)

(六)受访者的收入水平越高,对城市形象的评价越低

对比不同收入水平受访者对城市形象的评分可知,月收入较低的受访者对城市形象的评价普遍高于月收入较高的受访者。换言之,受访者的月收入越高,对城市形象的评分越低(见表4)。

表4 不同收入水平受访者对城市形象的评分(均值)

二 最具全国影响力的城市

一个城市的影响力是城市形象的一种独特的魅力[3],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让其对这个城市的形象做出较高的评价。这一评价甚至可以影响他们身边人对这个城市的记忆与印象。所以,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在世人对其形象的评价中有着极其微妙却又相当重要的作用,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世人对其的认知和评价。

(一)北京和上海被评为最具全国影响力的城市

在最具全国影响力的城市评价的排行榜中,北京和上海的得票率最高,分别为74.6%、70.8%(见图3)。同时,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户口、地域、城市类型、城市到达数量、是否为北京(榜首城市)居民的差异排行榜中,北京和上海也被受访者评为最具全国影响力的两大城市。

(二)综合影响力较高或者具有一定品牌特色的城市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受访者对广州(得票率26.9%)和深圳(得票率21.7%)的影响力也给予了一致的高度评价。例如,男性受访者和女性受访者对北上广一线城市及深圳经济开发区前四个城市的选择一致,从第五个开始出现选择差异,得票率也显著下降。但综观男女性受访者对于接下来的六个城市的选择,小异而大同,都偏好重庆、天津、杭州、成都、西安、大连。这些城市综合影响力较高,或者具有一定的品牌特色(见表5)。

图3 受访者评选出的10个最具全国影响力城市

表5 男性和女性受访者评选出的10个最具全国影响力城市

三 最值得向外国人推荐的认识中国的代表城市

中国人自古便以热情好客而著称,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中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被誉为“天纵之圣”的孔子就发出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畅快感叹。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也是国际公认的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国家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入境游目的地国。因此,展神州风采,揽华夏名胜,向外国人推荐中国最值得去的城市,是中国入境游市场的客观需求,也是推动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式。

(一)北京、上海、西安被评为最值得向外国人推荐的认识中国的代表城市

中国幅员辽阔,众多城市各具特色,一座座城市作为国家的名片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的形象,是其他国家人民了解中国的窗口。关于最值得向外国人推荐的城市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上海、西安被评为最值得向外国人推荐的认识中国的代表城市,北京的得票率为63.6%,上海的得票率为48.5%,西安的得票率为21.3%(见图4)。

图4 受访者评选出的10个最值得向外国人推荐的认识中国的代表城市

(二)60岁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广州为第三位最值得向外国人推荐的认识中国的代表城市

所有年龄段的受访者均认为北京、上海为前两位最值得向外国人推荐的认识中国的代表城市。60岁以下的受访者均认为西安为第三位最值得向外国人推荐的认识中国的代表城市,而60岁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广州(得票率19.1%)要胜过西安(得票率16.1%)(见表6)。南海之滨的广州,有着随性自由的城市个性以及洒脱自在的生活方式。广州菜肴、点心、粥面品种之多,堪称中国之冠,正所谓“食在广州”,从早茶、午茶到晚茶,一日三餐三茶馋劲仍不得解。由于生活随性,加之美食众多,广州也被认为是一个适宜养老的城市。清早起来,溜达溜达,走进街边茶档,点一份凤爪、马蹄糕,“一盅两件叹早茶”,这种生活对于老年人而言更具吸引力。

表6 不同年龄受访者评选出的10个最值得向外国人推荐的认识中国的代表城市

(三)受访者在选择最值得向外国人推荐的城市时,呈现出明显的“本土情结”

根据对居住在东部城市受访者的调查结果,10个最值得向外国人推荐的城市中有8个是东部城市,其余2个为西安和成都;而西部城市受访者评选出的10个最值得向外国人推荐的城市中有5个是西部城市,除西安、成都以外,拉萨、重庆、昆明均上榜(见表7)。

表7 东、中、西部受访者评选出的10个最值得向外国人推荐的认识中国的代表城市

与此类似,来自不同城市的受访者的选择也呈现出差异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进入了一线城市受访者最值得向外国人推荐的城市前五位,相比之下深圳则未能进入二线、三线城市受访者的前五名和前八名榜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线城市居民对同类型城市的青睐(见表8)。

表8 一、二、三线城市受访者评选出的10个最值得向外国人推荐的认识中国的代表城市

这种“本土情结”在榜首城市——北京的受访者身上也有所体现,来自北京的受访者中有78.2%选择了北京作为最值得向外国人推荐的中国城市,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的受访者选择北京的比例(63.2%)。

(四)受教育程度较低者(高中以下学历)认为广州、深圳为第三位最值得向外国人推荐的认识中国的代表城市,受教育程度较高者(高中以上学历)认为西安为第三位最值得向外国人推荐的认识中国的代表城市

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受访者(高中以下学历)除选择北京、上海作为他们最想向外国人推荐的城市外,对广州、深圳等经济高速发展城市选择比例也较高,西安排名相对靠后。而受教育程度较高者(高中及以上学历)仍然更多地选择北京、上海、西安作为他们最想向外国人推荐的城市。这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较高的受访者更加注重城市的文化底蕴。深圳、广州可能因为其开放度、包容度、广阔的就业市场与就业前景而更受到教育程度较低的受访者的青睐。

表9 不同文化程度受访者评选出的10个最值得向外国人推荐的认识中国的代表城市

四 最宜居的城市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聚集到了城市,使得交通堵塞、环境破坏、空气污染等各类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在这样的社会经济大背景下,建设“宜居城市”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005年1月,在新一轮北京市总体规划中,我国政府首次明确提出“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要求北京市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城市”,这一举措无论在学界还是在公众中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年7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要求全国各地把宜居城市建设列入城市规划的重要议事日程,自此城市宜居问题成为引领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视点、新方向。宜居城市通常被界定为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在此次城市形象调查中,我们也邀请受访者对36个城市的宜居状况进行了评价,具体结果如下。

(一)青岛被评为最宜居的城市

调查结果显示,青岛被评为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得票率为12.2%。青岛是众人皆知的旅游胜地,拥有中国海上第一名山、中国最美丽的海湾、世界一流的帆船中心以及多种风格的欧式建筑群。最值得称道的是,青岛的居民特别包容和友善。正因为兼具优美的景观和美丽的人情,所以,青岛被评为最适合居住的城市(见图5)。

(二)受访者对沿海城市的宜居度评价较高

关于最宜居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沿海城市的宜居度评价较高。在受访者评选出的10个最宜居城市中,除了成都(11.0%)、昆明(10.6%)以及北京(3.7%)外,其余7个城市青岛(12.2%)、杭州(10.7%)、大连(10.2%)、厦门(8.3%)、上海(5.4%)、海口(3.9%)、深圳(3.6%)都是沿海城市。

图5 受访者评选出的10个最宜居城市

(三)受访者文化程度越低,对北上广宜居度评价越高;受访者文化程度越高,对北上广宜居度评价越低

关于最宜居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受访者认为北京(12.0%)和上海(6.3%)分别为第二位、第三位最宜居的城市,初中文化程度的受访者认为上海(7.9%)和北京(4.4%)分别为第四位、第九位最宜居的城市,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受访者认为上海(5.7%)、广州(4.2%)和北京(3.6%)分别为第七位、第八位和第十位最宜居的城市,大专文化程度受访者认为上海(5.6%)和广州(4.1%)分别为第七位、第九位最宜居的城市,大学本科文化程度的受访者认为上海(3.8%)为第八位最宜居的城市,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受访者认为北京、上海和广州均非前10位最宜居的城市。由此可见,受访者文化程度越低,对北上广宜居度评价越高,与此相对,受访者文化程度越高,对北上广宜居度评价越低。

表10 不同文化程度受访者评选出的10个最宜居城市

五 最适合旅游的城市

游一处风景,寻一处特色;见一处特色,悟一片心得。通过游览观光,人们可以观赏大自然的雄奇、伟丽,也可以感受世间百态、风土人情,更主要的是在此过程中人们可以放松心情、净化心灵。尤其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加剧,旅游越来越得到世人的喜爱。无论是绮丽的江南,还是广漠的塞北,只要是美景、美事、美人,都能让游玩的人们暂时从生活和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而对各个城市而言,旅游也是一个极具带动力的综合性产业,它能带动交通、金融、贸易、保险、宾馆、餐饮、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吸纳大批的劳动力就业,对城市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此次城市形象调查中,我们也邀请受访者对36个城市的适合旅游度进行了评价,具体结果如下。

(一)昆明和杭州被评为最适合旅游的两座城市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昆明和杭州是最适合旅游的两个城市,得票率分别为18.3%和17.6%,北京(15.6%)、成都(10.1%)、西安(9.7%)、厦门(8.2%)、青岛(8.1%)、大连(8.0%)、上海(7.5%)、拉萨(7.2%)依次为第四至第十位最适合旅游的城市(见图6)。

图6 受访者评选出的10个最适合旅游城市

1.受访者认为昆明是最适合旅游的城市

关于最适合旅游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昆明的受访者人数最多(得票率18.3%)。昆明地处低纬度高原,四季温暖如春,故而被誉为“春城”。“春城”不仅气候宜人,而且拥有许多绝佳的自然风光,如“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九乡溶洞、滇池、大观楼、大叠水瀑布等都是值得人们观赏的好去处。除了宜人的气候和独特的自然风貌,昆明还是二十多个民族共同生活的城市,这些民族尽管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但总体上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正是由于天、地、人的独特融合,昆明成为世人向往的旅游城市。

2.杭州被评为第二大最适合旅游的城市

关于最适合旅游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杭州的得票率为17.6%,略低于昆明(18.3%),为第二大最适合旅游的城市。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既留存着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和南宋文化的遗迹,也传播着清河坊的民俗风情,从古至今都令众人十分迷恋。譬如,俗语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白居易也感叹“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都在诉说着世人对杭州的赞美、向往以及留恋。而说到杭州,“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便是其标志性的风景,三面云山、一水宝成的山光水色旖旎绮丽,许仙和白娘子等传奇故事更增添了浪漫的气息。

(二)60岁以下的受访者选择昆明为最适合旅游的城市,60岁及以上的受访者选择北京为最适合旅游的城市

对最适合旅游城市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的受访者在选择最适合旅游的城市时呈现出显著差异。在60岁以下的受访者中,昆明的得票率均居首位,而对于60岁及以上的受访者来说,北京(26.9%)的适合旅游度要明显高于昆明。显然,老年人群与中青年人群在旅游的需求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究其原因,昆明是以旅游业为主要特色的城市,适宜于中青年旅游者来此放松、休闲、娱乐,同时感受独特的风光和领略特色的美景。而对于老年人群来说,旅游不仅仅是为了游山玩水,更希望感受更有韵味的风土人情,所以更倾向于选择北京这个极富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市(见表11)。

表11 不同年龄受访者评选出的10个最适合旅游城市

(三)东、中、西部受访者对各个城市适合旅游度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东、中、西部受访者评选的最适合旅游城市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受访者认为杭州(21.7%)和北京(17.8%)为最适合旅游的两大城市,昆明名列第三(14.5%)。中部地区受访者认为昆明(18.8%)和北京(16.1%)是最适合旅游的两大城市,杭州名列第三(13.4%)。西部地区受访者选择昆明(23.0%)和成都(15.5%)为最适合旅游的两大城市,杭州名列第三(15.1%),拉萨名列第六(10.4%)(见表12)。

表12 东、中、西部受访者评选出的10个最适合旅游城市

(四)一、二、三线城市受访者对各个城市适合旅游度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一、二、三线城市受访者评选的最适合旅游城市存在显著差异。如表13所示,一线城市受访者认为杭州(21.2%)为最适合旅游的城市,北京(19.6%)和昆明(14.8%)分别名列第二、第三。二线城市受访者选择昆明(18.6%)为最适合旅游城市,杭州(18.4%)和北京(16.8%)分别名列第二、第三。三线城市受访者同二线城市受访者一样,选择昆明(19.4%)为最适合旅游的城市,杭州(13.0%)和成都(12.7%)分别名列第二、第三,拉萨(11.3%)和海口(8.6%)进入前十,分别名列第四、第七。

表13 一、二、三线城市受访者评选出的10个最适合旅游城市

六 外地城市了解渠道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走向成熟的标志,作为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它们往往也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无论是人文荟萃的古都、名邑、圣地,还是生机勃勃的滨城、重镇、特区,对于当地人之外的人们都存在着“谜”一般的魅惑,催促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一探究竟。

(一)受访者大多通过“互联网”和“亲身体验”了解外地城市

据本次调查统计,受访者了解外地城市的渠道排名第一的是“互联网”,得票率为51.0%。互联网不仅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同时也深深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使得人们不必像古人那样亲身游历,耗尽体力、财力和时间,只需打开电脑或是点开手机,就能做到“不出门而尽知天下事”。

选择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外地城市的受访者人数略低于“互联网”,居于第二位,得票率为48.4%。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同一座城市在不同游历者心中的形象也并不尽同,所以,想要全方位地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便是“亲身体验”(见图7)。

图7 外地城市了解渠道分布

(二)选择通过“电视”“听别人说”“报纸”和“书籍杂志”来了解外地城市的受访者人数较多

据调查统计,选择通过“电视”了解外地城市的受访者人数居于第三位,得票率为43.2%。电视作为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传播媒介,以特有的传播优势,带给广大观众最为直接、最为真实的感官效果。越来越多的城市懂得利用电视对城市形象进行宣传推广,例如2000年,昆明市推出的城市形象广告片《昆明天天是春天》引起了巨大反响,将一个春天永驻的“彩云之南”的城市形象留在了人们心中,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拥入昆明。

选择“听别人说”了解外部城市的受访者约占总数的1/3,居于第四位。“听别人说”源自于人际传播,人际传播也是信息传播、流通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重视“人情关系网”的社会,熟人间的信息交换显得尤为突出。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所说的:“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4]可见,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在私人联系中增加的熟人间的信息交换。

选择通过“报纸”了解外地城市的受访者约占总数的1/4。虽然现今新媒体成席卷之势迅猛发展,但传统媒体中的报纸仍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传统的受众群体仍然依赖报纸获取信息,通过报纸内容对已有的城市认知进行延伸和拓展。在“报纸”之后,“书籍杂志”也是民众获取城市信息的重要方式,通过书籍杂志的阅读扩充知识面,对外部城市加深认识。

(三)选择通过“广播”“展览会议”“政府制作的宣传品”来了解外地城市的受访者比重较小

选择通过“广播”“展览会议”“政府制作的宣传品”来了解外地城市的受访者人数较少,得票率分别为13.2%、12.5%、11.4%。究其原因,“广播”在今天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已经不是公众获取外部城市信息的主要渠道。“展览会议”由于其自身具有主题性、针对性较强的特性,不具备很强的教化和知识普及的功用,并未搭建起民众了解外部城市的通道。“政府制作的宣传品”可能存在发布范围有限的问题,也未成为民众了解外部城市的有效渠道。

七 城市形象评价重要指标

(一)“生态环境”“市民素质”以及“社会治安”被评为评价城市形象最重要的三大指标

无论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户口、地域以及城市到达数量等方面存在何等差异,受访者均认为“生态环境”是评价城市形象的首要指标(得票率75.1%),“市民素质”是评价城市形象的第二大指标(得票率73.0%),“社会治安”是评价城市形象的第三大指标(得票率67.1%)(见图8)。

图8 城市形象评价重要指标分布

1.“生态环境”被评为评价城市形象的首要指标

中国“环保之父”曲格平曾言:“没有一个清洁美好的环境,再优裕的生活条件也无意义。”[5]我们的调查结果也印证了曲格平的断言,3/4的受访者认为“生态环境”是评价城市形象的最为重要的指标。生态环境是体现城市形象最为直观可见的因素之一,绿色的家园也是每一个城市居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换言之,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游览者对该城市的第一印象,同时,生态环境的优良与否也直接关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所以,受访者普遍认为“生态环境”是评价城市形象的最为重要的指标。

2.“市民素质”被评为评价城市形象的第二大重要指标

在评价城市形象重要指标排行榜中,“市民素质”居于第二位。城市是由市民个体组成的,市民素质和城市形象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为对于城市形象的评价,必然少不了对这个城市中人的评价。人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首先会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整体面貌如何,街道是否开阔、整洁,环境是否清新、优美等,但接着免不了的是与当地市民打交道,问路、食宿、游玩、生活,处处与人有直接的交流与对话。一个城市的形象特质中是否蕴含着人情味,是否充满和善和友爱,则仰赖城市中人的品性。

3.“社会治安”被评为评价城市形象的第三大重要指标

“社会治安”被受访者评为评价城市形象的第三大重要指标。从古至今,社会治安都是衡量国家治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例如,西汉文学家贾谊曾为汉文帝呈上著名的《治安策》,就地方诸侯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毛泽东就对贾谊推崇有加,认为《治安策》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在贾谊看来,治理国家就如同屠夫宰牛,一方面用仁义、博爱的精神去安抚百姓,另一方面在面对国家危机的时候,也要用武力手段进行强有力的控制,从而使这个国家得以安定,人民得以富足。这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一个城市的社会治安,既须维护安定的社会秩序,也要保障市民稳定的生活。在这个意义上,良好的社会治安成为维护与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既可以让现在的居住者过得安心,也会吸引外来者积极地融入其中。

(二)男性受访者最看重“生态环境”,女性受访者最看重“市民素质”

据性别差异统计分析,男性受访者认为评价城市形象的最重要的三个指标是:“生态环境”“市民素质”和“社会治安”;女性受访者认为评价城市形象最重要的三个指标是:“市民素质”“生态环境”和“社会治安”。显然,男性受访者最看重“生态环境”这一指标,而较之于男性受访者,女性受访者最看重“市民素质”这一指标(见图9)。

图9 男性和女性选择城市形象评价重要指标对比

(三)60岁以下受访者认为评价城市形象的最重要指标是“生态环境”,60岁以上受访者认为评价城市形象的最重要指标是“市民素质”

60岁以下的受访者均认为“生态环境”是评价城市形象的最重要的指标,而60岁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市民素质”是评价城市形象的最重要的指标。或许,阅过千帆的老年人,经过了几十年的工作打拼,终于可以轻松地享受退休后自在悠闲的生活,更倾向选择与邻居老伙伴们下棋、打牌、扭秧歌的生活。所以,希望安享晚年的老年人,通常认为城市中的人是城市形象名片的重点与亮点所在。

(四)去过5个及以下城市的受访者认为评价城市形象的最重要指标是“生态环境”,去过6个及以上城市的受访者认为评价城市形象的最重要指标是“市民素质”

在城市到达数量差异调查中,城市到达数量为5个及以下的受访者认为“生态环境”是评价城市形象的最重要的指标,而城市到达数量为6个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市民素质”是评价城市形象的最重要的指标。由此可见,良好的市民素质对于城市形象的提升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因为受访者对去过城市留下深刻的印象,常常并非某些城市本身的特点,更多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喜爱生活在那些城市中的人。

八 结语

从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可知,首先,受访者对我国城市形象的总体评价较高(平均分在7.32分),尤其对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发达城市青睐有加。其次,受访者认为北京、上海、西安这三座城市为最值得向外国人推荐的认识中国的代表城市。再次,受访者较多地通过“互联网”与“亲身体验”等方式来认识并感受一个陌生的城市。最后“生态环境”“市民素质”以及“社会治安”是影响受访者对于一个城市形象评价的重要指标。综上可见,一个城市若想发挥其独特的魅力与实力,展示其良好的城市形象,需要城市中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所以,无论是城市的管理者、规划者,还是生活在城市中的普通市民,都应为城市的进步和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 课题负责人:谢耘耕;主要撰稿人:宋欢迎、潘玉、刘丛、荆喆、杨慧芳、陈玮、乔睿、刘璐;统计分析:张旭阳、李静。

[2] 转引自马琳洁、南山《激情迎大运 就是赢大考》,《深圳晚报》2011年4月28日。

[3] “影响力”是一种微妙而又独特的魅力,如“政治家运用影响力来赢得选举,商人运用影响力来兜售商品,推销员运用影响力诱惑你乖乖地把金钱捧上”。参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466263/5112083.htm?fr=aladdin。

[4] 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第23页。

[5] 《中国环保之父——曲格平访谈》,网易博客,http://dfdc-cctv.blog.163.com/blog/static/11196448120131016114210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