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商元圣:伊尹里籍·隐居·事功考实
- 张新河 张海宽
- 3567字
- 2021-01-06 17:41:23
寻觅伊尹足迹 解读“三圣”功德(代序)
有人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国人的精神家园。重拾传统文化,是解决现代人精神和道德困境的重要途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中国还须不卑不亢地展示和输出自己的传统文化,亮出传统文化这张身份证,让世界看到中国人重礼仪、重道德的文化特质。打通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隔阂,纠正世界对中国的许多误解。这话很有道理。
中国古文化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伊尹是我国夏商时期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出身奴隶,养于“庖厨”,他谏言夏桀,夏桀不用,“去夏适汤”,“说汤以至味”,后世烹饪界尊其为“厨圣”。“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辅助商汤逐桀兴商,汤高扬伊尹高山景行,赞其为“元圣”,继而又辅佐商代三王治国理政,稳固商朝天下;伊尹又以《神农本草》论广为《汤液经法》济世救人,我国民间及中医药界尊其为“汤液圣”,享年百岁余。伊尹集“三圣”于一身,功德之圆满,在中国古代史,乃至世界史上,实属鲜见。
关于伊尹事功,古代儒家、墨家执政者都给予很高评价。《墨子·尚贤上》曰:“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宋真宗赵恒《空桑伊尹庙碑赞》曰:“始就于桀,以劝人臣之忠;后归于汤,以济天下之难。咸有一德,敷佑万方。大节昭明,嗣王服其训。”即便有雄才大略的毛泽东,也高度评价伊尹。其读书笔记《讲堂录》称:“伊尹道德、学问、经济、事功俱全,可法。”古今政治家和思想家,对伊尹如此高度评价,足见其崇高价值。
2011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的讲话,要求领导干部要“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和借鉴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我们研究伊尹,也正是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和借鉴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的体现。
据考,伊尹生于公元前1662年,卒于公元前1562年,享年百岁(有说百余岁),可谓长寿。他的做人、治国、养生之道,是人类的健康长寿密码。无论中国或他国,读懂他,人类世界都受益!伊尹的高山景行,激励我们不得不撒腿调查访问历史事件真伪,秉笔直书、考证实情。在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广泛留有伊尹事迹和遗迹。也正是贤圣伊尹的旷世功德,感染我们走遍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与伊尹、商汤相关的县、乡、村实地考察,走访、座谈,查阅文献,为研究、解读商“元圣”“厨圣”“汤液圣”伊尹事功获取不少珍贵资料,为拙著《殷商元圣——伊尹里籍·隐居·事功考实》书稿草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研究发现,伊尹出生地有莘国在今河南省嵩县、栾川一带;伊尹里籍在今河南嵩县;伊尹曾隐居于今河南栾川;商汤曾于今栾川遏遇岭聘迎伊尹;商汤侯国之郼薄在今河南偃师缑氏镇和府店一带;商汤在郼薄践天子位;伊尹是商元圣、厨圣、汤液圣;汤都西亳在今河南偃师。
我们研究发现,伊尹初见商汤,曾“说汤以至味”,巧妙劝说商汤要谋取夏桀天子之位,要适量使用庖厨中“酸、甜、苦、辣、咸”的“五味”和适时把握“木、火、水”的“三材”火候,做到恰到好处地运用“食养”之法;为救世济民,伊尹创著《汤液经法》,对百姓实施“药救”;他在告老离任前,仍苦口婆心地嘱咐太甲,要继承商汤“咸有一德”,以精纯之德,修德养性,实施德政。伊尹所做的这三件大事,蕴含着人类养生哲理“德养”“食疗”“药救”的“三养”之法。实际上,人类自古至今都在追求长寿终极目标,而这个珍贵密码,就蕴藏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活动中。伊尹的历史实践告诉我们:人类要想长寿,同长期稳定的国家施行德政一样,需要养德(德养),施行德政的国家执政长久,施行德养的人类必然长寿。这是人类的长生之道。人类爱护天道自然,执政者爱护天下民众,上合天心,下合民意,老天降福祥,人民享安康,人类自然长寿;人类破坏天道自然平衡,执政者对天下民众像夏桀一样实施暴虐之政,老天一定降灾祸,人类社会亦必然短命。这是自然变化规律,也是社会发展规律,不是什么封建迷信!泥石流、沙尘暴、干旱、全球气温上升等自然灾害,无不是人类对自然界过度开发的恶果。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是人类的真正保护神。现今,它既是人类的变革对象,又是人类的认识对象,过度地开发自然界,必然会引发各种自然灾害。个人养生之道、人类长寿之道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对于这个问题,早在三千多年前,伊尹已经揭示出“重在养德,补之食疗,救之药养”的人类养生密码,我们应该认真借鉴和深入研究。
当今,我国主张“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平发展”“合作双赢”,推动和谐世界建设。这是我们国家对中华民族施行德政优良传统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习近平主席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习近平主席又说:“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习近平主席这段讲话,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崇德修身”“咸有一德”的准确诠释。我们坚信,这次讲话必然使全国人民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而古文化中的“咸有一德”,就是我国商代贤相伊尹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这是有史记载的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渊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是人类智慧的源泉。
中华古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主张“咸有一德”、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德政观。
中华民族的德政观,严格区别于以武权独霸,推行以邻为壑,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发展本国而祸害他国,祸害自然,祸害人类的霸权虐政。德政观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光辉结晶,更是有着五千年光辉历史的中华民族,经过传承、发展、创新,为现代世界和平,破译出来的人类养生密码!故此,我们说,读懂伊尹,人类世界都受益!
我们研究伊尹,面临多个不可逾越的重大学术课题,比如商汤侯国郼薄是何处,商汤践天子位是何意,商汤都亳在何地西亳究竟指哪里等。这是研究伊尹所必须回答的难题。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只有知难而进,全力攻关,在先前学术研究成果基础上,穿越这座高峰。我们经过三个酷夏、严冬攻坚,终于迎来一缕新的曙光——完成了《殷商元圣——伊尹里籍·隐居·事功考实》这本集子。尽管这缕“曙光”是一孔之见,但它毕竟是我们多年的心血所得。鉴于我们知识有限,错讹之处肯定不少,我们真诚地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书稿草成后,曾呈送洛阳伊尹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由多位专家学者审阅。我国著名墨学专家、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原所长、河南省墨子学会副会长萧鲁阳先生,在为中华书局撰写宋史稿时,百忙中又审阅了本书稿,字斟句酌,提出真知灼见,并致函作者“一定尽善尽美,不留遗憾”。萧先生这种“认真求全”的精神,使我们深受感动,据其提议,又对书稿进行了多次认真修改,方送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李建廷等为该书的校改、出版付出了辛劳与汗水。值此,我们谨向萧鲁阳先生及出版社付出辛劳的各位编辑和关注本书的专家学者致以诚挚谢意!
值得说明的是,本书采用、编录了多位专家学者的作品以佐证,因缺乏联系方式,无法及时沟通,谨借本书出版之际,向诸位致以诚挚歉意和衷心感谢!
张新河
2014年5月15日于河南墨子故里
[1] 习近平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见《光明日报》2014年5月5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