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民国史研究(第1辑):蒋介石的日常生活
- 罗敏
- 2932字
- 2020-12-10 16:09:11
六 族群和谐电影
1952年4月24日,蒋介石晚课毕,餐后,观看《阿里山风云》电影,认为“此片虽有数处尚须修改,但在中国制片中,当推第一矣”。这部黑白影片描述清朝年间汉人通事吴凤致力调和汉、番而舍己为人的故事。原由上海万象电影公司摄制,1949年5月,导演张英与编剧张彻到台湾取景拍摄,不料完工时中共军队已渡江进攻上海。及国民党政府撤退抵台,摄制组也就留下来。次年2月16日,该片在台湾上映,成为台湾影史上第一部剧情片。影片主题曲“高山青”,风靡一时,成为电影音乐中的经典之作。蒋介石想必深受歌曲旋律与大义精神所感动。
事隔10年,同样以吴凤舍生取义故事拍摄的影片,还有台湾省新闻处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吴凤》,是一部彩色宽屏幕电影,由男女主角王引及张美瑶主演,耗资300余万元,费时55天,拍摄完成,1962年12月20日,举行发表会。蒋介石在之前一个月,便先睹为快,观后,颇为嘉奖,加颁“成仁取义”片名。[26]影片剧情:吴凤,从福建来台经商,担任通事,热心助人,颇受山胞爱戴。他一心想要破除村民对巫医的迷信,以及猎人头当祭品的风俗。但连年天灾,使村民觉得天怒难平息,决定再猎人头祭神。吴凤无法阻止,决心牺牲己命,便告诉村民,到时看到一个穿红衣、戴红帽、骑白马的人,可以杀死他,割取人头。村民照吴凤的话,射杀了红衣人,摘下头套时才发觉是他们爱戴的吴凤。
蒋介石肯定具有宣教意义影片,以颁片名表示奖励,《吴凤》是首例,也受之无愧。
《阿里山风云》和《吴凤》两片,除了表彰舍生取义的精神之外,还有一层意义,就是宣扬族群和谐。蒋介石深知,“反共复兴”要成功,必须人民团结一条心,因此,非常重视以发挥族群和谐、互助合作为主题的电影。
再举《永不分离》为例。这部影片系农业教育电影公司(简称农教公司)拍摄,1951年12月31日首映。上映前11天即20日晚上,蒋介石在高雄澄清湖行馆观看,经国陪同在侧。当时,农教公司由蒋经国担任董事长,戴安国任总经理,配合官方政令,拍摄数部宣教意义电影。《永不分离》是其中一部主题正确、技术优越的电影。
影片剧情,是以台湾省中部山脉森林茂密、盛产木材的八仙山林场为背景。政府新派林业专家卫民生担任场长后,锐意革新,增产兴利。随卫民生到林场的人,除了总务曾怀忠外,大都是专门人才,与在林场多年的工务主任林山等人同甘共苦,合作无间,并且增设子弟学校,教育员工子女,深受工人们拥戴,尤其是林山女儿林华最为仰慕。林场中有个工头蔡石柱,结党营私,作恶多端,对卫场长兴利除弊新作为恨之入骨,加上林华的冷漠以对,更增添蔡工头的忿恨,所以常用外省人,来挑拨本省人的情感,与卫场长作对,甚至再三暗中谋害。一日,适有工人阿火触犯场规被开除,蔡工头及党羽酒醉,将阿火勒死,伪称系因不满处分自缢,借以煽动工人暴动。不料,这一切被林山主任看到。蔡工头又将他推下山崖,所幸林山被人救起。当蔡等一班人劫持卫场长并企图将其杀害时,林山赶至现场,说穿阿火被害经过,同时蔡工头的党羽单木旺悔悟,挺身自首,揭发了蔡工头及总务曾怀中等“共谍分子”破坏生产建设的阴谋,终使真相大白。从此,林场员工团结一心,永不分离,携手合力,为生产建设而努力。由此可知,该片主题在强烈否定省籍隔阂的阴暗面,进而衬托出生产建设的光明面。其中最鲜明一幕,就是借由一位本省小姐说出:“有什么外省人、本省人,你不要忘记都是中国人!”[27]一语道破,具有宣传族群融合的政策意涵,也充分反映当时台湾社会的现实状况。
对这部倡导族群和谐和“防谍反共”的影片,蒋介石当年虽没有在日记写下观后感,但影片后来在澳州上映,轰动一时,博得当地报纸之盛赞。蒋介石获报,特召见制片戴安国、导演徐欣夫、摄影庄国钧、主演王珏及吴惊鸿,亲致嘉勉。[28]可见他是重视的。
此外,1956年蒋介石也看过三部强调族群和谐的影片。
一为《马车夫之恋》。蒋介石与夫人于1956年5月6日晚上观赏,写下“此为国制影剧最佳之片也”的评语。这是由唐绍华导演、王琛与林翠主演的黑白电影,同年9月19日正式上映。剧情如下:新疆青年伊敏与玛丽汉相恋,汉父嫌敏父是马车夫,迫汉嫁有财势的布拉特。伊敏乃离乡出外发展,和舅舅去口内城读军校,当上军官后回到故乡。一别五年,父母已相继去世,只留下两匹马和一辆马车给他。玛丽汉亦已奉父命与布拉特订婚。布拉特一直催婚,玛丽汉不愿意,每次都哭泣以对。玛丽汉父母无奈,找布拉特家谈退婚之事。男方坚持不让,双方不欢而散。在一次月光晚会后,布拉特找伊敏谈判,要他离开玛丽汉,不然就决斗。伊敏选择决斗。决斗时,伊敏不忍伤布拉特而中枪受伤,希望以自己的牺牲求布拉特还玛丽汉自由。布拉特得知内情,与玛丽汉父亲均感动不已,答应解除婚约。伊敏在玛丽汉照顾下康复了。惟战火又起,伊敏毅然放下爱情,从军报国。玛丽汉将面纱送给他。战争结束,伊敏回到故乡,但人事全非,玛丽汉一家已不知去向。徒留伊敏对往事缅怀不已。
二为《黄帝子孙》。蒋介石于1956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11周年纪念日晚上观看,认为“颇佳”,惟尚有须修正之点。这是一部政治意味比较浓厚的黑白电影,强调台湾人与大陆人本是一家人。台湾省电影制片厂筹拍之初,原定片名为《我们是黄帝子孙》。1957年6月正式上映,由外省籍的京剧名伶戴绮霞担纲演出,完全用台语对白,不靠配音。
剧情大要:自大陆来台的女老师林锡云,在学校教历史课。她说:“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原来居住台湾的,从大陆来的,和远在海外侨居的,所有同胞都是黄帝的子孙。”班上有台籍、苏籍两位学生因省籍观念发生口角互殴,老师在下课时加以调解,放学后又往访台籍学生家长林全文。访谈之下,方知为同宗,且是近支。林翁于清末来台,台湾割让予日本后,承师遗志,继续教授中国文化。林锡云与粤籍的齐亮霞、台籍的连添珍最称友善,三人都孑然一身。亮霞与锡云室友任燕因感情事发生误解。锡云男友黄汉兴从中调解,误会告冰释,并为亮霞带来其兄亮虹尚在人间的佳音。原来亮虹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于香港走失,移居美国,现随观光团来台观光。亮霞将添珍介绍予亮虹,两人一见钟情。适逢暑假,众人相偕南下,沿途游览八堡圳林先生庙、吴凤庙、郑成功祠、赤崁楼等名胜古迹。数对佳偶并择定光复节在中山堂光复厅举行婚礼。学生集体作画为其致贺,画一笑口常开的巨人,身边围绕无数稚子,上题“黄帝的子孙”五个大字。[29]
《马车夫之恋》和《黄帝子孙》都是配合政策拍摄的影片,旨在倡导消弭省籍隔阂及阶级观念。蒋对这两片给予高度肯定,可见他已经注意到族群融合的重要性。
三是《关山行》。中影公司于1956年7月开拍,台港影人合作的一部黑白影片。由易文导演,王元龙、李湄、葛兰、王豪、钟情、张小燕、魏平澳等合演。10月8日晚上,蒋介石与夫人观赏,认为“甚佳,可慰”。
该影片旨在宣扬不同阶层应齐心合力克服困难,寓教于乐。剧情如下:一辆长途公共汽车,自台北南下。车上载有风尘女子、医生、少女、富商、奸商、摄影师、妇孺、罪犯等各色乘客。途中在山间遇到暴风雨,公路坍塌,进退维谷。全车人到附近一农家避雨。司机与车掌紧守岗位,寻求生机,车上乘客则各怀鬼胎,互不相让,关系益发紧张,终至不可收拾。经过女孩病重、村妇产子等事,众人始领会要克服崎岖路途,须同车共济的道理,遂冰释前嫌,协力抢修公路。最后,在合唱《一条心》歌声中,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