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什维克与文艺 劳农俄国的文艺

1921年8月10日

沈雁冰《海外文坛消息》之89《劳农俄国的诗坛之现状》,载《小说月报》第12卷第8号,第4~7页。

“大家急于要晓得”劳农俄国文艺家近状。现在俄国的文人分为两大组,一是居于国外的,一是居于国内的。居于国外的有:弥里士考夫斯基(Mereskowsky)夫妇(其妻黑比丝)、蒲英(Bunin)、古卜林(Kuprin)、阿尔克斯·托尔斯泰(Alexis Tolstoi)等人。他们中,有的反劳农政府,有的表同情。居于国内的大概都是赞助劳农政府,或替劳农政府办事的。其中有高尔基,此外著名的是:布洛克·伊凡诺夫(Vianeslavovich Ivanov)、勃里乌莎夫(Valery Brioussoff),及同派新诗人哥米莱夫(Goumileff)、哥洛特市基(Serge Gorodetzky)、亚乞姆托华(Achmatowa,女诗人)、勃李(Andrew Belij)等人。

“俄国现在,经济困难,生活必需品短少,文学作品似乎是次要的;然抒情诗的盛行竟非历来能及。这大概是因为俄人现在正当热情奋激的时期,一方忍受极端的困苦,一方蓄着极大的希望,看了这些悲凉激昂而又如梦如痴的抒情诗便自然要觉得它最能抉出自己心臆里的情绪了。”(第5页)

“劳农政府治下诗人,最伟大的总要算布洛克。”他的长诗《十二个》写于1917年。“虽然这首诗不过300行左右,但是非常有力,劳农革命时的景况很强烈地反映在这首长诗里。这首诗通体‘红色’,写实而含微讥,却又有令人勇往作气的魔力。”这首诗是描写彼得格勒一个风雪的夜里,12个红卫兵走过,枪头上了刺刀,唱着革命的得胜歌;他们冒着风雪,踏着街上的冰,周围都是死,但他们心中的生命之火却正燃着。诗的终结写这12个忽然看见耶稣在前面红旗旗杆的尖顶。“布洛克用这神秘的尾装在通体写实的诗,意义很难捉摸。”(以上第5页)勃里的诗喊:“第三国际万岁!”

有人批评说:“波尔色维克诗是异样的花,但这花是容易萎谢的,早熟而无寿命的,浅薄的,重荷了苦痛,这炮熔的炽焰所烧的。也是傲慢与疯狂的花,因为波尔色维克党人用他们的希望染色在诗上了。”(第7页)

关键词:劳农俄国的诗坛 布洛克《十二个》 布尔什维克诗是异样的花

1921年8月25日

(胡)愈之《鲍尔希维克下的俄罗斯文学》,载《东方杂志》半月刊第18卷第16号“新思想与新文艺”专栏,第65~67页。

此文系转述苏俄“文艺批评家福栗许(V.M.Fritche)对于最近俄国文学的批评论文”中的观点。福栗许即佛理契。因为有人将“红色诗歌”“劳动艺术”“说得怎样怎样的不堪入目”,他才讲些事实,以正视听。

文章说,俄罗斯十月革命(这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社会主义的革命”)以后,在“劳农专政”的条件下,大部分作家侨居国外,少部分留在国内。这留在国内的又可分为:(一)同情逃亡国外的,“只希望旧制度复活”。(二)对新政府不了解,创作力完全消失。(三)同情现政府,但忙于行政,无暇创作。只有未来派行时。“在革命以后的俄国文坛里,最活跃的,只有那一班未来派的作家。他们不但肯赞助新政府,而且用了他们的琴弦,弹奏新的情调,用了他的诗和戏剧,表现革命的情绪。”“现在执诗坛的牛耳,戴诗人的桂冠的,只有几个少年气盛的未来派的作家。”(第66页)

佛理契说,在一群“自称无产阶级”,实际上“只有少数乃是劳动者”的作家中,伊凡诺夫(B.Ivanoff)的自传体小说《过去的回忆》和《黄鬼》,“虽然不能算是杰作,却是很值得注目”。

关键词:佛理契讲布尔什维克领导下的俄罗斯文学 “红色诗歌”和“劳动艺术”是新的提法 要求文学创作要“表现革命的情绪”

1921年9月

《小说月报》第12卷号外《俄国文学研究》出版。编纂者桐乡沈雁冰,发行者上海商务印书馆。

此号外共刊载论文20篇,译丛17题共29篇作品,附录4篇,插画4幅,并俄国文学家艺术家摄影11帧。

所译作品中有高尔基的《高原夜话》和《鹫》,另有《赤色的诗歌》和《赤色小说三篇》。主要译者是:郑振铎、耿济之、陈望道、沈雁冰、周建人、鲁迅、郭绍虞、沈泽民、张闻天、夏丏尊、王统照、瞿秋白、陈大悲、冬芬、周作人等。

关键词:俄国文学研究 高尔基 赤色诗歌、赤色小说

1921年9月

〔日本〕昇曙梦著、陈望道译《近代俄罗斯文学底主潮》,载《小说月报》第12卷号外《俄国文学研究》,第1~10页。

其中第20题为“马克斯主义与戈里奇”。昇曙梦说:“……这种精神在理论方面有马克斯主义代表着,艺术方面有戈里奇体现着,戈里奇这个人,差不多就是继承马克斯主义的人,他作品中的人物性格都像是受过马克斯洗礼。戈里奇作中的浮浪者,都从心里憎恶着现代的社会制度,人格底意识也是戈里奇所有作品底基调。从这一点看来,戈里奇也就可以说是晚近二三十年间支配欧洲思想界的个人主义倾向底产儿。但是我们应该注意,这人格底意识在戈里奇是同理想的希望密切关联的,这是俄国民主主义底特征。总之,戈里奇他那社会的,政治的乃至于文学的活动上,都可以算是勇猛与伟力底赞美者,在文学史上占着特出的地位。”(第19页)

关键词:高尔基的艺术体现马克思主义精神

1921年9月

高尔基作短篇小说两篇《高原夜话》《鹫》,分别由沈泽民、胡根天译,载《小说月报》第12卷号外《俄国文学研究》,第49~60、71~76页。

关键词:沈泽民译高尔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