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电影·阅读
想·写·作
想(How to think):
你了解了作文与论文的差异,如果让你论证以下题目,你会怎么做呢?
1. 辩论。现在还需要写作吗?这是一个读图的时代、看视频的时代、注意力碎片化的年代,文字似乎已经失去了读者。有人认为,可视化才是最应该学习的技能(所谓的“视觉素养”)。[21]如此,学写作岂不是成了屠龙之技?对这个问题,你的想法是什么?
2. 辩论。理科生需要学写作吗?术业有专攻,理科生能解出方程、写出代码、算出系数、做出实验不就可以了吗?你怎么看?
写(What to write):
3. 短篇写作。解释事物运作机理,可以是一个APP,一种游戏,一项运动,一件乐器,一种机械,一样饭菜……把事情讲清楚,说起来容易但其实是极难练就却极端重要的能力。要求:(1)条理清晰,能让人看完就明白;(2)吸引读者,能让不感兴趣的人产生兴趣。
4. 采访父母。你上大学,意味着一个空巢家庭的产生。把你送入大学,父母松了一口气,他们完成了生命中几乎最重要的一项使命。我希望你能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对他们做一个访谈:把你送入大学,他们这十几年来花了多少钱、多少时间?国内外已经有类似的研究:根据2014年的数据,“0~17岁儿童所需的直接经济成本为19.10万元,城市儿童需要27.32万元,农村儿童需要14.34万元”[22]。不过这是平均水平,各地区、各家庭的差异极大。我希望你和爸妈能一起算出自己家这笔账。你要写一个简单的报告,题目叫作:《时至今日,我花了父母多少钱、多少时间?》
作(What to do):
5. 时间规划。中国大学的学期大约有15周,持续三至四个月。凡事预则立。用三个月写一两篇文章,这种尺度的时间规划让许多新生措不及手。这其实不难。说理类论文高度结构化,意味着你可以像组装积木一样写作。以12周为计,你可以如此安排:花两三周确定题目,三周搜索、阅读并整理文献,四周按照框架写作,余下两周左右用于修改和吸收反馈。你可以据此做一个日程表。
6. 访问哈佛大学写作中心网页,了解各学科的写作指引。[23]哈佛大学设有专门的写作中心,提供了针对各学科的写作指南。学科涵盖了心理学、艺术史、社会人类学、东亚研究、生命科学、哲学、表演学、宗教研究、经济学、历史与文学、社会学、政治学、社会研究、性别研究等。此外还有跟课程相关的写作训练。这些写作指引大多用简单的英语写成,简洁清晰,你写作时可以用来参考。
电影时刻
大学是一段奇妙的旅程。大学(University)和宇宙(Universe)是同根词。伏案十几年的你,到了大学该站起来四处张望了。[24] 本次推荐的电影跟大学有关。
7. 《高考》(2015)。这本书的读者中,大部分都经历过高考。本人今天的一切跟2000年的那次高考密不可分。我的高中跟毛坦厂中学有很多相似之处,校长的名言是:我要把你们训练得做题如同膝跳反射。按理,我作为高考的受益者不应该批评这项制度,但我一直有一个问题:高考对一个人的长远影响是什么?通过这部片子,我们环顾左右,看看高考的众生相,一边庆幸、一边叹气。
8. 《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2013)。本篇吐槽了基础教育的一些问题。然而,坐而论道容易,最值得敬佩的应当是起而行之的人,尤其是拿着自己的职业生涯冒险的人们。咱们生活一点一滴的改善,来源于他们的眼光和无畏。
9. 《录取通知》(Accepted,2006)。你拿到了大学通知书,你那些落榜的同班同学去哪儿了?他们的生活走向何方?若干年后你们的生活轨迹偶尔再交叉,这张薄薄的录取通知书起了多大作用?
10. 《力争上游》(The Paper Chase,1973)。有人说University是“由你玩四年”,请看看别人的大学里,他们是怎么学习的?然后,你是怎么学的?当然,你可以跟《美国派》进行对比阅片,毕竟这种晃晃悠悠的大学在中国也不少见。
延伸阅读
1. [美]威廉·德雷谢维奇:《优秀的绵羊》,林杰译,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6年。
2. [英]戈登·鲁格、玛丽安·彼得:《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彭万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3. [日]伊丹敬之:《创造性论文的写法》,吕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4. [美]劳拉·布朗:《完全写作指南:从提笔就怕到什么都能写》,袁婧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
5. [美]约瑟夫·M. 博格斯、丹尼斯·W. 皮特里:《看电影的艺术》,张菁、郭侃俊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