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篇公开连载的小说创作,在很久以前,我也曾经尝试写了两个中短篇的,但是没有发表。
在去年初秋的某一天,我与玩免费手游的朋友在微信聊天,他们大多是南洋地区的华侨后人。忽然间,不知道从那里跑来一个写作的冲动,钻进我的大脑。于是,我用手机的笔记簿开始写作。
我在创作第一篇「牛背上的鸟」的首40章,是完全没有先行做任何的资料搜集、故事大纲、人物,或是时空地理背景等等的设定。一切的灵感,好像是从大脑直接下载而来的,彷佛是接通了一个云端档案似的。
在那三四个星期内,我是利用上下班时间,在地铁车厢内和早餐快餐店内写作完成第一篇的初稿。在写作时,不断有泪水和鼻水淌流在卫生防疫口罩的后面,我还要尴尬地用纸巾静悄悄抹擦,免得被人察觉到。
我从未在中国大陆生活过,除了短期的旅游之外。在写到第50章时,我才上网查看一下地图,按照自己前面章节的描述,发觉保定王城应该就是现今雲南西南部的臨沧市。以保定王的当时情况,他只可以选择向西逃亡,刚巧,在臨沧市以南约100公里之处,有一条向西的小道,直接通往缅甸。
我也没有去过缅甸或老挝等国家,于是,把年份和一些关系字输入google搜寻,看到了一个我从来不认识的历史人物,缅甸东吁王朝的他隆王。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对缅甸的古代歷史,一般是接近零知识。
我开始查阅他隆王的记载,可惜只得很少很少的资料。但是,我忽发奇想,莫非他隆就是故事中的保定王?他们两人作风相近,年龄也是接近一样!
在写到第三篇的后段,卓玛在重伤昏迷时在西北塞外的梦景。马上令我联想起在两年前,我参加了一个旅游团去大西北,到了交河古城遗址参观。古城是在河岸的一个大黄土高台上,由当时的关外民族车师人,直接从黄土层向下开挖而建成的城市。
导游带着我们走进一个房间内,我看见从黄土削成的墙壁上,布满着一排一排整齐的小洞。可能是我的专业知识吧,我即时告诉同行的友人,那些是用来挂羊毛毯子或墙布的柳木契钉子留下的小孔,在那个时代,房间的内壁是用挂毯覆盖,以作为室内装潢和防止黄土泥粉飘扬。跟着,导游小姐跟大家说出大致相同的介绍。这是我的专业直觉,还是我曾经在什么地方看见过....。
我把关键字输入谷歌搜寻,我看得到的竟然是西夏国,还有一位很少人会感兴趣的历史人物,野利仁荣。
本故事是来自我的白日梦,但是,内容大多是跟据四百年前在中南半岛的地域上,诸国的歷史和政治经济状况而写成的。当然,不少人会看得出部分的故事情节,与歷史文献的记载存在差异,我只可以说,历史的编纂,存在一定程度的修饰和删改,以符合官方的政治立场或史官个人的道德倾向,文献记载的内容,未必全部是事实。后人去读歷史的时候,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细味、思考、猜想、怀疑、假设......
以上,就是本故事的创作过程。我觉得,我好像是被引导似的去写作这个故事;每当我去重阅检查错别字时,我总是有点奇奇怪怪的感觉,这个故事真的是我自己写的吗?
感谢各位的欣赏和指导。
注:
因为繁体字和简体字版本在转换之间,并不能百份百的兼容,因此,在字里行间出现多处的错别字和异体字,例如:歷/曆、發/髮、復/複/覆、採/采、裡、王後、山谷…等等。我已经多次检查修改,仍然是不尽完善,敬请读者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