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三楚白云生佛手,九江寒月照禅心。”

一位僧人从云端走来,他双手合十,阳光普照。你能看到他周身散发的佛光,也能嗅到那一缕檀香;你能看到他背后的静谧,也能看到他漫步山中的烟火气息;你能看到他在花下与人饮茶对棋,也能看到他月下对影成三人。

僧诗的兴起,是跟随佛教文化和唐朝诗歌的繁荣一起来的。唐朝是佛教文化在中国发展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官方为了佛教的传播与推广,投入颇多。甚至专门设置了翻译佛经的机构,譬如慈恩寺的建造,即是为了翻译玄奘由天竺取来的“真经”。武周时期,更是不惜人力物力,继续佛教石窟的开凿。

宋元以降,佛教开始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之路。儒、释、道三家文化开始混合杂糅,宋明理学中能看出不少对佛教文化不同程度的吸收。当时的士人对佛教文化的认识已然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一些当时的文人墨客甚至自己便是佛教信徒。

佛教文化在官方如此大力的推崇之下,如润物无声之春风,吹进了寻常百姓家,也吹进了笔下生花的大文豪的别墅里。他们闲暇采风的灵感也从白云深处的人家过渡到了山水之间的佛寺,于是,他们的诗词便从“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的山野乡村游荡到了“一老犹鸣日暮钟,诸僧尚乞斋时饭”的大雄宝殿。

我们姑且在这里选上一些颇有禅机的,有关僧人、寺院的诗词,希望你能一品其中的佛语。

二〇二〇年五月